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句子:语病六大类型3

(2017-08-22 16:25:10)
标签:

试题

分类: 高三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句子:语病六大类型3
类型五 表意不明
清晰明确,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如果语意令人费解,或者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就会造成表意不明的错误,容易产生歧义。
第方案 例说表意不明类型
例1 许多欧洲国家看不上全美职业篮球赛。
[错因分析] “看不上”有两种解释:一是“看不到”,二是“看不起”。
1.词义不明造成歧义
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是多义的,或某个词组(短语)的意义不确定,则可能引起歧义。
如:这本书是黄色的。
分析:“黄色”既可指颜色,也可指内容含色情成分。
例2 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错因分析] “和”可以是连词,说服后跟“你”一起去的是“老师”;也可以是介词,被说服的是“老师”,跟“你”一起去的是“我”。
2.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词性不同,词的意义也不同。句中某个词的词性存在不确定性,句子就容易产生歧义。
如:这个粮店的大米保管没有问题。
分析:此例中的“保管”既可以理解为名词,指仓库、粮店的保藏和管理工作;也可理解为动词,作“完全有把握,担保”解释。
例3 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错因分析] 可理解为“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进攻者是以色列;还可理解为“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进攻者是巴勒斯坦游击队。
3.结构不明产生歧义
同一个句子或短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层次划分不同,其语意也不同,由此可能产生歧义。
如: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分析:“护林员……的问题”可以被看作主谓短语,也可以被看作偏正短语,由此可以产生两种意思,一种是对护林员揭发的问题感到气愤,一种是大家对护林员揭发问题的行为感到气愤。
例4 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错因分析] “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歧义,可改为“安徽和浙江两省的部分地区”。
4.修饰不明产生歧义
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也会产生歧义。
如:王校长和几个学校的领导一起参加了座谈会。
分析:“几个”修饰对象不明确。是指本校的几个领导,还是指其他学校的领导,不明确。
例5 宣传部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的专项行动,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必须受到严肃查处,这是极为重要的。
[错因分析] 此处属指代不明造成歧义。此句中“这是极为重要的”中的“这”有歧义,“这”是指“宣传部……的专项行动”,还是指“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必须受到严肃查处”,指代不明。
5.指代不明产生歧义
有些句子因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指代不明而造成歧义。
如: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分析:指代不明。“这方面”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不明确。
例6 黎明,觉慧瞒着高家的其他人,告别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黎明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前往上海。
[错因分析] “和”有歧义。觉慧是“告别”了所有的人,还是只“告别”了觉新、觉民?表意不清。
6.停顿不明产生歧义
句子中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造成歧义。句子中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加了标点符号),也可能使句子产生歧义。
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镇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分析:“本月15日/前去汇报”,这种停顿的意思是15日当天汇报;“本月15日前/去汇报”,这种停顿的意思是15日以前的某一天去汇报。
第方案 名师授解题技法
一 调研典范题型领悟解题方法
下面句子都有表意不明之处,请指出并改正。
例1 大家正在旅游车上有说有笑,小刘突然发来短信问:“你们爬过山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词多义造成歧义。“过”可作动词,表示“过去、翻过”,又可以作助词,表示时态。
例2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画家,竹画是中国画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象征了中华民族坚定顽强、不卑不亢的气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它”既可指翠竹,也可指竹画。
名师教你解题
(1)熟悉产生歧义的各种原因,对容易造成表意不明的词汇和结构方式保持足够的警惕性。重点抓三类词:多音多义词、数量词、指示代词。
如[例1]便是由于多义造成的错误;[例2]便是由指代不明而造成歧义。  
例3 本月3日和10日下午,参加“高新技术科技会”的代表视察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的生态工业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停顿不明。“3日和10日下午”可停顿为“3日和10日/下午”和“3日/和10日下午”。
例4 细心的记者发现,会场上没有摆设鲜花,会场中间的会议桌没有铺台布,一边五把红色靠背的椅子已经摆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边……”表意不明,有歧义。
名师教你解题
(2)注意肯定、否定变化,辨别句意是否明确;变换节奏,注意轻重音、停顿、标点等,遇到这类词注意检查语句是否有歧义。
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一封信”,其中“就”轻读,表明效率高;如果重读,则表明效率低,“只”“仅”的意思。
再如[例3]是由停顿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3)辨析真歧义和假歧义。真歧义是指一句话既能这样理解,也能那样理解,使人无所适从。假歧义是指有的句子从局部看具备了歧义句的特征,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会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
如:“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到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第一句说了“孩子”和“孔乙己”两个对象,从“围”可以看出“孩子”是复数,所以,第二句用“他”和“他们”两个代词,也不会使人误解,没有歧义,而[例4]“一边五把”就是真岐义。  
例5 鲁西南民间织锦织造工艺复杂,大小工序共72道。这一技艺主要分布在济宁和菏泽的部分地区,其中以嘉祥县为典型代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济宁和菏泽的部分地区”有歧义。
二 课堂技法归纳总结
  
