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课改省区T8联考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4
(2021-01-03 09:06:42)
标签:
试题 |
分类: 高三 |
全国新课改省区T8联考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4参考答案
广东实验中学东北育才中学石家庄二中华中师大一附中
西南大学附中南京师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福州一中
1.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逻辑关系的能力。A项,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一-判断"比较预测"和"交锋博弈"为递进关系。C项,逻辑混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和"着力增强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都是提升中国形象的重要方式。D项,无中生有。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B项,推断不合理。根据原文对"文明型国家"的界定,传统与现代的深度融合才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3.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的能力。A项,"开门见山"分析错误。文章中心论点是第自然段提出的关于"文明型国家"核心概念的界定,而开篇提出"中国话语权"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
4."文明型国家"是将传统而古老的文明与超大型现代国家特征的重叠和融合;"文明型国家"对外来文明能兼容并蓄,但它却不会被任何外来文明所同化;"文明型国家"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既学习别人之长,也发挥了自己优势。
(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满分。)
5.
我国媒体应全面建构中国话语体系,大力推广中国理念和主张。
创新对外宣传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向世界展现真实中国。借助当地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声,让海外民众通过本国媒体了解和认识中国。(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6.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内容分析理解的能力。A项,"以美国人的视角表达崇敬之情"结论错误,小说中明显二人之间并未达成一种沟通和统一,美国人始终认为这是一种"野蛮人的勇敢"。
7.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艺术手法效果的鉴赏能力。"头顶的月光"并没有润染环境的恶劣。
8.标题中的"文明"和"野蛮"均使用反语。
"文明"表面是指的美国文化和精神,而这种文明必须用战争来推广。这种典型的美式思维用极其霸道、臼以为是的大棒式武力侵略来强行灌输自已所谓的文明,而根本不在意被侵略者是否能接受的方式恰恰是最野蛮的行径。
"野蛮"表面意是指中国人的"不各惜生命的疯狂",其实是指被迫用战争来捍卫国家的独立自由和民族的尊严,是经历了无数苦难的洗礼之后的中华民族最朴素最真挚的信念,这正是最高程度的民族自觉,才是真正的文明。(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9.留白式结尾。谁也"没听懂"对方的话与前文人交流的顺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结尾处的"没听懂"给读者心理上留下了一个思考的空间。
塑造鲜明形象。谁也"没听懂"是将同为军人,但来自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人物对立起来;对比的设计鲜明塑造了人物形象,使读者能走进人物的心灵深处。
彰显小说的主题。"没听懂"是一种象征手法,暗示了两种思想文化的隔阂两者格格不入,在文化上存在深深的隔阂和误解。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C
【解析】原文句读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它,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译文对于被讨伐的国家,要使农民不离开他们的上地,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官更不离开他们的机关,因为用兵的目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所以能不必经过流血战斗就可得到天下的拥护。
11.B
【解析】不佞不是不吝。不吝是不齐惜的意思,是用于征求意见时的客套话。
12.C
【解析】晋国、燕国入侵齐国,司马穰作守护国民,率军反抗,收复失地,所发动的是正义之战。
13.(1)穰直虽然是田氏的妾生的孩子,可是这人的文才能使大家归附、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主能任用他。
("庶掌""附""威"各1分,基本句意1分。)
(2)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利""臣妄""此皆盗也"各1分,基本句意1分。)
14.
D住贾身为监军,却迟迟未到,耽误了军队的行程,违反了军纪。司马穰苴试图通过此举,达到严明军纪,树立权威的日1的。
《尉缭子》指出,统帅须先建立制度,树立威信(或统帅有独立处置军中事务的权力。(评分标准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5.D
【解析】诗人诗人虽求之不得,也并不沮丧,而是唱着歌乘兴归去。
16
D意象素雅清淡诗中的万山潭水色彩清淡行、鱼等意象也不着雕饰,清朗简洁。情感闲适恬淡诗人心境平和纯粹、安然自得,没有激烈的争斗之心、忧愁之情。语言简洁淡雅五言律诗文辞简洁,用词朴实,不事雕琢、不尚华丽,明白如话。结构白然冲淡四联融诗人所为、所见、所想于一体,如散文般自然地生出情趣。(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7.【2003课标实验版选做】
(1)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2017课标标准版选做】
(1)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解析不能写"表里俱澄澈",此句着重表现主客合一】
(3)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18.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中字音、字形、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众志成城"是指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器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此处根据语境应使用后者。
"暴发"与"爆发"均为动词,都是"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二者的使用范围有所不同"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可用于具体事物,如火由,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再如力量、情绪等等。根据具体语境应使用前者。
"不可思议"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望尘莫及"指远远望着前面人马行走时扬起来的尘上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也常用作和人比较时自谦的话;"束手无措"指遇到问题,就像手被捆住一样,点办法也没有;"无能为力"指不能施展力量,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此处根据具体语境应强调难以理解和想象,所以使用"不可思议"最合适。
"新冠"的"冠"是"冠状病毒"的意思,属于名物义,如冠心病,读音为"guan"。
"以邻为壑"指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现比喻只图自已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荒诞不稽"指十分荒唐离奇,毫无根据;"尔虞我诈"指互相猜疑、互相欺骗,"虞"读音为"yu";"专横跋扈"指专断蛮横,任意妄为,蛮不讲理。根据语境和读音,应该选择"以邻为壑"。
19.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中递进复句中的连词搭配、动宾搭配以及语序间题的辨析能力。"为国际社会共同对抗疫情创造了一个宝贵的窗口I期"谈中国举措对世界抗击疫情提供的短期帮助,意义相对较小;而"为世界防疫事业设立了新标杆"谈中国举措对世界防疫事业起到的典范作用,意义相对较大,所以本句应该是递进关系复句。面"窗口期"只能和"创造"搭配,故选D。
20.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用法的辨析能力。B项,标示直接引用的内容。A项,是特殊称号C项,是需着重论述的内容;D项,是反语。
21.
