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古诗赏析

(2021-04-08 11:08:24)
标签:

试题

分类: 诗词鉴赏
2021年浙江高考考点:古诗(概括词)与赏析(试题版)
考点:
1.刘辰翁《浣溪沙•春日即事》:概括情感词;结构角度。
2.皎然《寻陆鸿渐不遇》:寻找领起词;抒情方式。
3.赵长卿《青玉案•残春》:内容概括;抒情方式。
4.(唐)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酬之以诗》(节选):内容概括;描写手法。
5.(宋)舒亶《虞美人?寄公度》:概括情感词;抒情方式。

【考点研究】古诗的抒情方式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二、间接抒情
1.定义
间接抒情把情感寄寓于叙述、议论、细节描写或景物描写之中,间接地抒写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具有暗示作用。
2.间接抒情的具体类型
(1)借景抒情【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景抒情、以景结情、以景衬情(乐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乐情)、移情手法、写景基础上抒情、借景暗示、比喻】;
(2)借物(事、人)抒情——托物言志;寓情于事(叙事抒情);借物喻人。
(3)借古讽今【借古抒情】;
(4)用典抒情【借典抒情】;
(5)用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比喻、象征、对比、衬托、化用、反语、双关、设问、反问】。
(6)唱叹抒情【借用叹词抒情】
(7)以理写情
3.间接抒情的具体概念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诗人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当中,通过描写景物(声光色态、动静虚实)来抒发。
(2)寓情于事(叙事抒情)——有些诗歌选取生活中一些细节、场景、片断和事件来抒情达意,品读此类诗歌要洞幽发微,体情察意.
(3)托物寓情(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借典抒情(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5)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常用的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补注】“借典抒情”与“借古讽今”有交叉。

【正题】
一、刘辰翁《浣溪沙•春日即事》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晚风吹落小瓶花”抒发了                       的情感。(2分)
2.请从结构角度赏析这首词。(6分)
答:                                                                                                                                                                                                      
                                                                                                                                                                                                             
                                                                                                                                                                                                             

二、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1.本词以“月”为主要意象,描写了中秋圆月经历“人间”“        ”“        ”等路径后,变为“如钩”弯月。(2分)
2.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的“豪放派”代表词人,请从“豪放”的角度赏析这首词。(6分)
                                                                                                                                                                                          
                                                                                                                                                                                          
                                                                                                                                                                                          