第方案 积累与运用
下面句子都有表意不明之处,请具体分析。
(1)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题目为“我国现阶段医药领域的问题与对策”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大家认为它并没有提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既可以理解为“财务大臣……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也可以理解为“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2)“几十个”既可修饰“报社”,也可修饰“记者”。
(3)“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既可理解为“很多人批评文章”,也可理解为“文章批评了很多人”。可改为“这篇……文章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改为“很多人批评这篇……的文章”。
类型六 不合逻辑
语言中的“不合逻辑”现象指的是句子内容不合事理、不合实际、不合客观规律的现象,以及句子表述不够严密、不合情理、自相矛盾的现象。前者是由于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或不当而产生的内容上的毛病,后者则是由于语言表达不周密而产生的形式上的错误。
第方案 例说不合逻辑类型
例1 2016年北京赏石艺术品博览会日前开幕,赏石是以天然石及玉石、园林奇石等为观赏对象,领略其独特美的艺术鉴赏活动。
[错因分析] 此处属概念并列不当。此句中“天然石”的概念大,包括“玉石”,故此句中“天然石及玉石”并列不当。
例2 张晓亮从小就喜欢读文学作品,阅读了大量的小说、诗歌、散文和外国文学名著。
[错因分析] 概念并列不当。“外国文学名著”中包含小说、诗歌、散文等体裁。
1.概念混乱
概念之间有六种关系,即同一关系、种属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对立关系、矛盾关系。运用概念时,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关系,否则就会违背事理。
如:我突然记起黄发垂髫初懂事理的时候,母亲告诫我的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分析:概念不清。“黄发垂髫”包括了小孩和老人,与“初懂事理”相矛盾。
概念混乱多指概念并列不当。当看到并列词语或短语时,可分析它们之间是否有包含关系、交叉情况等。
例3 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
[错因分析] 状态上自相矛盾。“断定”,肯定;“大概”,估计、不肯定。
例4 翻开几千年的历史记录,人们就会发现,地震最强烈的地方往往总是在山的边缘地带。
[错因分析] 频率上自相矛盾。“往往”,时常,经常,但未必每次皆然;“总是”,每次都不例外。
2.自相矛盾
同一个句子,在逻辑上,应该保持前后语意的一致性,否则,就会自相矛盾。
如: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院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分析:“日前”即“前几天”,表示时间已经过去;“正”表示在进行之中。二者矛盾,可改为“目前”。
例5 在高考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缺乏的,一是信心不足,二是方法不当。
[错因分析] 否定失当,“不能”与“不足”“不当”构成双重否定,去掉“不足”“不当”。
例6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长只有严于律己,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才能避免孩子今后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错因分析] 此处属否定失当。此句中“避免孩子今后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中,“避免”与“不会”构成双重否定,造成了前后语意不合逻辑。故应该删去“不会”。
3.否定失当
否定失当指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否定,结果将本意弄反了。导致此类语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误用了否定副词,二是不理解反问句本身就表示了一重否定。
如:一名韩国官员透露,有关成员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同意建立该项基金,以防止金融危机不要再次发生。
分析:句中滥用否定词造成了语意混乱。“防止金融危机发生”才符合事理,句中加入否定词“不要”反而导致了语病,可把“不要”删掉。
否定失当要抓住句子中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如“禁止”“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忽视”“忌”“忌讳”“放弃”“难以”“拒绝”“避免”“预防”“以防”“防止”“劝阻”“阻止”等。
例7 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错因分析] 去南方回来后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南方的结果呢?此句属强加因果。
例8 如今的手机已不再是单纯的通信工具,因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贴身伴侣,用来尽情表现个人品位。
[错因分析] 强加因果,前后两分句无因果关系。
4.强加关系
复句中分句间总离不开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关联词的使用。在一些句子中,若没有弄清分句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就把关联词强加于句子,则易造成语病。
如: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分析:句中“反而”使用不当。“反而”表示转折关系,而句中“没有……凭主观想象……”与“减弱……”构成因果关系,可把“反而”改为“因而”。
例9 早晨,春风料峭,张大爷徒步来到了大桥附近的公园,欣赏杏花、桃花、牡丹、菊花等花卉。
[错因分析] 此处属不合事理。此句中说张大爷在春天欣赏“杏花、桃花、牡丹、菊花”,但“菊花”不在春天开放,而在秋天,故句中说在春天欣赏“菊花”,违背了客观规律,不合事理。
例10 湖北省气象台昨日1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从昨日晚上开始,全省将有6到7级的阵风,降温最大幅度为10 ℃。
[错因分析] “预警”不能从“昨日晚上开始”,另外“昨日晚上”和“将有”矛盾。
5.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指语句陈述的事情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
如:万里无云,繁星满天,我们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园。
分析:既然“繁星满天”,又怎会有“一轮明月”?明显不合事理。
 