最强调"私有"的东西是粮食(关键词私有、粮食)加了个"八"(关键词八)
都是一个不断"分离"的过程(关键词不断、分离)(每空2分)
22.
运算速度快;体积小;对运行环境要求较低。(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
23.作文。【参考立意】
1.和平是历史潮流、人心所向、时代的主题2.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3.反对战争,抛下敌意,拥抱和平4.对和平的渴望,能超越一切纷争5.总有比战争更宝贵、更崇高的东西6.寻找和平使者,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7.团结合作,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立意分析】
本题给出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介绍了20世纪一战时期的"圣诞节停战"事件,结尾提示"人性的光芒终未被残酷的战争所掩埋"。第则材料讲述了本世纪初球星德罗巴通过足球比赛使科特迪瓦内战双方和解的故事,结尾提示说,"足球成了化解战争的和平使者"。材料三引用了领路人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上的致辞,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考题最后引入了校团委"祈愿世界和平"主题团会的情境,要求学生一篇发言稿。结合这四个方面i的信息可以看出,提示材料和写作任务是以"和平"为主题组织的。材料一、材料二谈的是战争时期因为某个特殊契机而迎来的和平材料一中的敌对双方以圣诞节为契机,自发停战,庆祝节I,表明人性之中天然有对和平的渴望;材料二中的足球比赛是化解战争的有效手段,让敌对双方搁置敌意,共同为比赛欢呼。材料三更偏向道理的阐述,正面背定了"和平"的价值,并据此提建议和平是时代主题、历史潮流、人心所向;我们应秉持和平的理念,团结合作,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三则材料和作文情境,考生可以围绕"和平"这一•主题,表明"崇尚和平"的共识、"祈求和平"的愿望,同时深入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是和平?为什么说和平是人心所向、时代主题?为什么世界上、历史上又会产生战争?和平和战争的关系是怎样的?圣诞节、足球对于战争、和平的意义是什么?足球成为"和平的使者"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今天,我们该如何制止战争,守护和平?
材料中是极富于哲理意味的情节,礼物象征着人性的本真,象征着幸福和温馨,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希冀。战争为节日I和足球让路,或者说共同的节日和爱好驱散了战争的阴云,这是人类理性和良知的胜利,是人们在战争的血雨中撕开的一小段明净的时空。人们常常并不屈服于暴力,却不得不届服于美好和温I嗳,这个哲学命题值得所有人深思。战争里,人们依然能从心底生出一种可以称之为美好或圣洁的情愫,会真诚地为之祈祷让这一刻长久些,再长久些,直至永恒。
参考译文
【甲】
司马穰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上。齐国的军队都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这人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于是齐景公召见穰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丁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
穰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穰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庄贾的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部署完毕,已是口幕时分,庄贾这才到米。穰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已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乱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费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怕。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节符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穗苜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规定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异常恐惧。穰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
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已和上兵一样平分粮食。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进行特别照顾。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便渡过黄河向北撤退,而围困解除,于是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
【乙】
【兵谈第二】做将帅的人,必须上不受天时的限制,下不受地形的限制,中不受人为的限制。要气量宽宏,不可因刺激而发怒;要清正廉洁,不可被金钱所诱惑。如果任用态度轻狂,目光短浅,信息不灵的人来统帅军队,那就难于成功了。
【制谈第二】凡是统率军队,必须预先建立各种制度。各种制度建立了,士卒就不会混乱。士至不混乱,纪律就严明了。这样,命令一-经发出,成百的人都尽力战斗。冲锋陷阵时,成千的人都尽力战斗。歼灭敌军时,成万的人都协力作战,这样,天下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与它抗衡了。
【武议第八】凡是用兵,不要进攻无过的国家,不要杀害无辜的人民。杀害人家的父兄,掠夺人家的财物,奴役人家的子女,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战争的目的是平定暴乱,制止不义行为。对于被讨伐的国家,要使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官吏不离开他们的机关,因为用兵的I的,只在于惩罚祸首一人,所以能不必经过流血战斗就可得到天下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