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对鲫鱼是否了解,不知道大家印象中鲫鱼背部颜色是什么样的?
我自幼出生于南方,打小饭桌上的一道荤菜就是红烧鲫鱼或者是鲫鱼炖汤。在我的印象中,所有买回来的鲫鱼,它们的背都是黑色,所以我一直坚信所有的鲫鱼都是黑背鲫鱼。这个认识,却在不久前的一场钓鱼活动中被打破。在那场钓鱼中,钓上的鲫鱼,背部的鳞片居然都是白色的。我当时很是诧异,就向渔场主人询问,该种鲫鱼是否为特种。回答说,就是普通鲫鱼,要说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些鱼都从湖中打捞放入渔场的,其他就没什么了。更奇怪的是,将这些白背鲫鱼带到家里,放入水桶养几日后,它们的背就渐渐变黑了,与平常所见鲫鱼不无一般了。
怎会有白背鲫鱼呢?白背鲫鱼有怎会变成黑背鲫鱼呢?这个疑问,在我昨日无意翻阅沈括的《梦溪笔谈》,有了明确的答案。在其所著的《流水与止水》的文章中,原文描述道:
孙思邈《千金方》“人参汤”言“须用流水煮,用止水则不验。”人多疑流水止水无异。子尝见丞相荆公喜放生,每日就市买活鱼·纵之江中,莫不洋然;唯鳅、鳝入江中辄死。乃知鳅、鳝但可居止水。则流水与止水果不同,不可不知。又鲫鱼生流水中,则背鳞白而味美;生止水中则背鳞黑而味恶,此亦一验。《诗》所谓“岂其食鱼,必河之鲂。”盖流水之鱼,品流自异。
翻译成现代文则如下:孙思邈著的《千金方》上说,人参汤必须用流水煮,用止木煮就没有效验。”人们大多认为流水止水没有差异。我曾见丞相王安石喜欢放生,每天到市场上买来活鱼,把它们放回江中,没有一条不是活泼泼地游走的,只有泥鳅和鳝鱼入江中就死了。由此可知泥鳅和鳝鱼只可生活在止水之中,可见流水与止水果然不同,不可不知道。另外鲫鱼生在流水中,背部鱼鳞就白而且味道很美;生在止水中,背部的鱼鳞就黑而且味道很差,这也是一个证明,《诗经》中所说的:“难道吃鱼,必定要吃黄河中的鲂鱼?”这大概是因为流水中的鱼,品味自然不同。
如此看来,白背与黑背,是由于流水滋养和止水滋养的关系。在湖中生活的鲫鱼,那是海阔凭鱼越的环境,造就了白背鲫鱼。而相同的鱼,困于狭小静止的水中,则就慢慢转化为黑背了。现在想来,之所以市面上买的鱼都是黑色,大抵是由于在鱼贩手中,困养多日的结果吧。当然,白背化为黑背,更深一步,可从生物学、生态学的角度去讨论内在发生机制,这就不是这篇文章所能探讨的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