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复习之断句教学设计
(2016-07-15 20:25:05)
标签:
试题 |
分类: 教案 |
高三文言复习之断句教学设计
高青一中高三语文
【故事导入】
【考点解析】
2015年,断句首次加入山东高考范围,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分值3分;全国卷-新课标Ⅰ从2014年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句读能力,分值3分。至2015年,山东卷、新课标Ⅰ、新课标Ⅱ、浙江卷、四川卷、重庆卷、广东卷、湖北卷、湖南卷、江苏附加题均已出现断句题型,分值为3到6分不等。
【基本题型】
【学习目标】
1.熟悉课本文言文基本断句模式。
2.归纳、探究、总结断句方法。
【预习过程】
浏览知识链接并依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对山东的考题断句。
【学习过程】
检查预习情况,通过山东高考题来检验学生的断句水平,而后,由学生陈述自己的断句依据,以此引出我们断句先从课本做起。明确:学习断句,课本是最好的依托与凭借。这样既容易把握又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的重视。
预计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乃命太史卜斋三日”断句不清。断法一:乃命太史/卜斋三日。断法二:乃命太史卜/斋三日。学生之间解决争议,解决症结。教师总结:关键问题在于“命”,这是一个使令性动词,可以解释为“命令,让”,主语让宾语怎么样,通过判断主语为“君王”,接下来都是君王的动作,应该是主语让宾语太史做什么,当然是占卜,故而,第二种断法正确。
老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在断句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该怎样断好句子呢,还是先从课本中的简单句子探究起来。让我们先来看这样的一段话(多媒体展示《六国论》首段)。
针对《六国论》首段,由学生直接有节奏地读出来,并且说出自己断句的依据或理由。学生可能会提到的依据:印象中的停顿(熟读成诵);凭借语感,肯定他的良好的语感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他的这种超强大的语感是最简单可行的,要得益于他平时的诵读训练和对文段的整体把握”,“师:可是有些复杂一点的句子仅仅凭借语感是无法准确解决的,那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还有的可能回答,有特殊的词,比如“曰”“也”,甚至可能会有同学想到主语的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整段文字的内容理解,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也即找到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主语?主语又都发生了什么事情?主要写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不是什么,是什么”“有的人的观点”“苏洵我的回答”,然后得出结论一:确定主语,通略大意。
师:谁能告诉大家,能够担任主语的词语有哪些?(由学生来回答)老师总结强调,能担任主语的有名词和代词,其中,名词包含人名、地名、官职等等;代词主要为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余(表示“我”)、予,第二人称——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第三人称——彼、此、其、之(表示“他”)。
除此之外,有些特殊的名词,比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顷之”是一个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前后也会相应有断句,同时可以多媒体展示其他类似的词。
得出结论二:名词代词,主语来用
师:一个句子有了主语,那么这个主语做了什么事情呢?对于他所发生的谓语,我们要抓住什么?也即由什么词来担任谓语——生:动词。师:所以,我们在判断句子是否该断句的时候,还要看他的动作词语。
根据学案提供的两个例子,由学生找到里面的动作词语,很显然“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个句子中主语为“予”,谓语动词为“履披踞登攀俯”,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动作均由一个人发出;而另一个例句“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中,我们会看到,动作较多,并且并不完全由一个主语发出,所以,不同主语,不同动作转换,一定要明确动作的发出者是谁,这都是帮助我们断句的依据。
得出结论三:寻找谓语,动作提示
师:除了寻找主谓语之外,还有什么可以辅助我们断句的呢?生:语气词(并列举一系列的词语)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者也”这样的语气词,也即虚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标志。其实,古时候人们写文章是不用断句的,那么人们如何理解呢?虚词这个时候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勾连句子的作用,“之乎者也”就成了基本的标点符号。但是不是所有的“之乎者也”都要断开呢?
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分别举三个例子“古之学者必有师”“者”作“……的人”或表示间断停顿,不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不断;“生乎吾前”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不断。
得出结论四:标志虚词,可定句读
第五种方法比较简单,学生会直接就说出来,故略提即可“两人对话,曰云言白”
示例六七,可以针对具体例子,选取学生分析与探究的形式。可以让学生随意说说自己从这几个例句中找到的断句的特点,进行详细阐释。其中“名不正则言不顺”,朗朗上口,并且非常熟悉,可以直接高声读。
在几种方法探究的过程中,对于重点句子或难点,老师引导学生注意并分析。预计可能会出现的难点如下:
【知识小结】
7种方法的总结:确定主语,通略大意;名词代词,主语来用;寻找谓语,动作提示;标志虚词,句读符号;两人对话,“曰云言白”;修辞、句式,辅助断句;固定结构,完美帮助(2分钟,总结,屏幕展示,学生积累)
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要抓住主谓宾,主语宾语可以省略,但是谓语绝对不会省略
【牛刀小试】
预计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肝肠寸断”中“部伍”(军队)一词不知何意容易错误断为“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中间断处学生可能会找不准,只要注意一点“抓住主语”,是谁破腹,是什么寸寸断,将会发现在“中”后断开非常合理。
“孔子赞文王”中 “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千里”“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这两个可能会出现争议。“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千里”注意,“入”应为使动用法,是文王使这块土地划入到商纣的版图;“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注意前后主语都是“文王”,而只有第一句交代主语后我们才能判断后面的主语是谁,并且“仁哉文王”完全可以构成主谓倒装,例如,“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再如,“美哉,高青!大哉,高青!”
