2021届高考作文主题式猜想3
(2021-05-18 09:47:38)
标签:
作文 |
分类: 作文 |
2021届高考作文主题式猜想3
NO.5 爱国主义
让爱国主义成为青春底色
人民日报 陈宝剑
“在国庆重大活动中,我是群众游行中‘凝心铸魂’群众游行方阵0大队0中队的成员。”在今年夏天到秋天的三个月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许洋,有一段独特的作为“万能砖”的经历。在北大,与他一样未能在10月1日当天走过长安街的替补队员,共有33位。
在学校举行的国庆重大活动总结大会上,许洋说:“我现在觉得,当替补也是极好的。虽说没能上场,但替补的角色帮助我深入地理解、感知了重大活动的意义。它提供了一种精神动力,鼓励我们继续前进,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这样来看,这几个月的努力是值得的。”
“滴水是有沾润作用,但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个人的理想奋斗,只有融入爱国主义的万顷洪流,方能形成排山倒海、无往不前之势。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高校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时期,为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爱国主义成为学生的青春底色,才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在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训练工作中,我们结合党史、国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同学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同学们通过一次次的“党旗下谈初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通过一个个“日评会”“观影会”“故事分享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通过一场场的实践、参访、座谈,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国庆活动期间,参与方阵的北大学生中,有700余人郑重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成长在新时代的“95后”“00后”,在许党许国中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成人礼”。
今天,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内外环境、形势任务发生很大变化。进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守正也要创新,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让爱国主义教育体现时代特色、始终充满活力。从2015年起,北大实施“鸿雁计划”,选拔优秀学生党员骨干,奔赴基层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帮助同学们树立选择基层、服务基层、投身基层的志向,在毕业之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今年,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专门设置了“红色之旅”革命精神传承调研活动,103支实践团队分赴浙江嘉兴、江西南昌、陕西延安等地,参观革命遗址、调研考察、座谈交流,进一步激发爱党爱国、砥砺奋斗的热情与决心。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正是有爱国主义这一强大精神支柱,千千万万青年在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中,书写了别样精彩的人生。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成为青春底色,我们就能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作者为北京大学副校长)
NO.6 教育革新
好老师应有“有趣的灵魂”
广州日报 连海平
最近,一段老师用大闸蟹教学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与印象中的化学课不一样的是,这堂课没有试管、烧杯、酒精灯,只有大闸蟹、奶茶、泡面等美食。视频中,化学老师在讲台上妙语连珠,为同学们认真讲解大闸蟹等美食的化学知识。幽默的课堂氛围伴随着让人垂涎的气味,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听得格外轻松认真。
“隔壁班的同学都馋哭了”“不想当厨子的吃货不是好化学老师”“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先不说成绩怎么样了,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肯定是激发起来了”……网友点评,令人忍俊不禁。网友馋的,不仅是大闸蟹、奶茶这些色香味俱全的“另类教具”,还有这位吃人间烟火的“别人家的老师”。从中可见,拥有一颗有趣的灵魂对于教师来说,何其重要。
一句网络流行语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具体到教师身上,可以这么说,严肃的教师千篇一律,有趣的教师万里挑一。确实,有趣的灵魂太难得了,尤其对于那些理科教师来说。于学科而言,像数理化这些基础学科,全是定律、定理、公式,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想上得有趣确实不容易;于教师本人,脸孔板久了,观念僵化了,不敢轻易切换“画风”,退一步说,就算想改变,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于外部因素,应试教育始终围绕分数展开,学生埋头苦读已成常态,快乐学习并不是必需品。
拥有“有趣的灵魂”,做一个有趣的人,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这个社交时代的刚需,也是新生代学子们对老师的要求,为人师表者应该有所思考。做一名有趣的教师,让学生爱屋及乌从而喜欢上一门学科,未必是一件很难的事。首先,认识要到位,不要把有趣当作无聊,不要放不下教师架子;其次,心思要花上,要把课上得有趣而不造作,对知识传播起到锦上添花作用,还是要花点心思的;再次,度要把握好,避免过犹不及。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课上,老师讲解柳宗元的《种树郭索驼传》,谈到郭橐驼种树的技巧,“索驼非能使木寿且孳(繁茂)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习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培土)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结实)。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老师提了个问题:以其种树之道,移之教育,可乎?这个问题先让同学们陷入深思,后又展开激烈的讨论。
有的同学认为,学习应该“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老师和家长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主动发挥自身的潜力特质;有的同学认为,学习需要干预和管理,应该“旦暮抚之”,不可“去而不顾”;有的同学认为,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加以约束,正确引导……
