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纪律问题分析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 |
课堂纪律问题分析 |
作者:黄继森 发表时间:2005-06-07 17:56 |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是指为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和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和程序,是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的过程,它包括一整套教师行为和教学活动。如建立和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监督学生的课堂行为,恰当地处理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等。课堂教学管理在教学活动中起保障作用,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管理和传统的组织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我们通常讲的组织教学是指教师讲课前的各种准备和组织工作,目的是检查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安定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二者的持续性不同,时段性不同,因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都不相同。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抱怨学生难管,常常为处理课堂纪律问题花去大量的精力,占用宝贵的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质量。可见,纪律问题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下面,我们着重研究如何监控和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最大限度地控制纪律问题的产生,恰当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异常问题,从而有效地监控学生的课堂行为,确保顺利地实现预定的课堂教学目的。 二、课堂纪律问题产生的原因 课堂教学管理包括监控和处理课堂违纪行为两个方面。能够有效地监控课堂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的发生,当然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希望的。事实上,始终没有违纪行为发生的班级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研究课堂教学管理技能之前,我们有必要探究课堂及其产生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一些关于课堂纪律的现象: 1、某班纪律好,无论哪个老师上课都是一个样; 2、甲去某班上课得心应手,而乙在该班上课却感到很棘手; 3、某些学生在甲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好,而在乙的课堂上却屡犯错误; 4、某些学生无论是谁上课都常违反课堂纪律。 分析上述四种现象,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课堂纪律问题不单单是学生的问题,也有教师的问题。 (一)、属于教师的问题 1、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缺乏应有的组织方法和教学技能,讲课单调、枯燥乏味,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的积极性,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导致课堂纪律问题的产生。 2、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缺乏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或不能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违背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实施课堂管理,处理不当,造成管理失控。 3、教师的情绪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将个人的烦恼、忧虑等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板着面孔,动辄发怒,训斥学生,那么,学生在课堂上最关心的就不是学习,而是老师的脸色,即使学生“全神贯注”,心思也未必真在学习上。 4、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外的因素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导致课堂纪律问题的产生。 (1)、衣着、化妆不当; (2)、手势等体态语言不当,如手势过频、幅度过大等; (3)、教师站位不当或过于频繁的走动或从不离讲台等,都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从而影响课堂纪律。 (二)、属于学生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没有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和自觉性。 2、学生身体的原因:学生生理上的不健康,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学习情绪不稳定,无法保持有意注意。 3、学生情绪的影响:家庭的不幸,学业负担过重,同学间的纠纷,师生之间的误解等产生的烦恼、愤怒、忧伤以及过度兴奋而引起的情感波动,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意注意。 4、学习过程中存在知识障碍。学生已有或已应有的知识水平达不到顺利完成课堂学习要求的时候,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考虑课堂不良行为的各种学生因素时,要注意不同年龄特征的问题以及同一年龄阶段的个体差异问题等,如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是随年级升高而增加的,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一些环境因素也影响着课堂纪律,如室内采光、室内张贴物、教室外的噪声等。 三、教师对课堂纪律问题的反应 每位任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活动秩序井然,可是,课堂纪律问题却不同程度地干扰甚至破坏了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面对一个有违纪行为的学生时,就会产生自己的权力和形象受影响、威胁或损伤的情感因素,必然做出反应,或中止授课训诫学生,或采取措施惩罚学生,或采取其他较为审慎的处理办法。当然,也有一些教师因为自己所教学科是非统考科目对违纪现象熟视无睹,放松甚至放弃对课堂问题的管理,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教师的放任和放纵,必将导致更加严重的课堂问题的产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的局面,给学校教育工作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会造成消极的负面影响。 由于课堂纪律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课堂教学管理要有“大”观念。教师在处理违纪行为时,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简单、粗暴、专横,应该从程度(出现的违纪行为对其自身或其他学生的干扰达到什么程度)、频率(这种行为多长时间发生一次?)、持续时间(这种行为已经持续多长时间?)以及背景情况等多个方面冷静地分析原因,以便及时做出客观、合理的判断和处理。当然,可能有人会说:这么复杂,教师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反应?是的,尽管复杂,但是作为教师,你应该解决,也必须解决,否则,你将无法正常驾驭课堂。 |
前一篇:学生不完成作业怎么办?
后一篇:2010年0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