“鲤鱼跃龙门”中“即有云雨随之”,可能会有学生在“云雨”后面断开,要注意后面的句子“天火自后烧其尾”,主语,是“天火”,并且,“随之”是随着云雨,不能误解为时间词语。
总之,有争议才会有讨论,因此,课堂中的激情火花往往是在讨论中生成的。
【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了解了如何断句,方法很多,但最为主要的就是找好句子的主语,只有明确了主语,我们才能去判断它的谓语动作是什么。有了这样的方法,在凭借各位的预感能力,相信断句不是一件难事。
我们希望大家都可以像跳跃龙门的小鲤鱼一样,哪怕是经过重重磨难,只要不放弃,只要肯努力,成功就在不远方。
高三文言复习之断句
【考点解析】
2015年,断句首次加入山东高考范围,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分值3分;全国卷-新课标Ⅰ从2014年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句读能力,分值3分。至2015年,山东卷、新课标Ⅰ、新课标Ⅱ、浙江卷、四川卷、重庆卷、广东卷、湖北卷、湖南卷、江苏附加题均已出现断句题型,分值为3到6分不等。
【基本题型】
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x处)
【学习目标】
1.熟悉课本文言文基本断句模式。
2.归纳、探究、总结断句方法。
常见虚词 句首发语词:夫、盖、且、且夫、至若、若夫、岂(岂独)、初、唯、斯、今、凡、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其前断。 或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句尾语气词:者、也、矣、焉、耳——陈述句尾;乎、耶、与(欤)、邪(耶)——疑问句末尾;哉、夫——感叹句尾。其后断。 特殊情况: 1.“者”作“……的人”或表示间断停顿(如,古之学者必有师)或“者也”连用其后不断。 2.“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诵读时不停顿(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其后不断。 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生乎吾前),其后不能断句。 |
常见的固定句式 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3、(其)……之谓也/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4、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表揣度的固定格式 1、得无……乎/耶/邪 2、无乃……乎(耶) (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 3、……庶几……欤(……或许……吧?)4、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表疑问的固定格式 1、可得……欤2、孰与……乎3、如……何4、奈……何5、若……何6、何……焉为 7、何也(何……也)8、何哉(何……哉)9、何以……?10、何所……? 11、何为……? 表反问的固定格式 1、何……之有2、何……为(何辞为 ?)3、不亦……乎(不亦说乎?)4、安……哉 5、无乃……乎(无乃不可乎?)6、得无……乎(得无异乎?)7、其……乎/也/耶8、况…乎 表选择的固定格式 1、与其……孰若(无宁) 2、“不……,则……”、“不……即……”(可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3、……,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 4、“非……则……”,“非……而……”,(可译为“不是……就是……”,“不是……却”。)
被动句式 |
【自我预习】——高考回放
(山东卷)将既受命乃 命 太 史 卜 斋 三 日 之 太 庙 钻 灵 龟 卜 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教材探究】
一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示例:结论一,确定主语,通略大意
二
1.余 既 为 此 志 后 五 年 吾 妻 来 归 时 至 轩 中 从余 问 古 事 或 凭 几 学 书。
2.公 瑾 卿 言 至 此 甚 合 孤 心。
3.永 元 中 举 孝 廉 不 行 连 辟 公 府 不 就。
4.顷 之 烟 炎 张 天 人 马 烧 溺 死 者 甚 众。
结论二:
三
1.予乃摄衣而
上 履 巉 岩 披 蒙 茸 踞 虎 豹 登 虬龙
攀 栖 鹘 之 危 巢 俯 冯 夷之 幽 宫。
2.哙即带剑拥 盾 入 军 门 交 戟 之 卫 士 欲 止 不 内 樊 哙 侧 其 盾 以 撞 卫 士 仆 地 哙 遂 入 披 帷 西向立瞋目 视项 王 头 发 上 指 目 眦 尽 裂。
结论三:
四
1.假舆马 者 非 利 足 也 而 致 千 里 假舟 楫 者 非 能 水 也 而绝江河。
2
已
矣
乎
3.且 公 子 纵 轻 胜 弃 之 降 秦 独 不怜公子 姊 邪?
4.若夫 淫 雨 霏 霏 连 月 不 开 阴 风 怒 号 浊 浪 排 空
结论四:
五
结论五:
六
1.士之耽兮犹 可 说 也 女 之 耽 兮 不 可 说 也。
2.秦王坐章台
见 相 如 相 如 奉 璧 奏 秦 王 秦 王 大 喜 传 以 示 美 人 及 左 右
左右皆呼万岁。
3.名不正则言 不 顺 言 不 顺 则 事 不 成 事 不 成 则 礼 乐不 兴 礼 乐 不 兴 则 刑罚 不 中 刑 罚 不中 则民 无所措 手足
结论六:
七
1.天之苍苍 其 正 色 邪 其 远 而 无 所 至 极 邪
2.穷发之北有 冥 海 者 天 池 也。
3.今少卿乃教 以 推 贤 进 士 无 乃 与仆私 心剌谬 乎
结论七:
课堂小结:
【牛刀小试】请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
1.(5分,限断10处)
2.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3.
4.(新课标II)
【牛刀小试】请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
1.(5分,限断10处)
2.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3.
4.(新课标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