假如你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你会阐述怎样的看法?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审材料,本题材料讲了在语文课上,老师讲解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谈到郭橐驼种树的技巧时,老师提了个问题:以其种树之道,移之教育,可乎?这个问题先让同学们陷入深思,后又展开激烈的讨论。其实种树木与育人有很多相通之处,那么在育人方面,我们可以向郭橐驼学习什么呢?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成为他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他们自然生长,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彰显。可是,“放养”不是“放纵”,“放手”不是“无为”,积极的引导和约束也是必需的。这道作文题立足育人话题,考查学生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强的辩证性。
审任务:假如在这堂课上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看法,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注意写作时体现发言稿的特点。
立意:
(1)最好的育人方法是尊重学生个性,顺应天性,做到因材施教;
(2)“放养”不是“放纵”,育人也需要积极引导,加强管理,精准培养;
(3)教育要讲究艺术性,既要给空间,也要有约束,力求张弛有度。
素材:
(1)“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思想。成功需要汗水、需要付出,但更需要对学习主体客观的分析与了解。只有扬长补短,发挥自身优势,我们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价值。有一篇文章中写道:“不是任何竹子都能做成笛子,太嫩的竹子质地过于松软,无法吹出悠扬的笛声来。但它们不是没有用了,它们还可以发挥柔性强的特点,用做编竹席的材料。倘若非要用嫩竹做笛子,想必是费力不讨好,别说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那样勾起客居者的思乡之情,恐怕是自娱自乐也会嫌它声音太艰涩难听了吧!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因材施教,辩证客观地看待人和物,而不是一个模板育人、办事,这样才能突出每个人的个性,使其成为自己领域中的“爱因斯坦”“毕加索”,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庸人。
(2)人生而不同,而观世人一生的轨迹,最后取得的结果更是千差万别,有人立身于山巅,俯视众生,一览众山小,有人埋身于人海,碌碌无为,终此一生,这些人不一定就有多么不如优秀之人,差别的一部分可能就来自于教育方法的不同。我认为合适的教育方法使人终生受益。不同类型的植物喜好不同,不能用同一种方式进行培养。而人出生时就已然在遗传因素、家庭等各方面有所不同,而之后的教育方式就更不相同,没有适合所有人的一种模式,教育方式没有绝对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别。
(3)一个自卑的孩子需要的是鼓励与赞扬,可如果把这鼓励与赞扬给了一个自负的孩子就很难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人的一生,每个阶段都在接受着各种不同的教育,父母的教育、学校的教育、社会的教育,适宜的教育使人的长处得以发挥,弱项得以弥补,而不适合自身的教育则可能使自己偏离了方向,做一些无用功。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领域里的“爱因斯坦”。
(4)“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地分析我们的潜能,我们才能实现飞跃!作为一个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很难实行一个模板的教育内容。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明日科学家整天吟诵“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古诗、散文,这是多么难以想象!就像非得让陈景润写抒情诗,让李白研究数学公式一样,最后只能一心期望,终归破灭!
范文展示: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首先将一个故事:兔子是短跑冠军,但不会游泳。松鼠是爬树冠军,但也不会游泳。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和松鼠学游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成效也不大。鸭子教练还不明原因地嚷嚷:“成功来自90%的汗水。加油!加油!”
不知道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后有何感受,我的感觉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游泳并非兔子或松鼠的特长,甚至这根本就是它们的弱项。而鸭子善于游泳,却因此将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了兔子和松鼠,显然,这违背了客观现实。
万物各有特性,教学则当因材施教。鸭子教练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它没有发现兔子的短跑特长,亦没有发现松鼠的爬树特长,而只发觉了自己身上的游泳技能,因此无论如何费劲都是徒劳无功。“成功来自90%的汗水”,道理说得很透彻,可放在错误的地方,也只是空谈。
诚如以上所言,在教育上,每个学生的天分不同,其潜能的发掘方式也不一样。教育者应当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在《公民的诞生》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教育者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而其神圣的职能便是理解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从懂学生的角度去实施教育。
古往今来,大多优秀的教育学者都会注重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方式。无论是孔子提出教学要各因其材,墨子主张教学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还是鲁迅教子尊重孩子个性,陶行知建立了“教育理想国”,亦或是当代的教学观——要求教育者践行“以人为本”的执教理念……这些都共同表明,发现学生差异,尊重其不同的个性,由此来因材施教是尤为重要的。
当然,在我们的国家确实存在着忽略学生个性发展的普遍现象。有调查表明,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十位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十个人或许能讲出二十种不同的答案。这说明中国教育存在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与求异思维塑造的现象。由此看来中国教育应当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那么,教育者应当如何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呢?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需要教育者根据每个学生
认识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同给予他们最合适的教育,以一种宽容和智慧的态度,寓教育于无痕之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能更容易地为学生所接受。
世界上没有愚蠢的人,只有被遏制潜能的天才。叶子得到了大自然的眷顾,拥有了美丽的不同纹络。每一位学生同样拥有着大自然的不同吻痕。教育者则应放开个人执念的双手,让学生去绽放自己的个性,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潜能开发的促进者。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前一篇:2021届高考作文主题式猜想2
后一篇:2021届高考作文主题式猜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