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2020-12-02 19:33:48)
标签:
试题 |
分类: 高三 |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材料一
在进入秋季,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遭遇疫情反弹的情况下,我国消费回流迹象明显,国内旅游持续火爆,全国各景区也迎来了大批游客。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国庆假期前7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1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43.3亿元。
《阿里巴巴2020“十一”假期消费出行趋势报告》也显示,在首个百亿补贴、各地政府文旅消费券等的激励下,全国酒店预订量同比涨超50%,其中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涨100%。机票预订量同比涨16%,景区门票同比涨16%。
另外,作为疫情之后首个重要档期,国庆期间电影票房大爆发。国庆前7天,全国电影票房近37亿元,为历年黄金周次高水平。
此次黄金周期间还有一个显著趋势,那就是消费复苏不仅局限于部分地区,同时也激活了县域市场,这些趋势显示,下沉市场消费潜力不断凸显。从旅游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出游人次占比达60%,小镇青年看世界越来越舍得花,国庆出游人均消费同比涨超50%,下沉市场空间大。
另外,“十一”假期,53%的商用电器卖向县城市场,48%的购买者来自小镇用户。商用炉灶同比增长3855%;商用爆米花机同比增长93%;商用香肠/热狗机同比增长88%,大量商用电器成为小镇店中的新设备。
《阿里巴巴2020“十一”假期消费出行趋势报告》
材料二
《中国用没有新冠病毒和6亿人次出游来庆祝国庆节》——西班牙《世界报》网站以此为题报道说。经过疫情大考,中国人民展现出更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中国也向世界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新气象。
上看建筑立面的裸眼3D屏、骑楼光影舞台剧,下俯被玻璃罩保护展示的千年古道;快闪店、外摆店、网红店等新零售模式频现……历时两年改造的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以全新面貌迎接“十一”!黄金周,首日便吸引游客40多万人次。
商业老街焕发新活力,传统商业模式也在突围。商务部数据显示,海南离岛免税购物异常活跃,黄金周前7天,海口、三亚、琼海等4家免税店零售额同比增长167%,免税购物人次同比增长64%。
贵州利用直播平台让“黔货出山”,新疆若羌县果农通过直播带货,湖南麻阳邀请网红主播带货当地特色农产品,VR游戏、汉服体验等新型消费订单量快速增张……新型消费在黄金周期间不断蓬勃壮大。
“真没想到‘光盘’还能打折!”游客陈先生在浙江省建德市严州府餐馆结账时,出示了一个二维码后,餐费立即减免10%。
国庆前夕,建德市向社会发放了两轮“光盘消费券”其计25170张。“‘光盘消费券’推出后,我们每天的剩菜剩饭量减少了80%。”严州府餐馆负责人介绍。
光明网《流动中国折射复苏新气象——透视十一黄金周》
材料三
今年国庆中秋黄金周非比寻常:它是在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付出巨大牺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背景下的一次全国范围内大流动,是对我国疫情防控水平的一次大检验,也是我国经济活力和消费潜力的一次充分展现,更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家国一体的情怀和力量。
黄金周是一次大考。人们能享受到这一次长假的快乐,离不开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下的功夫。截至9月底,我国已连续40多天无新增本土确诊和疑似病例报告。假日期间,全国各地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如在公共场所、公共交通中坚持佩戴口罩、测温通行,景区、园区执行一定限流措施避免人群大量聚集,各地健康码记录下每个人的活动轨迹……正是这些措施,给了我们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
黄金周是家国团圆。武汉车站的“快闪”、抖音等社交媒体上对祖国生日的祝福、在祖国各地大好山河“打卡”国是千万家,家是最小国。今年的黄金周,国庆、中秋喜相逢,人们经历了疫情的生死考验,更加感受到家围一体的情怀,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黄金周更是信心的展现和凝聚。无论是正在决胜脱贫攻坚的困难群众,还是坚守工作岗位的干部职工,或是街上流动中的张张笑脸,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繁荣发展活力的“流动中国”,更看到一幅全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速奔跑的生动图景。
