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之思想感情题
(2017-05-12 15:07:09)
标签:
试题情感 |
分类: 诗词鉴赏 |
古诗鉴赏 之思想感情题
1.继续强化思想感情题的审题答题规范。
2.解决答思想感情题中概括不准、不全的问题。
一、请认真研读课标卷近三年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类试题,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篇目 试题 参考答案 考生现场答案
2014年新课标全国Ⅱ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2015年全国Ⅱ 残春旅舍
韩 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2016年全国乙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2016年全国丙 内宴奉诏作
曹 翰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1.认真研读题干,圈出关键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要分析情感的范围明确,如“灯前”“后两联”。很少笼统地问整首诗的情感。
(2)问题中情感用词多变,如“感情”“思想感情”“情感基调”。
(3)情感都明确需要“简要分析”,需要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比较高考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现场答案,你发现参考答案有什么特点?考生现场答案与之相比存在什么问题?请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参考答案特点:
①情感概括具体严谨规范,一般由“产生情感缘由+总说情感+具体诗句分析”构成。
②答案往往包含多种情感,分析比较全面深刻。
③结合诗句的分析往往比较具体,多是翻译诗句,结合抒情技巧指出对应情感。
④有时即使题干不要求简要分析,但在答题时也需要写出分析。
(2)考生现场答案存在的问题:
①情感理解不准确。如2016年全国乙,考生把李白“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之情错误地理解为“有朝一日也会施展才华,得到重用的豪情”。
②答案不全,情感复杂、要点多,只能答出一部分。如2015年全国Ⅱ,诗人写景抒怀,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但很多考生却读不懂诗歌的后面部分,只能答出“表达了作者伤春和客居他乡的愁情”。
③不会分析或分析不到位。如2015年全国Ⅱ,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考生因为读不懂诗歌的颈联和尾联,所以导致对诗歌情感的分析,直接忽略了后四句。
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并体悟课标卷分析概括思想感情题的审答规范,力避考生现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
荒 村
倪 瓒
踽踽荒村客,悠悠远道情。
竹梧秋雨碧,荷芰晚波明。
穴鼠能人拱,池鹅类鹤鸣。
萧条①阮遥集②,几屐了余生?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尾联写了阮孚平生,只爱覆屐漫游,不知他这一生穿掉了多少双木屐。诗人以阮孚自况,借典抒情,表达了诗人独行荒村的逍遥闲逸之情。
核心题点一:准确把握情感
1.整体感知、把握是根本前提
许多情感概括题只是选择一两句或一联或某片,是局部的。对局部的词、句、联、片的理解,必须把它放在整片、整首中去理解,绝不可孤立地看这个词、句、联、片。
2.打破思维定势,精读、细读所给文字
不要见到“独”就想到“孤单寂寞”,见到“酒”就是借酒浇愁,这样的套板反应、思维定势要不得,必须从语言中来,必须深入到更细腻的语言肌理和层次之中。
3.紧抓住“情语”
(1)品显性情语。所谓“显性情语”,是指可以明显显示情感的语言,如“愁”“怨”“恨”“忧”“凄”“苦”“喜”“乐”“泪”“闲”“怜”“怅”等词语,这些大都是动词或形容词,表情达意功能相当明显。可以说抓住了这些“情语”,就抓住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些情语需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关注并圈出,品味情感产生的缘由或情境。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情语”出现的位置主要在尾句(联)、首句(联),标题中有时也会出现。它有时还藏在“景语”中。
(2)品隐性情语。所谓“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的词语。它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指摹景、物、人特征的词语;一类是用了典故的词语;一类是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如能抓住这些隐性情语,品其含义,析其作用,则犹如拨云见日,“真性”显露无遗。
即时小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明]陈继儒
钟鼓沉沉,寺门落叶归僧独。晚鸦初宿,影乱墙头竹。
长啸风前,清籁飞空谷。松如沐,炊烟断续,杯底秋山绿。
这首词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最后三句写清风松涛、翠山炊烟,人物悠闲品茶,怡人的景色与田园的生活尽在眼前,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闲适雅致归隐生活的向往。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康望湖亭①
