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标题含义作用导学案
(2018-05-02 07:18:27)
标签:
试题 |
分类: 高三 |
高考小说阅读标题含义作用导学案
复习目标
1、了解标题命题类型
2、掌握解题思路,规范答题。
一、高考典题导入
【典题】(2016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锄 李锐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吶!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可是,不知不觉中,那些被人遗忘了的种子,还是和千百年来一样破土而出了。每天早上嫩绿的叶子上都会有珍珠一样的露水,在晨风中把阳光变幻得五彩缤纷。这些种子们不知道,永远不会再有人来伺候它们,收获它们了。从此往后,百亩园里将是炉火熊熊、浓烟滚滚的另一番景象。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颗一颗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问题】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示着他对土地的告别。(四点答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能力。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要从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两个基本角度进行思考。从表层含义看,显然“锄”应指六安爷带着锄着坚持去百亩园为苗锄地的这一举动,也是六安爷手中的农具。从深层含义看,六安爷坚持去锄地却不是为了收成,而是为了“过瘾”,因为百亩园就要被占用,再也没有机会锄地了,那么“锄”则有更深层的精神意义:成了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曾经的生活的怀念。从全文的主旨来看,作者表现了农业文明在与工业文明的冲突中,逐渐被“锄掉”的对程,所以从社会层面讲,“锄”这一动作有“替代”的象征意义。
二、常见题型
1、小说以“”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有人认为小说以“”为题不如以“”为题好,你同意吗?请写出你的理由。
4、小说以“”为标题,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注意】关注四个方面
标题本身内容,艺术特点。
标题与文本的联系:情节、人物、主旨、环境。
对于标题意蕴(含义),特别要关注表层义(字典义或常用义)、深层义(语境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意义、比喻义。
对于标题探究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设置悬念,贯穿始终、结构严谨的线索,突出人物形象或性格,推动(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对主题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以某种艺术手法吸引读者。
三、解题思路
1、命题角度一: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2、命题角度二:为什么设这个标题
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行文结构和中心主旨这三个方面作答。
3、命题角度三:标题和内容的关系
答题时多从思路、从内容、从中心着手,要善于发现潜在的命题点,挖掘出命题中的表层与深层含义。
4、命题角度四:更换标题好不好或哪一个合适
确认回答题干。回答用语用“好” 或“不好”,“行”或“不行”。
联系文章中心。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找那些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含义较深、富含哲理的句子等,看中心与标题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现中心等。
比较置换者优劣点。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格、中心联系的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的合理与否上回答合乎主题与否,当然,回答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四、答题模式
1、含义类:
表面义与真实义
指代义、引申义、象征意义等
一语双关,双重含义
2、、意蕴类
文中具体意思(表层义)
与主题相关的意思(深层义)
对揭示主题,塑造人物等作用。
3、小说标题作用
(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突出小说主题。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
(2)以物件为题: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
(3)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5)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6)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4、标题优劣类(更换题目)
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的作用。
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某个人物形象。
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某个主题。
替代的题目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例】【2011年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审丑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无定一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
“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举——局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轻捷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叩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个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过了,成菜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再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搞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问题】“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
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
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
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五、拓展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冬天的葬礼
侯德云
那个饥饿的冬天降临的时候,我们村子里所发生的一切,我都了解得很清楚。我的父亲多次对我说起。他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而我只能洗耳恭听。
我的父亲说:“那个冬天,多么冷啊。.
那个冬天究竟有多么冷,我无法想象,我也懒得去想象。我更感兴趣的是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冬天里,我们村里的男人们,除了老人和孩子,他们为什么都忙得汗流浃背?
一种从未有过的惊慌失措袭击了我们的村子。没有粮食,蔬菜也没有。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只有草糠和“淀粉.。所谓的“淀粉.,是用剥去了颗粒的苞 米棒棒磨成的,我们叫它“苞米骨子淀粉.。那东西很难吃。不过,相对于入口而言,出口的过程更为艰难。每个人,无论是谁,蹲厕所的时间都比往日无数倍地延 长了。据说,那滋味比挨饿还难受。正在这个
时候,在人们不堪忍受“淀粉.的折磨而变得视死如归的时候,一个秘密被发现了。那是一个可以借此活命的秘密,同时也是一个诱惑,一个充满了金灿灿的粮食的诱惑。那个秘密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村子,几乎所有的人都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他们在极度兴奋中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等待着万丈霞光照耀祖国大地。
在我的童年,我的父亲曾经紧紧拉着我的手走向广阔的原野。我们走过庄稼收割后的土地,走过一面面山坡和树林。一路上,我的父亲不停地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指指点点。他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了。
那个令我们全村人都终生难忘的秘密是:从野地鼠洞中可以搞到粮食。那不是别的,是他妈的粮食,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狗日的粮食啊!
