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


标签:
凤凰琴雪笛天行者杂谈 |
分类: 晨曦·书海夜航 |
评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天行者》
落雪的时候,鸟都不飞,云也不飘,只有界岭小学的笛声还能与雪花一道轻舞飞扬,那些住在界岭深处的人家,从未听过这样的笛声。
这是《天行者》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场景描写。这一句话的描写,不仅将界岭的自然环境做了描述,同时也对界岭小学的艰苦环境做了侧面描写。
小说由“凤凰琴”、“雪笛”、“天行者”三部分构成,描述了坐落在大山深处几乎与世隔绝的界岭小学里,余校长、孙四海、邓有米、张英才等几代民办教师,工资微薄,自己种菜、种地养活自己,补贴山区的学童,而村长余实的长期拖欠工资,更是让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但他们仍然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和教学,依然风雨无阻地接送着在山路上奔走的学生、一丝不苟地举行着升国旗仪式……
中国农村的民办教师,一度有四百万人之多。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担负着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亿几千万农村中小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将现代文明播撒到最偏僻的角落,付出巨大而所得甚少。十多年前,一曲“凤凰琴”让多年在山乡村落默默奉献的民办教师站在了全国民众面前,无数读者曾为之动容,流下眼泪。作者刘醒龙意犹未尽,而今又以一部《天行者》继续讲述民办教师艰苦卓绝而充满希望的故事,为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献上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
中国乡村知识分子的地位,或者说他们所代表的乡村的知识地位,在中国的历史上一向是尴尬的,自卑的,羞于示人的。在农村,提供给农村儿女出人头地的机会比城市儿女要少很多,农村儿女除了读书,没有任何路可走,不读书,无法和仕途、权力、金钱产生一点关系。于是,越是贫穷,越是对读书有一种狂热的渴望。而承载此份重任的,却是这几百万的民办教师,他们热爱这份工作,因为他们看到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他们自卑这份工作,因为他们无法给家庭以好的生活。所以,他们斗争,他们挣扎。但最后,他们还是坚守这份苦涩却让他们有幸福感、归属感的工作。《天行者》里的“民办教师”,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特殊人群”,他们出现的背景,实际上是在师资匮乏的年代,国家让乡村中文化水平较高的一部分人担当起了教师的职责。他们的尴尬之处在于,挂教师之名,有教师之职,行教师之责,却无教师之地位和待遇。他们明明就是教师,但是教师的真正身份和地位,却要等“别人”来赏赐,这是何等的尴尬,又是何等的不公!
《天行者》完全围绕着民办教师转正而写,“转正”本来是一种身份认同,它达到的效果应该是使人变好。小说以民办教师们所经历的三次转正,而分成三个部分,因为一次比一次荒诞,因而一部比一部疼痛。“半辈子都在盼转正的民办教师,当机会来临时,那些犹如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政策,反而让他们彻底失去转正的可能。”结果我们却惊奇地发现,余校长、邓有米、孙四海他们恰恰是在“转正”这根魔棒的指挥下,时时焦虑,进退失据,甚至有时不得不丧失尊严。
那么“转正”的本质是什么?“转正”后,这些乡村知识分子的路将通向哪里?作者用“张英才”、“蓝飞”这些人物告诉我们,“转正”通向的路其实就是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代表的是更高的权势,它有飞黄腾达的可能性。因此“转正”后的“张英才”们并没有回界岭,而是去了教育局、团委这些似乎更有前途的地方。张英才是农村的高级知识分子,毫不例外,他也想通过转正过上另外一种生活。刘醒龙选择了让“张英才”回归,这是作家的一种美好想象,可以理解,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恐怕更多的是像蓝飞一样,一去不归。
是不是乡村知识分子的命运只能是“转正”或等待“转正”?或者说,等待别人的安排?张英才在一枚小小硬币的反复掷抛之间,决定他的命运。张英才自嘲是中了界岭的毒。界岭的毒是一种什么样的毒?实际是一种良知。小说中的界岭小学代表的就是一个良知犹存的世界,这个世界反复受到外来权力、欲望的挤压,甚至差点消失,但是经过多少磨难,仍旧保存,原因就是有一群像余校长这样的人!小说中,作者借余校长之口说:“当民办教师的,什么本钱都没有,就是不缺良心和感情。这么多孩子,不读书怎么行呢?”这份良知如此之大,扛起这份良知的却是最卑微的人,因此,《天行者》里贯穿了一份悲壮的意味。虽然如此,《天行者》里的悲壮仍不同于《凤凰琴》,《凤凰琴》里的乡村知识分子完全处于被安排的地位,他们在命运面前显得无能为力,甚至让人同情,而同情总是强者对于弱者的。但是《天行者》中的乡村知识分子却成长起来,特别是孙四海的当选,让人看到了知识的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天行者》的结尾是带有希望的,尽管这个“希望”也是通过与“村长”这一角色所代表的权力相挂钩而获得的,不是那么纯粹,但至少也代表一种进步吧。
《天行者》的成就首先就在于其以真实饱满的笔墨立体性地呈现了众多底层民办教师的形象。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人生全部投入到了乡村教育事业中,生活艰难,饱经沧桑,但他们活得高尚而充实。其次,小说的感人之处还在于作家对民办教师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和灵魂景观进行了深入细腻的解剖。余校长、万站长与蓝小梅的感情风波,孙四海和王小兰的苦恋,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内心的疼痛与善良。围绕着“转正”,他们内心的挣扎被深刻地揭示出来,同时也展示了人性的光辉。
刘醒龙,湖北黄冈人,1956年生。现为武汉市文联副主席,《芳草》文学杂志总编辑,湖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代表作有小说《凤凰琴》、《圣天门口》、《天行者》、《威风凛凛》等,有多种小说在英、法、日和韩语地区翻译出版。其作品改编的电影《背靠背、脸对脸》、《凤凰琴》等多次获国内外电影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