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专题训练

(2020-12-29 11:04:45)
标签:

试题

分类: 高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各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谷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搢绅服其履行。好学,嗜弈棋。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享年六十四。
(节选自《宋史•查道传》)
【注】间关:辗转。逋负:拖欠税赋。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B.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C.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D.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床:《释名》云:“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广雅》云:“栖,谓之床。”顾名思义,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
B. 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主一郡之政事。秦废封建设郡县,郡置守﹑丞﹑尉各一人。宋以后郡改府,知府亦称郡守。汉景帝中元二年,改称太守。
C. 孤露:本指孤单无所荫庇,后指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古代类似的常见词语还有“见背”“弃养”等。
D. 搢绅:插笏于绅。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也称之为缙绅,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1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查道自幼好学,侍母尽孝。喜欢写字作文,后来以词业著称;好学,喜欢弈棋。因奉养母亲竭尽孝道而闻名当世。
B. 查道济世安民,以德服人。知果州时,尚有以何彦忠为首的贼党伏岩谷依险为寇,查道以仁德感化,使他们归顺为农。
C. 查道性格淳厚,犯而不校。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胥吏有过失,他不笞罚;老百姓拖欠税赋的,他不予追究。
D. 查道品行端正,为人有操守。仆从摘枣以献,他挂钱于树,留下了吃枣留钱的千古佳话,得到大家的敬佩。
13.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
(2)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
14. 宋史评价查道“纯孝笃义”,其中“笃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案及解析
10.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病”和“思”分别是“母”的两个谓语,中间应该断开,所以“病”后断句,排除选项BD;“尺许”修饰“鳜”,定语后置,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故选C。句子翻译:一次,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当时正值数九寒冬,买不到鳜鱼。查道到河边哭泣祷告河神,戳开河中坚冰,得到一尺多长的鳜鱼献给母亲,母亲的疾病不久痊愈了。
1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胡床是指汉代自胡人处传来的一种睡具”错误,胡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故选A。
12.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项,“即使有人犯法也能宽恕”有错,由原文“道性淳厚,有犯不较”可知,应是“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故选C。
13.(1)有一个到两川的使者,得知查道(在遂州)以公正清廉的形象而闻名便上报朝廷,皇上下褒奖的诏书给予查道嘉奖。
(2)平素大多只吃蔬菜,有时一天只吃一餐,静默地坐一整天,服饰器用都十分简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有使两川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两川者使”。清洁:清廉。以闻:上报朝廷。优诏:褒奖的诏书。(2)平居:平素。止:只。卑俭:简陋。
14.供养亲族;周济百姓;厚济友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供养亲族:由原文“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可知,亲戚族人中的孤独者大多居住在他的家中,所得俸禄,因散施而随得随完。周济百姓:由原文“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可知,对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人,大多给以周济。对朋友有情有义:由原文“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道为赎之,嫁士族”可知,倾其所有为友人办丧事、择婿嫁女。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查道,字湛然,安徽歙州休宁人。查道幼年时沉稳不合群,很少言谈嬉笑,但喜欢接近纸笔墨砚。未成年时便以诗词著称于世。后来,陪伺母亲由长江以北迁到长江以南居住,以孝闻名于天下。一次,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当时正值数九寒冬,买不到鳜鱼。查道到河边哭泣祷告河神,戳开河中坚冰,得到一尺多长的鳜鱼献给母亲,母亲的疾病不久痊愈了。
端拱初年,查道考中进士。因寇准推荐他的才干,被提拔为著作佐郎。淳化年中,蜀地强盗反叛朝廷,这时,朝廷任命查道担任遂州(今四川遂宁市)通判。有出使两川的使者,得知查道(在遂州)以公正清廉的形象而闻名便上报朝廷,皇上下褒奖的诏书给予查道嘉奖。后来,查道升任秘书丞,不久又调任果州(今四川南充市)知州。当时强盗们在山间岩洞据险架设栅栏(以抵御官军),头目何彦忠聚集200多党徒,盘踞在西充(今四川西充县)大木槽一带,剑拔弩张,(势与朝廷为敌)。朝廷打算招安他们,但诏书还未下达,大家都请示查道派兵剿灭,查道说:“他们是愚民,因为害怕承担罪过,打算(拼死抵抗)以苟延残喘一会儿啊!那些喽啰们难道没有(因一时糊涂而)误入歧途的吗?”于是,查道乔装打扮,单人独骑,只带几个仆人,不带一尺兵器,辗转穿越于山林沟壑中,行走100多里,径直来到强盗盘踞的地方。强盗们惊慌害怕,拉满弓严阵以待。查道(到后)镇定自如,盘腿坐在胡床上,明白地告诉他们朝廷招安的意图。其中有认识查道的人说:“此人是果州知州,听说很仁慈,这样的人难道会害我们吗?”强盗们随即抛下兵器罗列跪拜在查道脚下,大声呼喊请求赦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务农。
查道为人淳朴厚道,有人冒犯自己也不会计较,他处理的事都宽大仁恕,手下小吏犯有过错,从来没有鞭打责罚过。百姓中有被告发拖歉赋税的,查道替他代缴,不予追究。一次外出巡查,路边有甜枣,仆从摘来献给查道,查道按照枣的价值将钱挂在枣树上然后离开。查道少儿时曾在地上画了一座大宅院,说:“这宅院应该分给孤独无依的人。”当官后住在京城,家中仍然贫穷,因为亲戚族人中的孤独者大多居住在他的家中,所得俸禄以及赏赐,全部散发给了这些人,但从不计较。和人相交,情意恳切,十分周到;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人,待之更加厚道,大多给以周济。
当初,查道科考,因贫穷没有盘缠进京,亲戚族人集资三万钱馈赠他。后来,查道路过滑台,前去拜见父亲的朋友吕翁,不巧吕翁已死,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吕翁的哥哥将要卖掉自己的女儿来帮助埋葬。查道拿出包袱中所有的钱财给予吕翁哥哥赎女,并为他的女儿选择女婿,另外出资作嫁妆。有一位故人死了,因家中很是贫穷,打算将女儿抵押给人作丫鬟。查道替他赎回了女儿,嫁给士族人家为妻。同朝官员们都佩服他的操行。查道好学,嗜好与人下棋。平常生活喜好吃蔬菜素食,有时一天只吃一餐,默坐静养整天,服饰器用都十分简陋。享寿64岁。

