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校内到底应该写些什么的思考

(2010-09-06 09:47:15)
标签:

论据

浙大

商战

秉公无私

孙见坤

文化

分类: MeltingPot

关于校内到底应该写些什么的思考 2010-09-05 18:28

    这几天我其实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校内到底应该写一些什么。

结论是,旗帜鲜明观点突出的文章是不可以写的。因为不管是什么观点,总会和一些人所持的观点相左,这些人并不是陌生的路人,很多是周围的身边的朋友,所以客观点评可以,旗帜鲜明一定会伤害到这些人的感情,显得蛮不讲理。

这从我前几篇文章可以看出来,关于浙大往事的,关于孙见坤的。

我有一些事情的确做的不够好,欠考虑。比如直接发文攻击浙大往事现在的作风和商战明的治店理念,因为我室友就是浙大往事的管理层的人。比如对ITP、启真的暗讽,因为我很多朋友是其中的成员。比如对孙见坤的支持和恨屋及乌的对陕西招生办的攻击,因为我周围很多朋友是不喜欢孙见坤的,还有很多人是陕西人。尤其比如我对那篇抨击孙见坤的文章的点评,我自以为很辛辣很戏谑,却忽略了那是我从一个朋友的分享中看到的,而这个朋友很可能分享的是她的朋友的原创文章。

人的观点是不可能强求一致的,不管我的观点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什么样的论据,总会有人难以接受,最让我难以接受的就是如果这些人是我的朋友,这就升级到了感情上的伤害。我想我之前不理智的那些事情的确伤害到了一些人。这种伤害有些来自于我表达的观点的形式,有些来自我表达的观点本身。

也许我在表达观点时应该客观点儿,应该理智些,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但是以我目前的资质来说距离做到这点还差得远,所以我应该学会的是避免表达我的观点。

而且多数情况下,在校内平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对于这个世界是没有多大的用处的,因为基本都是同龄人,谁也不服谁。(当然,我说这句话不是要说明我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哪个人的观点可以是滴水不漏的,一切都来自于自己掌握的论据和自己的世界观。)

既然没有意义并且基本上都会或多或少伤害到周围人的感情,那何必要继续这样做呢?

所以我现在开始删除所有我以前有鲜明立场的文章,包括对时事的调侃。

并且不再在校内发表任何有鲜明立场的文章。

最后,我想补充的是,观点这个东西,其实是个很复杂的玩意儿。比如浙大往事的事情,我觉得它现在没有文化输出,就是个普通店面,商战明的思想贯彻不下去;但是很多人的确感受到了他的个性,觉得那是文化输出,觉得一进浙大往事就有励志的感觉,就有作为浙大人的自豪感。这些东西在我看来是符号崇拜,而在很多不同观点的人眼中这并不是坏东西。这两个观点,能说谁对谁错呢?商战明是不是在搞形式主义,你我谁知道呢?大家都只不过是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到了一些论据,于是产生了论点,论据是事实,而基于事实产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又能说谁是正确的呢?

再比如孙见坤这个事情。我输入的论据是他的博客他的文章,我看到了这个孩子不同于同龄人的才气,然后觉得他的狂傲是没错的,自古文人很少不年少轻狂的,有的人甚至狂了一辈子,当然我也提到,如果他不那么狂会更好,但是那是他的选择,他狂不狂完全由他自己来决定,然后我恨屋及乌地说了陕西省招生办的坏话,我说他们不近人情,然而这个特质换个角度来说就是秉公无私,这谁又能说到底是对是错呢?

再再比如高考,很多人觉得是当代教育制度下最公平的考试。我所掌握的论据是我妈参加过很多年的高考语文阅卷工作,她说阅卷组里一些人是丝毫没有责任感的,一篇文章从35分到50分完全是按老师的心情决定,而且以前的阅卷是谁阅卷多谁拿的钱多,所以一些老师是基本不看文章直接给分的。而且主观类的题目比如诗词鉴赏,谁能定出个好坏呢?再比如现代文阅读,连原作者都不知道的东西非要考生答出来(具体事例不详述。史铁生《我与地坛》的“为何对XXX进行描写”)。这种考试真的那么公平么?然而我的这些论据也不过是阅卷组中的个别人的现象,真的公平不公平,谁又说得清楚呢?

所以,是时候停止做这些既没有意义又会伤害朋友感情的事情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