新华网《这个黄金周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首个百亿补贴、地方政府的文体消费券等揩施的推动,在国庆黄金局期间,我国的国内旅游、电影、餐饮等行业有大幅度的“回暖”。
B.黄金周期间三线及以下城市有60%的民众选择“出门看世界”,说明旅游业在县城市场有着很大的潜在市场和发展空间。
C.餐饮企业在国庆黄金周期间大力推行光盘“消费券”,既能使食客得到实惠,也切实地减少了浪费,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D.今年的黄金周适逢“中秋”“国庆”双节,两个节日的相逢更深地唤起了人们的家国情怀,使得全国各地防疫措施得到执行和配合。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年年底开始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一部分生活方式,人们提高了防控意识,也更加注意黄金周旅游期间公众场合的秩序。
B.黄金周期间中小城市民众的消费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商用电器的销售情况来看,小城镇的居民更倾向于利用做快餐挣钱。
C.黄金周期间不少地方利用直播带货的形式,对本地土特产进行网络营销,为本地的经济复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D.西班牙《世界报》对中国双节黄金周的报道,证明中国经历了疫情之后迎来了一个兴盛平安的黄金周,引起了外媒的关注。
3.下列事例不能用作材料二的论据的是(
)
A.湖北省内A级景点对全国人民免费开放,黄金周引来大量客流。
B.某消费服务平台上线了众多影院的大量折扣福利套餐,销售火爆。
C.某乡推出“共享民宿”,以此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并真正融入当地生活。
D.旅行社提供“一人成团、专车专导”、满足消费者一切需求的旅游方式。
4.以上三个材料都可以分别用一个字进行概括,请参照示例,对材料二和材料三进行“一字”概括,并简要说明。(4分)
如:材料——“花”(国家政府鼓励花费,数亿民众一起花费)
5.如果一家外商餐饮连锁企业来华开店经营,面对马上就要到来的黄金周消费高峰期,为了使店铺更好地在此期间运转,店方主管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措施?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述(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除秘书丞,累迁礼部郎宫。
金主亮修汴,已有南侵意。允文上疏言“金必败盟,愿诏大臣豫思备御。”时三十年正月也。金使王全、高景山来贺生辰,口传亮悖慢语,欲得淮南地,索将相大臣议事。十月,金主渡淮,中外震恐,枢臣叶义问督江淮军,允文参谋军事。十一月壬申,金主率大军临采石。上命允文往芜湖趣显忠交权军,且犒师采石。允文至采石,我师三五星散,解鞍束甲坐道旁,皆权败兵也。允文谓坐待显忠则误国事,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破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直薄宋军,军小却。允文入阵中,抚时俊之背曰:“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几女子尔。”俊即挥双刀出,士殊死战,大败之,上慰藉嘉叹。
孝宗受禅,参知政事史浩议,欲尽弃陕西。上将召允文问陕西事,隆兴元年入对。史浩既素主弃地及拜相亟行之且亲为诏有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允文入对言“今日有八可战。”上问及弃地,允文以筠画地,陈其利害。上曰:“此史洁误朕。”
上命选谏官,允文以李彦颖、林光朝、王质对,三人皆鲠亮,又以文学推重于时,故荐之,久不报。曾觌荐一人,赐第,推谏议大夫。允文、克家争之,不从。允文力求去,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进封雍国公。淳熙元年薨。后四年,上幸白石大阅,见军皆少壮,谓辅臣曰“虔允文行沙汰之效也。”寻诏赠太傅,赐谥忠肃。
(选自《宋史卷三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10.下列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史浩既素主/弃地及拜相/亟行之/且亲为/语有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
B.史浩既素主弃地/及拜相/亟行之/且亲为/诏有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
C.史浩既素/主弃地及拜相/亟行之/且亲为诏/有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