二、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薛莹字道言,初为秘府中书郎,孙休即位,为散骑中常侍。数年,以病去官。孙皓初,为左执法,及立太子,又领少傅。建衡三年,皓追叹莹父综遗文,且命莹继作,莹献诗。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右国史华霰上疏曰:“臣闻五帝三王皆立史官,叙录功美,垂之无穷。大吴受命,建国南土。大皇帝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项峻始撰吴书。孚、峻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纪录。至少帝时,更差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及臣五人,访求往事,所共撰立,备有本末。昭、广先亡,曜负恩蹈罪,莹出为将,复以过徙,其书遂委滞,迄今未撰奏。臣愚浅才劣,适可为莹等记注而已。莹涉学既博,文章尤妙,同寮之中,莹为冠首。今者见吏,虽多经学,记述之才,如莹者少,实欲使卒垂成之功,编于前史之末。奏上之后,退填沟壑,无所复恨。”皓遂召莹还,为左国史。顷之,选曹尚书同郡缪祎以执意不移,为群小所疾,左迁衡阳太守。因过诣莹,复为人所白,云祎不惧罪,多将宾客会聚莹许。乃收祎下狱,徙桂阳,莹还广州。未至,召莹还,复职。是时法政多谬,举措烦苛,莹每上便宜,陈缓刑简役。事或施行。迁光禄勋。天纪四年,晋军征皓,皓奉书请降,其文,莹所造也。莹既至洛阳,特先见叙,答问处当,皆有条理。武帝从容问莹曰:“孙皓之所以亡者何也?”莹对日:“归命侯臣皓之君吴也,昵近小人,刑罚妄加,大臣大将,无.所亲信,人人忧恐,各不自保,危亡之衅,实由于此。”帝遂问吴士存亡者之贤愚,莹各以状对。太康三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薛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
   B.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
   C.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
   D.是岁/何定建议凿圣溪以通江淮/皓令莹督/万人往/遂以多盘石难施功/罢还/出为武昌左部督/后定被诛/皓追圣溪事/下莹狱/徙广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领,指兼任职务。古代表达兼任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摄”“假”“署”等。
   B.太史令,古代掌管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的官职,始置于秦,司马迁曾担任此职。
   C.填沟壑,古代对死亡的婉称之一,表达死亡之意的婉辞还有“作古”“归天”等。
   D.征,文中指皇帝征聘知名人士充任官员,另如《张衡传》中“公车特征拜郎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薛莹仕途曲折,多次遭遇波折。他曾经因为患病辞官,也曾因为参与修建水利工程受到牵连而被贬官,还因为被人嫉恨而被贬为衡阳太守。
   B.薛莹所学渊博,尤其富于文才。孙皓赞叹薛莹父亲薛综的遗文,要求他写出续作,薛莹就写出诗作献上;后孙皓的请降文书,也由他拟定。
   C.薛莹颇具史才,受到同僚推荐。华霰认为撰写吴史意义重大,而薛莹在同僚之中记述之才最为突出,在其推荐下,薛莹被召回担任左国史。
   D.薛莹独具政见,明悉孙吴人事。孙吴之时,他能针对法政提出合理措施;孙吴灭亡后,晋武帝召他询问吴地士人的贤愚,他也能一一道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莹出为将,复以过徙,其书遂委滞,迄今未撰奏。
   (2)是时法政多谬,举措烦苛,莹每上便宜,陈缓刑简役。
    答案
   10.(3分)A
   11.(3分)D(“征”在此为“征讨”之意)
   12.(3分)A(“因为被人嫉恨而被贬为衡阳太守”的是缪祎)
   13.(10分)
   (1)(5分)薛莹出朝为将,又因过失被流放,此书的撰作于是搁置停顿,至今未能撰成进献.(“过”“滞”“奏”各1分,大意正确2分)
   (2)(5分)当时法律政令多有谬误之处,举措烦杂琐屑,薛莹常常奏上有益的建议,陈述减轻刑罚、减少劳役(的措施).(“烦苛”“便宜”“简”各1分,大意正确2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