三、赵长卿《青玉案•残春》
                                  青玉案•残春
                                    赵长卿
梅黄又见纤纤雨。客里情怀两眉聚。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
     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
1.这首词写作者在        (季节)的所遇所感,抒发了自己                                      的感情。(2分)
2.“何处烟村啼杜宇”句中的“杜宇”名      ,渲染了     的氛围。
3.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四、(唐)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酬之以诗》(节选)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酬之以诗(节选)
                   (唐)柳宗元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
圆方丽奇色,圭壁无纤瑕。呼儿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还源荡昏邪。
【注】柳宗元于永贞元年(公元805年)被贬至永州,此诗作于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柳宗元被贬时暂寓永州龙兴寺,与僧人重巽相识结交。下文“雪山客”亦即重巽上人。
圆方:圆的方的,这里指盛茶的器具。
真照:本性。
1.诗歌首句中“           ”一词含有典故,既赋予新茶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又点出了新茶的          ,且照应诗歌题目“竹间”二字。(2分)
2.新茶是作者被贬期间第一位友人亲手采摘相赠的,饱含殷切情谊,使困境中的诗人倍感欣慰,倍觉新茶珍贵,诗歌后六句是如何表现新茶珍贵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宋)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舒亶:北宋治平ニ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这首词上片写曰暮登楼所见,借             字,将视觉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离别的悲凉之意,通过             字,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2分)
2.宋代《艇斋诗话》曾评价舒词“甚有思致”,请结合本词分析作者如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高考考点:古诗(概括词)与赏析(试题版)答案2021.4.7
一、刘辰翁《浣溪沙•春日即事》
1.美好事物不能青春长驻。(2分)如答思乡之情,悠闲自适都给1分。(共2分)
2.(1)前两句写景,借“游蜂、新柳、啼鸦”等意象抒发思乡之情。(2)三四句写人事,由“寻思旧事”而“睡起生情”。
(3)最后两句以景作结,美好事物不能青春常驻,更增思乡的怅惘。整首诗景、事、情融为一体。(每小点2分,共6分)
【注释】
四垂天:天幕仿佛从四面垂下,此处写湖上水天一色的情形。
戴花:在头上簪花。
六幺: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
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译文】
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春水碧波荡漾,不断击打着堤岸;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中,传来笑语喧闹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
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戴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交杯换盏。人生什么时候能像饮酒一样惬意轻松,不必太多愁苦!
【赏析】
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言外,别有意趣。
  “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堤上踏青赏春的人随着画船行走。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断地拍打着堤岸;上空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广阔无垠。第三句“绿杨楼外出秋千”,写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动。这句中的“出”字用得极妙。晁无咎说:“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王国维则说:“余谓此本于正中(冯延巳字)《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人间词话》卷上(“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和上句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六幺”即“绿腰”,曲调名。“拍”,歌的节拍。此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歇拍“人生何处似尊前”,虽是议论,但它是作者感情的升华,写得凄怆沉郁,耐人品味。
  堤上,游人如织,笑语喧阗;湖上,画船轻漾,春水连天。好一幅踏青赏春的图画! 然而,这图画的点晴之处,却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边、院墙内、高楼下。那绿杨丛中荡起的秋千架儿、那随着秋千飞舞而生的盈盈笑声,才是青春少女的欢畅、才是春天气息荡漾的所在;唯因它曾经深锢墙内,故如今鼓荡而出,便分外使人感染至深。船中的太守,此时也顾不得有谁在窃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发上插入一朵鲜花、添上一段春色。让丝竹繁奏、将酒杯频传,他要与民同乐,同庆春的莅临。忘却贬官颍州的烦恼吧,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此词写出欧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临的情怀。在词中他忘却了贬官颍州的烦恼,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号“醉翁”。

二、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
1.天外    海底(1点1分,共2分)
2.想象神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借用《天问》体式构思奇妙,探究月亮由圆到缺的原因;巧妙选择宏大意象,巧妙地加以时空组合,境界宏阔;综合运用神话典故、夸张、比喻等修辞,气势磅礴(每点2分,意到即可,共3点6分)
【译文】
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 ?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 ,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 ?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
【注释】
将旦:天色将晓。《天问》:楚词篇名,屈原所作。作者向天提出种种奇问,作品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或自然,或社会,涉及面极广,表现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唐,更有柳宗元作《天对》,对《天问》之问逐一作答。辛词仿《天问》体,在词中一气提出九问。 此词咏月,卓有创新:一,前此有待月诗,而无送月诗。二,引《天问》体入词。三,《天问》问月仅二,辛词不仅九问,且“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球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王国维《人间词话》)。四,善想象,富描绘,丰美瑰丽,把对天宇的探索和神话传说熔为一炉,而又自出新境。此亦前之未有,故弥足珍贵。
可怜:可爱。言中秋之月团圆皎洁,惹人生爱。
光影:指月亮。
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
姮(héng)娥:即月里嫦娥。据神话传说,她偷食丈夫后羿的仙药,乘风奔月,从此永居月宫。
问无由:无从查询。恍惚:谓此说迷离恍惚,不可捉摸。
玉殿琼楼:神话传说谓月中自有“琼楼玉宇烂然”(《拾遗记》),故俗称“月宫”。
故堪:固然能够。
无恙(yàng):完好无损。
【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 。但是 ,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 。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 》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 ,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 ,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 ?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 ,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 ?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
  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 ,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 ,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 》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 ”,就是豪纵跌宕 ,横绝古今 ;所谓“放 ”,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三、赵长卿《青玉案•残春》
1.暮春;厌倦仕途、思念故园。(2分,“厌倦仕途”写“归隐田园”亦可)
【解析】标题是“残春”,暗示是“暮春”;“客”“思家”暗示“思念故园”,“利名萦绊何时住”暗示“厌倦仕途”。
2.杜鹃(或“子规”“布谷鸟”); 凄凉。
3.直抒胸臆,“利名萦绊何时住”,将作者内心宦游无归的愁苦之情直写无遗。
运用比喻、夸张,“恼乱愁肠成万缕”,将愁绪比作万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悲愁之深多。
口语入诗,质朴自然,“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与其这样无用挣扎,不如找个地方隐居下来,抒发作者对目前仕宦的厌倦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答对1点2分,共6分)
【简析】
“梅黄又见纤纤雨。客里情怀两眉聚”,梅花独立在蒙蒙细雨里,添了一份傲然与乡愁,乡客的情怀在这份乡愁里想念了家,使得两边的眉头皱起。“何处烟村啼杜宇。劝人归去,早思家转,听得声声苦”,哪里的野村杜宇在啼叫,是不是在劝人早点回家,早点到家看看,这一句一听的声音里都是苦楚。“利名萦绊何时住。恼乱愁肠成万缕”,有着名利牵绊着什么时候可以回去?烦恼忧愁乱成丝丝缕缕的线。“满眼兴亡知几许。不如寻个,老松石畔,作个柴门户”,满眼的兴亡什么时候是个头?不如寻一个,老树大石畔,做一个开柴户。

