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高考语文之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

(2017-07-23 10:02:39)
标签:

试题

分类: 教案

2018年高考语文之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

第一部分   高中课标必背14篇

01  劝学   02  逍遥游 03  师说   04  阿房宫赋   05  赤壁赋 06  氓  07  离骚08 蜀道难 09  登高   10    琵琶行 并序 11  锦瑟   12  虞美人 13  念奴娇·赤壁怀古   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第二部分  初中课标必背文言文16篇

15  《论语》十则   16  鱼我所欲也 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8  曹刿论战   19  邹忌讽齐王纳谏 20  出师表    21  桃花源记   22  三峡   23  杂说(四)24   陋室铭 25  小石潭记   26  岳阳楼记   27  醉翁亭记    28  爱莲说 29  记承天寺夜游  

第三部分   初中课标必背诗歌34篇

30  送东阳马生序   31  关雎   32  蒹葭   33  观沧海 34  饮酒  

3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6  次北固山下 37  使至塞上  

3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9  行路难 40  望岳   41  春望  

4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背46   观刈麦 47  钱塘湖春行 48  雁门太守行 49    赤壁   50  泊秦淮

51  夜雨寄北   52  无题   53  相见欢 下载54 渔家傲 55  浣溪沙

56  登飞来峰   57  江城子 58  水调歌头59 游山西村  

6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1  过零丁洋   62  天净沙·秋思   63山坡羊·潼关怀古 64  己亥杂诗

 

2018年高考语文之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
 
 
第一部分 高中课标必背14篇
必背01 劝学
必背02 逍遥游 下载
必背03 师说 下载
必背04 阿房宫赋 下载
必背05 赤壁赋 下载
必背06 下载
必背07 离骚 下载
必背08 蜀道难 下载
必背09 登高 下载
必背10 琵琶行 并序 下载
必背11 锦瑟 下载
必背12 虞美人 下载
必背13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下载
必背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下载
  打包下载 下载
第二部分 初中课标必背文言文16篇
必背15 《论语》十则 下载
必背16 鱼我所欲也 下载
必背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下载
必背18 曹刿论战 下载
必背19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下载
必背20 出师表 下载
必背21 桃花源记 下载
必背22 三峡 下载
必背23 杂说(四) 下载
必背24 陋室铭 下载
必背25 小石潭记 下载
必背26 岳阳楼记 下载
必背27 醉翁亭记 下载
必背28 爱莲说 下载
必背29 记承天寺夜游 下载
  打包下载 下载
第三部分 初中课标必背诗歌34篇
必背30 送东阳马生序 下载
必背31 关雎 下载
必背32 蒹葭 下载
必背33 观沧海 下载
必背34 饮酒 下载
必背3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下载
必背36 次北固山下 下载
必背37 使至塞上 下载
必背3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下载
必背39 行路难 下载
必背40 望岳 下载
必背41 春望 下载
必背4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下载
必背4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下载
必背4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下载
必背4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下载
必背46 观刈麦 下载
必背47 钱塘湖春行 下载
必背48 雁门太守行 下载
必背49 赤壁 下载
必背50 泊秦淮 下载
必背51 夜雨寄北 下载
必背52 无题 下载
必背53 相见欢 下载
必背54 渔家傲 下载
必背55 浣溪沙 下载
必背56 登飞来峰 下载
必背57 江城子 下载
必背58 水调歌头 下载
必背59 游山西村 下载
必背6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下载
必背61 过零丁洋 下载
必背62 天净沙·秋思 下载

必背63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下载
必背64 己亥杂诗
 必背01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òng)绳, (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gǎo)暴(pù),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ì)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xǐng)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qì)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jì)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来源:学科网]
①《劝学》中 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的句子是“              ”。
②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和荀子《劝学 》中的“              ,              ,              ”观点相同。
③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              ”。
④《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 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              ”。
⑤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劝学》中说的“              ,              ”正是这个道理。
⑥《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 ,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              ”。
⑦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⑧《劝学》中的“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了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①【2017•课标全国Ⅲ卷】《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 设喻,引出“              ,              ,                ”的观点。
②【2016•课标全国Ⅰ卷】《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③【2016•浙江卷】               ,筋骨之强,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④ 【2015•湖北卷】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2015•上海卷】              ,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
 
理解默写
 
⑧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真题汇编
①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02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tiáo)与学鸠笑之曰:“我决(xuè)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chōng)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zhì)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zhāo)菌不知晦朔,蟪(huì)蛄(gū)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shuò)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líng)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注】①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②画线句是高考高频考查句。
 
①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宋荣子能够做到明辨内外、荣辱之境,因此宋荣之才会“           ,         ”。
②《逍遥游》中用一种植物和一种动物来比喻因为生命的短暂,总会错过一些美好的东西的语句是“           ,         ”。
③庄子在《逍遥游》中认为列子乘风而行不是真正的逍遥,因为他还“有所待”,而“           ,         ,         ”才算是真正的逍遥。学科网
④庄子在《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话说: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           ,         ”,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去。
⑤《逍遥游》中用“水”和“大舟”表现世间万物相互联系的名句是“           ,         ”。
⑥《逍遥游》中,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小大之辩”的句子是“           ,         ”。
⑦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句子是“           ,         ,         ”。
⑧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①【2017•课标全国Ⅱ卷】《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017•江苏卷】小知不及大知,              
③【2016•山东卷】《庄子•逍遥游》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           ,         ”。
④【2015•课标全国Ⅱ卷】《庄子•逍遥游》指出,“           ,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⑤【2015•浙江卷】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理解默写
①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②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真题汇编
①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
②小年不及大年
③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