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文言文挖孔训练
(2017-10-20 16:13:00)
标签:
试题 |
分类: 高三 |
语文课外文言文挖孔训练
说明:本练习考查的是2011年至2017年高考语文真题的文言字词。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然后结合译文,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1、《李揆传》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
【参考译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可把经籍放在眼前,请他们任意查找。”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
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李皆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2、《明史•马文升传》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
【参考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相貌奇特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御史,刚直的品格非常显明。成化初年,被召任南京大理寺卿。平定满四之乱后,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很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之敌,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后返回。后又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之事。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十万石粮食和盐价银五万两去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担任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他上奏了十五件事,全都经过讨论后付诸实施。孝宗效仿古天子亲耕藉田,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登基的天子应当让他知道农事的艰难,弄这些杂戏干什么?”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当时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兵政荒废松弛,西北的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北方边境地区。文升严格考查各位将校,贬退了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佞的人十分怨恨他,夜间拿上弓箭等在他门旁,有的人写了诽谤的书信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在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方面,他多次上疏条陈应当做的事情。只要事关国家应当说的话,即使不是他职分之内的事,也是话没有不说完的。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懂历史的人,由他们照顾抚养太子,凡是太子的言语举止都要用正道来引导。山东长久干旱,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朝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孝宗完全彻底地接纳了他的意见。马文升在朝廷官员中年纪最大又德高望重,孝宗也十分信任他,朝中各位大臣没有谁敢有怨言。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就由马文升替任。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风拔起,马文升请求孝宗缩减饮食、撤去乐舞,修养德性、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不太紧急的事,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上奏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赞赏并接纳了。正德年间,朝政已经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了,接连上疏要求离开,武宗答应了。文升在家闲居时,无事从不到州府去。谈及时政,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正德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马文升文武双全,擅长应对事变,朝中大事往往等他来决断。他在边镇建功立业,国外人都知道他的名声。他特别注重气节,磨练节操,一生走正直之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赵鐩等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家在此地,就放弃抢劫离开了。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舍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