苏 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康时②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简要概括诗歌后两联所蕴含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报国无门的愤懑(济世无术的无奈)。②漂泊异乡的孤苦。③思归不得的忧伤。
核心题点二:全面把握情感
诗歌表达的情感是丰富、复杂的,命题者往往选择那些情感多样的语言片段来考查。答题时不要只知一点,而要仔细揣摩,看看字面,探探字里。瞻前顾后,看看是否还有什么情感。具体说来:
(1)所给的语言片段越大,情感往往就越丰富。如一联有两句,就有两层乃至三层情感;上片或下片,写了几句话,往往就有几层。这时,要会对所给的语言片段进行切分、“断层”。除“字”“词”外,其余的句、联、片、篇均能理清层次,有几个层次往往对应着几个情感层次。
(2)托物言志的句子(联或片)、用典抒情的句子(联或片)往往是双层的:前者既关“物”情又关“志”情,后者既有典中情又有典外情。
即时小练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友人
黄滔①
已喜相逢又怨嗟,十年漂泊在京华。
大朝多事还停举②,故国经荒未有家。
鸟带夕阳投远树,人冲腊雪往边沙③。
梦魂空系潇湘④岸,烟水茫茫芦苇花。
尾联两句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句抒发了对朝廷忠心却难以报国的悲愤,后句表达了对前途渺茫的迷惘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
钱起①
芳岁②归人嗟转蓬,含情回首灞陵东。
蛾眉③不入秦台镜,鹢羽还惊宋国风④。
世事悠扬春梦里,年光寂寞旅愁中。
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诗的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颈联既是对友人现状的叹惋,也是对诗人自身功业无成、羁旅难归的悲叹。“世事悠扬”叹时光易逝、功名无望;“春梦”则既有对往事回忆的痛苦,也有对友人落第的安慰,还有几许对未来的期待。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注]
白居易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
五声宫漏初鸣后,一点窗灯欲灭时。
这首诗后两句蕴含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②对遭贬好友的同情和思念之情。③对朝廷恶势力的愤慨。④对施救未果的现实的无奈。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 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请概述词人的情感发展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酒醒之后的迷离——幽梦无人说的孤苦——对仕宦奔波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
平山[注]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全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分条陈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表达了词人对扬州生活的追忆和对平山堂的思念之情。②“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③“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是词人对友人的劝告,表达了词人人生易老、必须及时行乐的态度,蕴含着一种苍凉郁勃的情绪。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即席和韩南涧①韵
辛弃疾
风雨催春寒食近,平原一片丹青。溪边唤渡柳边行。花飞蝴蝶乱,桑嫩野蚕生。 绿野先生②闲袖手,却寻诗酒功名。未知明日定阴晴。今宵成独醉,却笑众人醒。
词的下片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功名的绝望,对未来的忧虑,对现实的激愤(或对官场、世俗的厌恶,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现实的不满)。
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于西京守岁[注]
骆宾王
闲居寡言宴,独坐惨风尘。
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
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
耿耿他乡夕,无由展旧亲。
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思而不得的孤独、悲苦、惆怅的情绪。诗人客居他乡,没机会与乡亲旧友相见,在京城辗转反侧。此联直抒胸臆,传达的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人之常情。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注]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1)作者吟咏梅花包含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结合诗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者通过对花容艳丽、香气沁人,却又因不适时宜早开而多受摧折的梅花的吟咏,表达了对早秀之梅的无限同情;同时又借梅自喻(早慧、早名却又因此受排斥),抒发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坎坷挫折的自伤和怨恨之情。
(2)一种哀伤欲绝的愁绪。“伤离适断肠”句运用了双关的表达技巧,蕴藉而无比沉痛地表现了因和朋友远别久离连寄梅问候都办不到的哀伤以及作别眼前路边之梅的感伤,这双重的“断肠”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