D.史浩既素主弃地/及拜相/亟行之/且亲为诏/有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就是考中进士。进士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能取得的最高一级功名,分为“进士及第”“进土出身”“同进士出身”三鼎甲。
B.磨,原指指挥军队用的旗帜,“磨下”一词可以指部下,也可以敬称将帅。
C.参知政事,宋朝不设丞相,以三司使、枢密使和参知政事代之。参知政事是掌管行政权,职权、礼遇接近于宰相。
D.幸,指封建时代帝王的宠爱或帝王到某地去,如《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在本文中是第二个释义。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允文很有远见,能对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他及时察觉了完颜亮将要发动战争的苗头,并提醒朝廷早做准备应对。
B.虞允文善于用兵,能出奇制胜。在采石之役中,他及时鼓舞了士气,制定了作战策略,转败为胜,体现出军事才能。
C.處允文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在国家政事上,他极力主战,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皇帝对此大加赞叹,采纳了他的主张。
D.虞允文性格耿直,心性高傲。当发现权臣受宠,而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皇帝重视时,就不愿再留在官场,一心请辞。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直薄宋军,军小却。(4分)
三人皆鲠亮,又以文学推重于时,故荐之,久不报。(4 分)
14.采石之战中,虞允文是怎样来激励宋朝官兵的?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5—16题。
外家南寺
元好问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夜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问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注]外家:作者自幼过继给叔父,“外家”当指叔父的岳丈家。元好问:金末元初诗人,金末时期沦为亡国奴,矢志不任,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他才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此诗作于回乡不久。“去国”即故国,指已覆灭的金朝。“衣冠”,士大夫、官绅,元氏家族曾几代为官。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梧桐繁盛丰茂,但满园的瑟瑟秋风、滴滴秋露依然让诗人感觉到深秋已悄然来临;描写前扬后抑,视觉与触觉相结合,谊染一种悲秋氛围。
B.颔联先用自然界地理上高下易位的变化暗指国破家亡;然后与后一句眼前萧瑟秋景相映衬,虚实相生,沧桑之感中更增沉郁之情。
C.诗的后四句侧重叙事,从“衣冠”到“布衣”地位悬殊;从少年到白头,岁月漫长,时空强烈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巨大的悲痛。
D.这首诗既善于运用富有内蕴的意象呈露内心情感世界的震颤,又善于在慷慨悲昂的叙述中寓含深刻丰富的议论,使人强烈感受到诗人内心强烈而复杂的情感。
16.尾联“依旧”二字看似等闲,却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凄切婉转的两句是“
,
(2)《离骚》一诗中,屈原以采荷花裁衣来表明自已刻意追求高洁美好的句子是“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但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七十年代的台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找。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18.下列各句中的逗号,和文中“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的逗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B.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C.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D.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赏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那鸟声、蛙声、秋天的虫吟也都很少听到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分)