四、(唐)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酬之以诗》(节选)
1.湘竹;生长环境(地点)
2.运用比喻。第八两句赞美新茶色如美玉纯美无瑕;
形色相结合。第八句写新茶的色泽;第九、十两句写新茶的香味四溢,持久悠长;
村托。第七句运用的手法,以盛具形状之奇,色泽之美,间接衬托新茶之名贵;
第十一、十二两句写新茶的神奇功能,新茶不仅在身体上能提神祛秽,而且净化人的思想道德,恢复人的自然天性。(每点2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满分。)
【注释】
巽(xùn)上人:永州龙兴寺僧人重巽。上人,佛教中对有智、德、善行者的称呼,后用作对僧人的尊称。
见酬:相赠,这里是送给我的意思。酬:答谢,回报。
芳丛:这里指芳香的茶树丛。
翳(yì):遮蔽,掩覆。
湘竹:湘妃竹,斑竹。
零:落下,降下。
清华:清亮的光华。这儿指清莹的水滴。
复:又,再,更。
雪山客:在雪山隐行修禅的佛祖。这儿指山寺中的重巽上人。
掇(du):拾取,采摘。
灵芽:珍异的茶叶嫩芽。灵,神异的,美妙的。
蒸烟:上升的云气。
濑(lài):湍急的水流。
咫(zh)尺:距离很近。咫,古代八寸。
凌:在……上方,覆压。
丹崖:赭红色的山崖。这里其实就是指山崖,丹崖是古代诗文中常用词藻。
圆方:圆形的和方形的。这儿指盛茶叶的竹器。
丽:附着,附有。
圭(gu)璧:古代帝王、诸侯在盛大典礼活动中所执的两种玉器,比喻人品美好。语出《诗经•卫风•淇奥》。这儿指茶叶品质如同玉一样美好。
纤瑕:细微的缺点毛病。瑕,玉石上的疵点。
爨(cuàn):炊,这儿指煎煮茶水。
金鼎:华贵的炊具。金,黄金,喻华贵。鼎,上古贵族所使用的一种炊具,多为礼器。这里金鼎也是古代诗文中常用的词藻,其实是指煎茶的锅子或壶罐之类。
馀馥(fù):留下的香气。馀,剩下的,残留的。
延:延伸开来,扩散。
幽遐:幽深遥远的地方。遐,远。
涤(dí)虑:净化心灵。涤,清洗。虑,心思,精神。
发:流露,显现出来。
真照:真相,本性。照,人物的肖像图影。
还源:回到本源,回复本性。源,水的源头,借指人的原初本性或本质。
荡:清除,冲洗干净。
昏:昏沉,神志不清。
邪:邪气,影响身心的不正常因素。
【译文】
芳香的茶树丛掩隐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叶上那滴滴神露凝聚着纯洁的光华。
更有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在清晨采回了这珍奇的细嫩茶芽。
晨雾紧贴着石涧奔湍的山泉蒸腾而上,采茶之处离山崖之顶也不过咫尺之差。
盛茶的器具有圆有方,色泽绝非一般,茶叶品质如圭如璧,真是美玉无瑕。
我吩咐家人用华贵的茶具去煎这难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弥漫到远处的人家。
这纯和的茶香让我的灵魂得以净化,并以自然的本真荡去内心的昏邪。
【赏析】
柳宗元于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冬贬至永州,至则无处可居,只得寄寓在永州龙兴寺,得以与僧人重巽相识结交。重巽赠以新茶,柳宗元作诗回赠,应当是第二年春以后的事情。观此诗,柳宗元心情已较平静,又新茶当采于春天,王国安先生《柳宗元诗笺释》认为此诗作于公元807年(元和二年)春,可从。