例11 这些软件如果单买共要1 000多元,可合在一起才300多元,价钱便宜了近3倍。
[错因分析] 价钱便宜不能用倍数。
例12 10月17日下午,澳大利亚南威尔州发生大面积林火,日前林火面积已达4万多公顷,大火已造成一名男子死亡,许多房屋被毁。
[错因分析] “已达”后面应接确数,不能用约数。
6.数词使用不当
(1)一般来说,句子中出现“增加”“缩小”“降低”“提高”等词语时,就要考虑倍数、分数、百分比的运用与具体语境是否符合逻辑。增加要用倍数,下降、减少要用分数,升幅、增长率要用百分比。
如:三个企业狠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分析:“下降了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是不可能的。应删去“一倍”,补上分数或实际数量。
(2)一些句子常常用“左右”“前后”“上下”“以上”等词表示约数,这时也要特别注意,使用这样的词是否多余。
(3)句中有“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近”“约”“超过”这一类词语时,要注意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是概数。
第方案 名师授解题技法
一 调研典范题型领悟解题方法
下面句子都存在不合逻辑的错误,请作具体说明。
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看并列短语),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后者包括前两者。
名师教你解题
不合逻辑要细推敲
(1)注意句中出现的多个并列的概念,弄清关系,检查是否概念不清。一定要注意“、”“和”等并列之处,检查有关的大小概念是否排列得当。
例如[例1]中“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看三个并列短语,概念范围有交叉。  
例2 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获得成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凡是”和“不少”两个词表示的范围是不对等的,一个表示所有,一个表示部分,二者用在一起显然是矛盾的。还有,“学问”包括“科学”,两者不能并列。
名师教你解题
(2)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围(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全”“都”“从来”等)、判断、程度的词语,检查是否自相矛盾。
例如[例2]中,“凡是”和“不少”,两个表范围的词是互相矛盾的。  
例3 [2015•广东省卷]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多重否定失当(看否定词)。可将“禁止”“不得”删去其一。
名师教你解题
(3)否定不当要查明原因并关注两点。
导致否定不当的原因,可能是误用了否定副词“不”“没有”等;可能是把否定词与反问句结合起来用,结果句意反了;还可能是一些词语本身含有否定、禁止意义,如“防止”“否认”“避免”“忌”“杜绝”,再用否定副词,就用反了。因此,我们要十分关注表否定的词语和反问句。
例如[例3]中,“禁止”“不得”“不”,三个否定词,最终表达的仍然是否定的意思,从而违背了句意的表达。  
例4 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合事理。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例5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消费者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仿造伪劣产品”有悖事理,应把“仿造”改为“制造”。
名师教你解题
(4)注意理解分句间的关系,检查是否弄错关系,特别是强加因果的错误。
(5)通读全句,看句意与事实、事理是否相符,再看句内前后是否存在不合事理的情况。
例如[例5],句中“仿造伪劣产品”,“伪劣产品”无需“仿造”,所以不合事理,应把“仿造”改为“制造”。
例6 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低一倍多”有误,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表示,应用分数(百分比)表示。
名师教你解题
(6)注意句中数量词的运用。减少、下降、降低不能用倍数。
例如[例6]中,“下降了一倍”表述错误。
二 课堂技法归纳总结
  
第方案 积累与运用
下面句子都有不合逻辑之处,请具体分析。
(1)布局调整带来部分农村地区学生上学路途变远,车辆、交通、寄宿等教育支出相应增加。受此影响,一些地区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等作品都能表现一种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双11”、“双12”、圣诞节、元旦等各个网购高峰的到来,预计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将超过美国,高达140亿件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将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编织更加结实细密的社会保障网,让全省城乡各类困难户总数在原有基础上减少一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近年来,为了打造清新亮丽的街市容貌,昆明市交警将严查车辆乱停乱放的违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车辆、交通”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2)“忌”为否定,后面不能再接“不要”。
(3)强加因果,“文笔清新”和“思想倾向”无因果关系。
(4)“能否”和“没抱太大的希望”两面对一面。
(5)不合逻辑,应删去“左右”。
(6)不合逻辑,减少不能用倍数,可改为“减少一半(或二分之一,或百分之五十)”。
(7)不合逻辑,“近年来”与“将”前后矛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