那种迫使我肃穆以对的情景曾反反复复幻化在我的眼前:晨色蒙蒙,村里的男人们默默地扛起铁锹镐头鱼贯而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满怀希望走向冬天的原野……
我的父亲一直连续感慨了几十年。
他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野鼠洞呢?洞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粮食呢?十几斤,几十斤啊!.
当我掌握了油嘴滑舌的技巧之后,我对父亲说:“那是很正常的,当时不是已经传达了深挖洞广积粮的指示么?.
我的父亲感到迷惑不解的是,挖开了那么多野鼠洞,却很少直接从洞中挖出野鼠来。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我的学识已经渊博得在村子里无人可比的时候,我轻而易举地化解了父亲的疑问。我说,野鼠,也包括其它鼠类,他们的洞穴是很复杂的,有走廊,有粮食储藏室,有卧室,有卫生间,也许还有客厅吧。通常,卧室离卫生间和粮食储藏室都比较远,而且深度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我的父亲不知道我的这点知识是从一本书上偷来的。他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连连点头。
那些可怜的倾家荡产的野鼠们,全都是在树上死去的,它们把自己吊死在树杈上。那年冬天,我们村子周围,几乎每一棵树上都结满了那种让人感到意外的果实。我很担心父亲问我这是怎么回事,但他从来没有问起过。他被那种怪异的景象惊呆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清醒过来。
在那个饥饿的冬天,我们村子里没有一个人死去。他们靠稀粥活了下来。捱到春天,树叶儿绿了,野菜萌芽了,再过些日子,芳香的槐花开遍了山岗,整个村子呈现出了一派蓬勃的生机。
就是在那个冬天,我们村里却举行了一个规模盛大的葬礼。在极其悲哀的气氛中,人们摇动树干,野鼠的遗体纷纷而落,如同下了一场冰雹。一个巨大的坟墓埋葬了它们。北风吹过,人们的泪水在脸上结成了晶莹的固体。
我的父亲对我说过,那年,整整一个冬天没有下雪。在快要立春的时候,也就是在为野鼠们举行葬礼的第二天,下雪了。多么大的雪啊,像一片漫无边际的孝布,覆盖了整个宇宙。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有删改)
【问题】小说的标题“冬天的葬礼”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探究。(6分)
2、(2011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上,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复习目标
1、了解标题命题类型
2、掌握解题思路,规范答题。
一、高考典题导入
【典题】(2016全国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
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
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六安爷?”
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回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西湾村人不知道在这块地上耕种了几千年几百代了,西湾村人不知把几千斤几万斤的汗水撒在百亩园,也不知从百亩园的土地上收获了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更不知这几百万几千万斤的粮食养活了世世代代多少人。但是,从今年起百亩园再也不会收获庄稼了。煤炭公司看中了百亩园,要在这块地上建一个焦炭厂。两年里反复地谈判,煤炭公司一直把土地收购价压在每亩五千元。为了表示绝不接受的决心,今年下种的季节,西湾村人坚决地把庄稼照样种了下去。煤炭公司终于妥协了,每亩地一万五千块。这场惊心动魄的谈判像传奇一样在乱流河两岸到处被人传颂。一万五千块,简直就是一个让人头晕的天价。按照最好的年景,现在一亩地一年也就能收入一百多块钱。想一想就让人头晕,你得受一百多年的辛苦,留一百多年的汗,才能在一亩地里刨出来一万五千块钱吶!胜利的喜悦中,没有人再去百亩园了,因为合同一签,钱一拿,推土机马上就要开进来了。
六安爷舍不得那些种子。他掐着指头计算着出苗的时间,到了该间苗锄头遍的日子,六安爷就拄着锄头来到百亩园。一天三晌,一晌不落。
现在,劳累了一天的六安爷已经感觉到腰背的酸痛,满是老茧的手也有些僵硬。他蹲下身子摸索着探出一块空地,然后,坐在黄土上很享受地慢慢吸一支烟,等着僵硬了的筋骨舒缓下来。等到歇够了,就再拄着锄把站起来,青筋暴突的臂膀,把锄头一次又一次稳稳地探进摇摆的苗垅里去。没有人催,自己心里也不急,六安爷只想一个人慢慢地锄地,就好像一个人对着一壶老酒细斟慢饮。
终于,西山的阴影落进了河谷,被太阳晒了一天的六安爷,立刻感觉到了肩背上升起的一丝凉意。他缓缓地直起腰来,把捏锄把的两只手一先一后举到嘴前,轻轻地啐上几点唾沫,而后,又深深地埋下腰,举起了锄头。随着臂膀有力的拉拽,锋利的锄刃闷在黄土里咯嘣咯嘣地割断了草根,间开了密集的幼苗,新鲜的黄土一股一股地翻起来。六安爷惬意地微笑着,虽然看不清,可是,耳朵里的声音,鼻子里的气味,河谷里渐起的凉意,都让他顺心,都让他舒服。银亮的锄板鱼儿戏水一般地,在禾苗的绿波中上下翻飞。于是,松软新鲜的黄土上留下两行长长的跨距整齐的脚印,脚印的两旁是株距均匀的玉茭和青豆的幼苗。六安爷种了一辈子庄稼,锄了一辈子地,眼下这一次有些不一般,六安爷心里知道,这是他这辈子最后一次锄地了,最后一次给百亩园的庄稼锄地了。
沉静的暮色中,百亩园显得寂寥、空旷,六安爷喜欢这天地间昏暗的时辰,眼睛里边和眼睛外边的世界是一样的。他知道自己在慢慢融入眼前这黑暗的世界里。