  茶叶的品质好坏,直接与茶树的种类、采摘的时间、当地的气候等多种因素相关。茶树喜好阴凉湿润,刘禹锡《试茶歌》云:“阳崖阴岭各不同,未若竹下莓苔地”,可知古人认为竹下茶最佳。重巽所赠茶叶,正是所谓竹间茶。
  这首诗开头两句是说,这茶树生长在密密的斑竹林中,为清莹的雨露所滋润,“湘竹”二字既给茶叶赋予了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又照应到诗题“竹间”二字。富有经验的采茶者都知道,采茶时间最好是每年初春谷雨前后的新芽之时,若在清晨日出前带露采摘其品质更高。诗中第三四句说重巽亲自“晨朝掇芽”,表现出重巽深懂茶道,正合采茶之法。采茶的时间是否适当,对茶叶品质的好坏,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诗中用一个“复”字。这个“复”字,乍读之下,很难理解和译出,其实是把奇特的竹间茶树和正确的采摘时间两方面联系起来。第三四句诗,既说明了茶叶品质美好的另一个原因,又与诗题中“自采新茶”四字相照应。茶叶又以高山云雾茶为佳,诗中第五六句诗所说的“蒸烟”和“丹崖”,正是指明了云雾和高山这两点,表明了茶叶品质上乘。第七句是说盛装茶叶的器具其形状之美,色泽之奇之特,间接衬托出了这茶叶的名贵与稀罕。第八句则是用典故比喻,直接评述茶叶品质的纯美无瑕。
  诗歌的第二部分是惊赞茶叶香气的奇妙。首先是香气持久悠长。第十句,“馀馥”是说香气不是一飘而尽,而是久留不散。“延”指香气渐渐弥漫开来,“幽遐”则指香气传到了很深很远的地方。其次是茶香的神奇功效。喝了好茶,可以提神、祛秽,诗中的第十一句和第十二句,就是围绕这两方面来说的。“荡昏”,即清除心神上的昏沉困倦,可以提神。“荡邪”,就是除秽。“涤虑”,就是洗去心中的烦躁,去掉昏惑和邪气,保持心神的安宁和清醒。这样,喝好茶有益于身心的健康,这是一般人从生理角度来理解的。然而柳宗元则从心理角度加以发挥,提升到了人的精神思想品格的高度来评价好茶的妙用。“涤虑发真照”,是说茶香净化了人的思想道德,显露出人的毫无污染的真情本相。“还源荡昏邪”,是说茶香清除了精神意识中的昏浊邪恶,使人回复到自然天性,保持清白纯洁的境界。可见,诗人在此用到了双关象征手法,这么立意构思,就非常巧妙深刻,富有诗意。正因为这茶香不仅有益于人的生理健康,还能有益于人的精神的健康,使人脱俗,所以才是最为神妙的珍异的上品。也正因为这茶叶具有这样的神奇功效,所以下面柳宗元连用佛教道教中的两种神奇的故事来加以比较。佛祖如来的甘露饭,香气熏染了毗耶城和大千世界,其实是说佛法广大,教化感人,使人皈依正道。道家仙客所饮流霞仙酒,使人数月不饥,其实是丹药神力,使人清心寡欲,不贪不痴,修成仙体。它们同为食物,都具有神奇功效,所以柳宗元用它们来与茶叶相比。不过,柳宗元自己更为信佛,而且斋饭、茶叶易得,流霞难求,所以诗中要说香茶“犹同”甘露饭,而“贵”于流霞。
  对这珍贵的名茶,柳宗元自然十分赞赏和珍视,但是既为其物,更为其人,因为这是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的第一位友人所赠,且为亲手所采,关爱殷切,情意殷深,使困窘中的柳宗元倍感精神上的慰藉和友情的可贵。赞美茶叶,其实更是赞美友人的情谊。所以柳宗元要用“金鼎”烹茶,要以自作新诗回赠,更要从精神人品的高度来立意构思,这既为共勉,也为自励。人品的高度来立意构思,这既为共勉,也为自励。