21.请指出下面这段文字的四处问题,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能作为学生代表在成人礼上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三年前,还是青葱少年的我,怀揣一名莘莘学子的梦想来到这里,还显青涩;今天,已至成年的我背负着老师及家长的热切期望正奋力前行。从此,我们要为自己的前程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的身上也有了更多的责任,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垂念师思,挂念母校。最后,希望每位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20个字。(5分)
据新华社报道,因过度加工,我国每年损失粮食150亿斤以上。过度加工导致的粮食损失大概在3%到10%,高的可能达到15%左右。量的损失主要是因为加工过程中,将影响粮食外观、口感或加工特性的表皮、糊粉层通过碾削、抛光等工艺去除,导致得到的可供食用的粮食重量减少。然而过度加工不仅会造成粮食数量的损失,还会导致营养成分的流失。无论是大米还是小麦,其糊粉层中都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案,特别是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消费者容易摄取不足的营养,在糊粉层中的含量远高于胚乳,也即大米和小麦现在常食用的部分。而且,粮食加工到一定精度后,其口感和外观的改善已经不够明显,但营养和数量的损失依然会成比例增加。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今年10月24日马云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的演讲中,反复谈及“面向未来”。他认为我们经常说要和国际接轨;但是今天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怎么和未来接轨,世界需要一个真正为未来而思考的全新体系,这种真正的创新一定会让我们付出代价,我们这代人必须为未来担当。
阅读完上述材料,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你结合材料,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C
A选项材料一谈到了“在首个百亿补贴……的激励下”酒店预订量高涨,并没有说到在这个政策激励下电影、餐饮行业回暖;B原文表述的是“从旅游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出游人次占比达60%”;D“两个节日相逢,更深地唤起了人们的家国情怀”
和原文不符
2、B “小城镇的居民更倾向于利用做快餐挣钱”无中生有
3、A
材料二突出的是“创新”,其他三项都是“新型旅游经济”“新型消费”的例证,B是网络销售,电商经济;C是“共享民宿”;D是“定制旅游”。
4、答案示例——
材料二:新(新模式、新业态、新方式)
材料三:聚(聚而有“距”、亲人团聚、人心凝聚)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商品和服务上善于创新,吸引客流。
6、C
作者写“我”在意小棉花的死亡,主要是为了表现幼年的我对干娘的“权威”开始产生怀疑,为后文“我”对干娘的态度转变做铺垫。
7、C “愤恨”言之过重
8、答:采用第一人称,“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故事的亲历者,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9、美和善:知恩图报:老菩萨“救我一命”,母亲一直教育我要感恩;
淳朴的人情:母亲对老菩萨的好不仅仅只是由于救命之恩,也有乡邻之间的关心,老菩萨对“我”也是关心疼爱的。
丑陋的一面:漠视生命,老菩萨没有菩萨心肠,草菅人命,导致小棉花的惨死;村民也没人把小棉花的死当回事。
愚昧迷信,老菩萨装神弄鬼,以迷信谋生存;村民却盲目迷信,甚至感恩戴德。
(以上两个方面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美和丑两个方面都要答到。)
10、D
11、A
三鼎甲指的是进士考试的前三名,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选项中应为“三甲”。
12、C 皇帝仅说“史浩误我”,“采纳了他的主张”于文无据。
13、(1)刚刚部署完毕,敌军已经大声叫喊起来,完颜亮亲自指挥数百艘战船横渡长江而来,径直逼近宋军,宋军向后稍稍退却了一些。(“部分”“麾”“绝”“薄”各一分)
(2)这三个人都正直诚信,又凭借精通文献经典而被当时的人推崇敬重,所以推荐他们,但皇帝长时间不做答复。(“鯁亮”“文学”“推重”“报”各一分)
14、用忠义的道理来激励他们
制定了精妙的战略