很多天以后,人们跟着推土机来到百亩园,无比惊讶地发现,六安爷锄过的苗垅里,茁壮的禾苗均匀整齐,一颗一颗蓬勃的庄稼全都充满了丰收的信心。没有人能相信那是一个半瞎子锄过的地。于是人们想起六安爷说了无数遍的话,六安爷总是平静固执地说,“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问题】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示着他对土地的告别。(四点答三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能力。对小说标题内涵的分析要从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两个基本角度进行思考。从表层含义看,显然“锄”应指六安爷带着锄着坚持去百亩园为苗锄地的这一举动,也是六安爷手中的农具。从深层含义看,六安爷坚持去锄地却不是为了收成,而是为了“过瘾”,因为百亩园就要被占用,再也没有机会锄地了,那么“锄”则有更深层的精神意义:成了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曾经的生活的怀念。从全文的主旨来看,作者表现了农业文明在与工业文明的冲突中,逐渐被“锄掉”的对程,所以从社会层面讲,“锄”这一动作有“替代”的象征意义。
二、常见题型
1、小说以“”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有人认为小说以“”为题不如以“”为题好,你同意吗?请写出你的理由。
4、小说以“”为标题,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注意】关注四个方面
标题本身内容,艺术特点。
标题与文本的联系:情节、人物、主旨、环境。
对于标题意蕴(含义),特别要关注表层义(字典义或常用义)、深层义(语境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意义、比喻义。
对于标题探究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设置悬念,贯穿始终、结构严谨的线索,突出人物形象或性格,推动(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主题、对主题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以某种艺术手法吸引读者。
三、解题思路
1、命题角度一: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2、命题角度二:为什么设这个标题
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行文结构和中心主旨这三个方面作答。
3、命题角度三:标题和内容的关系
答题时多从思路、从内容、从中心着手,要善于发现潜在的命题点,挖掘出命题中的表层与深层含义。
4、命题角度四:更换标题好不好或哪一个合适
确认回答题干。回答用语用“好” 或“不好”,“行”或“不行”。
联系文章中心。采用抽出关键词句的方法获得信息,找那些能集中体现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含义较深、富含哲理的句子等,看中心与标题的关系,如紧扣中心、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形象地表现中心等。
比较置换者优劣点。比较时主要从语言特点、技巧、风格、中心联系的紧密与否、结构安排上的合理与否上回答合乎主题与否,当然,回答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四、答题模式
1、含义类:
表面义与真实义
指代义、引申义、象征意义等
一语双关,双重含义
2、、意蕴类
文中具体意思(表层义)
与主题相关的意思(深层义)
对揭示主题,塑造人物等作用。
3、小说标题作用
(1)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点名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渲染氛围。突出小说主题。线索作用、设置悬念作用。
(2)以物件为题:结构线索,文章结构严谨,设置悬念,引发联想。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义。
(3)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4)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5)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6)以问题为标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4、标题优劣类(更换题目)
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的作用。
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某个人物形象。
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文章的某个主题。
替代的题目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例】【2011年山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无定一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这时有人轻轻叩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个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过了,成菜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再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搞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问题】“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
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
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
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五、拓展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冬天的葬礼
侯德云
那个饥饿的冬天降临的时候,我们村子里所发生的一切,我都了解得很清楚。我的父亲多次对我说起。他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而我只能洗耳恭听。
我的父亲说:“那个冬天,多么冷啊。.