五、 (宋)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1.寒;独。(1空1分)
2.(1)借景抒情,“雪满长安”既点明时间地点,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点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
(2)从对方着笔(或虚写),“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想象老朋友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表达我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3)运用典故抒发情感,用赠梅典故,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和渴望相见的迫切心情。(答出1点2分,答出2点4分,答出3点6分。)
【注释】
芙蓉:指荷花。
涵:包含,包容。
沧:暗绿色(指水)。
背飞双燕:双燕相背而飞。此处有劳燕分飞、朋友离别的意思。
阑:栏杆。
合:应该。
尊:同“樽”,酒杯。
故人二句:用陆觊赠梅与范晔事。《荆州记》:"陆凯与范哗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哗,曾赠诗……"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处化用其意。
【译文】
夏天已过,荷花凋落。寥廓的天空与浩瀚的江水相连,暮色中秋风吹起碧波。比翼的双燕各奔东西,贴着高寒的云天,远远飞去。我独倚在小楼东边的栏杆。
人生应当饮酒尽欢,在半醉半醒中最好。长安大雪漫天,阻断了通行的路道。我知道朋友早晚登楼远望,盼望我的归来。江南春来早,请赠我梅花一枝,让我早早感到春天的温暖和明媚。
【赏析】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两句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芙蓉”三句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由下及上,先由细处着笔。“芙蓉落尽”点明时节,暗示衰败孤寂之意。“天涵水”是登高眺望所见之景,暮色将至,水面上腾起浓浓的雾气,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苍茫一片。“沧波起”点出寒意,冬季傍晚时分,波涛涌动,带来阵阵寒气。这两旬重在写天地之广,暗含人世沧桑的慨叹。
“背飞双燕贴云寒”,视角由平远而移向高远;正当独立苍茫、黯然凝望之际,却又见一对燕子,相背向云边飞去。 "背飞双燕"尤言"劳燕分飞”。《玉台新咏》卷九《东飞伯劳歌》云: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牵牛)织女时相见。”后即用来称朋友离别。"贴云寒”,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是补叙之笔,交代前面所写,都是小楼东畔倚栏所见。把宏阔高远的视线收聚到一点,对准楼中倚栏怅望之人。“独”字轻轻点出,既写倚栏眺景者为独自一人,又透露出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两句是说光阴荏苒,转眼又是岁暮,雪满京城,寂寥寡欢,唯有借酒遣日而已。"雪满长安”既点时地,又渲染出一派冷寂的气氛,雪夜把盏,却少对酌之人,岁暮怀人的孤凄心境可想而知。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故人,老朋友,指公度。早晚,多义词,这里为随时、每日之意。这两句从对方着笔,心有同感,友情的思念彼此相似,我之思彼,亦如彼海内存知己之思我,想象老朋友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这是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的故事。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定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这是用典,却又切合作者当年与友人置酒相别的一段情事。折梅相赠这一典故,在这里具有普遍与特殊的双层含义,用典如此,可谓表里俱化了。
全词构思精巧,首尾呼应,善于借景传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