亲自到战阵中去鼓励战将用“激将法”鼓励他们。(任意三点即可满分)
译文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绍兴二十三年才考中进士,被授予秘书丞的官职,多次升迁之后做了礼部郎官。
金主完颜亮开始修整汴京,呈现出南侵的意图。虞允文上奏疏说:“金人一定会撕毁盟约,希望陛下下诏令大臣们预先考虑,做好防御准备。”当时正是绍兴三十年正月。金国使者王全、高景山来给宋高宗恭贺生辰,口传完颜亮悖逆骄纵的话,说想要得到淮南的土地,还要宋朝将相大臣到金国去商议政事。十月,完颜亮渡过淮河,
朝廷内外一片恐慌。朝廷重臣叶义问都督江淮军事,虞允文担任军事参谋。十一月九日,完颜亮率大军到达采石附近。宋高宗命令虞允文前往芜湖催促李显忠接交王权的军队,并犒赏驻扎采石的宋军。虞允文到达采石时,宋军将士们三五成群,卸除武装零星地坐在路旁,都是王权手下的败兵。虞允文考虑到坐以等待李显忠到来必将贻误国家大事,于是立刻招来诸将,用为国尽忠尽义的道理来勉励他们,命令宋军将士排成大阵按兵不动,把战船分为五组,两组沿长江东西两岸并列航行,一组驻扎长江中流,隐蔽好精兵良将等待作战,另外两组藏在小港中,以备不测。虞允文刚刚部署完毕,敌军已经大声叫喊起来,完颜亮亲自指挥数百艘战船横渡长江而来,径直逼近宋军,宋军向后稍稍退却了一些。虞允文亲入战阵指挥,拍着时俊的肩背说:“你的胆识谋略天下闻名,现在你站在阵后就显得像女人孩子一样(胆小)了。”时俊就挥舞着双刀出战,将士们不怕牺牲,与金军展开殊死搏斗。金军大败。皇帝感到非常欣慰,嘉奖赞叹。
孝宗登基之后,参知政事史浩上议,想要放弃整个陕西的领土。皇帝将要召见虞允文,询问陕西的政务。虞允文在隆兴元年入朝对策。史浩向来主张放弃领土,等到被封为丞相之后,加紧施行他的主张,并且自己制作了诏令说:“放弃掉没有多少价值的鸡肋,免除狼子野心不停的觊觎。”
虞允文入朝对策说:“现在有八个可以作战的有利条件。”皇上问及放弃领土的主张,虞允文用笏板在地上比划,陈述这件事的利害。皇上说:“这是史浩误导了我啊。”
五年八月,虞允文被授予右仆射、通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虞允文推荐了很多知名人士,等他成为宰相之后,把人才分成三个等级造册登记,有看见和听见的情况就立刻记下来,把这本册子命名为《材馆录》。凡是他举荐的人才,皇帝都予以任用。皇帝认为宋朝军队庞杂,财政匮乏,深感忧虑,允文和陈俊卿商议革除掉三衙的杂役,裁汰过多的人员,三军毫无怨言。
皇帝命令选拔谏官,虞允文推荐了李彦颍、林光朝、王质等人,这三个人都正直诚信,又凭借精通文献经典而被当时的人推崇敬重,所以推荐他们,但皇帝长时间不做答复。曾覿推荐了一个人,皇帝就赏赐那个人宅第,并将之提拔为谏议大夫。虞允文和克家极力争辩这件事不可行,皇帝不听。虞允文极力请求辞官离开,皇帝授予他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的头衔和职位,加封雍国公。淳熙元年,虞允文去世。他去世之后四年,皇帝到白石阅兵,看见士兵都年轻精壮,对身边的辅臣说:“这都是虞允文当年实行裁汰的成效啊。”不久下诏追赠虞允文为太傅,赐谥“忠肃”。
15. D 叙述特点应为“平和冲淡”。
16.
一是叹人生历程,诗人从外家南寺“僧窗借榻眠”,开始读书生涯,辗转二十多年后,又回到外家南寺,“依旧僧窗借榻眠”,人生仿佛画了一个圆圈,一切又回到原点。
二是发人生感喟,诗人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位匆匆过客,经历了人世间各种变迁,从“衣冠”到布衣,从少年到白头,地位与青春皆不再“依旧”,蕴涵着诗人内心巨大怆痛之情。
三是表忠贞信念,以前是金庭臣民,现在金庭虽亡,自己“依旧”不改忠于金庭的初衷,体现了他矢志不仕的民族气节。(1点2分,3点6分)
17(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8 C
与例句都是都是抒情的需要,要延长并列短语之间的停顿。A句是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停顿,B句是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D是状语提前而需要停顿。
19答:句中把公寓时代的台北比作黑白的默片,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没有瓦的台北,少了鸟声、蛙声、虫鸣的台北,和没有声音只有画面的默片相似;没有树的的台北,在色彩上与没有颜色的黑白片相似。
20答:原文用并列的短句,形式整齐,更能突出没有树的台北少了鸟声、蛙声和虫鸣的音乐之美,强调了作者心中的遗憾;原文采用叠词来形容鸟声、蛙声和虫鸣,更有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21答:“莘莘学子”改为“学子”;“热切”改为“殷切”;“垂念”改为“感念”;“希望”改为“祝愿”
22答案示例:粮食过度加工会造成数量损失和营养流失。或粮食的过度加工是不必要的浪费。
简析:本文从粮食量的损失和营养成分的流失两个方面说明了粮食过度加工的害处,由此可以从原文中过渡句“过度加工不仅会造成粮食数量的损失,还会导致营养成分的流失”,概括出“粮食过度加工会造成数量的损失和营养流失”,即可得出答案。
23、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