那个冬天究竟有多么冷,我无法想象,我也懒得去想象。我更感兴趣的是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冬天里,我们村里的男人们,除了老人和孩子,他们为什么都忙得汗流浃背?
一种从未有过的惊慌失措袭击了我们的村子。没有粮食,蔬菜也没有。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只有草糠和“淀粉.。所谓的“淀粉.,是用剥去了颗粒的苞 米棒棒磨成的,我们叫它“苞米骨子淀粉.。那东西很难吃。不过,相对于入口而言,出口的过程更为艰难。每个人,无论是谁,蹲厕所的时间都比往日无数倍地延 长了。据说,那滋味比挨饿还难受。正在这个
时候,在人们不堪忍受“淀粉.的折磨而变得视死如归的时候,一个秘密被发现了。那是一个可以借此活命的秘密,同时也是一个诱惑,一个充满了金灿灿的粮食的诱惑。那个秘密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村子,几乎所有的人都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他们在极度兴奋中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等待着万丈霞光照耀祖国大地。
在我的童年,我的父亲曾经紧紧拉着我的手走向广阔的原野。我们走过庄稼收割后的土地,走过一面面山坡和树林。一路上,我的父亲不停地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指指点点。他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了。
那个令我们全村人都终生难忘的秘密是:从野地鼠洞中可以搞到粮食。那不是别的,是他妈的粮食,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狗日的粮食啊!
那种迫使我肃穆以对的情景曾反反复复幻化在我的眼前:晨色蒙蒙,村里的男人们默默地扛起铁锹镐头鱼贯而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满怀希望走向冬天的原野……
我的父亲一直连续感慨了几十年。
他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野鼠洞呢?洞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粮食呢?十几斤,几十斤啊!.
当我掌握了油嘴滑舌的技巧之后,我对父亲说:“那是很正常的,当时不是已经传达了深挖洞广积粮的指示么?.
我的父亲感到迷惑不解的是,挖开了那么多野鼠洞,却很少直接从洞中挖出野鼠来。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我的学识已经渊博得在村子里无人可比的时候,我轻而易举地化解了父亲的疑问。我说,野鼠,也包括其它鼠类,他们的洞穴是很复杂的,有走廊,有粮食储藏室,有卧室,有卫生间,也许还有客厅吧。通常,卧室离卫生间和粮食储藏室都比较远,而且深度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我的父亲不知道我的这点知识是从一本书上偷来的。他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连连点头。
那些可怜的倾家荡产的野鼠们,全都是在树上死去的,它们把自己吊死在树杈上。那年冬天,我们村子周围,几乎每一棵树上都结满了那种让人感到意外的果实。我很担心父亲问我这是怎么回事,但他从来没有问起过。他被那种怪异的景象惊呆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清醒过来。
在那个饥饿的冬天,我们村子里没有一个人死去。他们靠稀粥活了下来。捱到春天,树叶儿绿了,野菜萌芽了,再过些日子,芳香的槐花开遍了山岗,整个村子呈现出了一派蓬勃的生机。
就是在那个冬天,我们村里却举行了一个规模盛大的葬礼。在极其悲哀的气氛中,人们摇动树干,野鼠的遗体纷纷而落,如同下了一场冰雹。一个巨大的坟墓埋葬了它们。北风吹过,人们的泪水在脸上结成了晶莹的固体。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有删改)
【问题】小说的标题“冬天的葬礼”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探究。(6分)
2、(2011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