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2012年4月5日淮安博客群版截图

(2012-04-05 11:02:19)
标签:

转载

分类: 晨曦·生活禅
清明节的“风景”——晨曦

  年年清明,昨又清明。清明节被国家纳入法定假日后,这三天小长假将织就怎样的“风景”呢:

  风景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昨日虽然没有下雨,但是,扫墓的人,浩荡成军。扫墓是对逝去的亲人寄予怀念。千万不能将扫墓弄得形式化,更不能走场、作秀。实际,爱TA,在当下,而非逝去。

  风景二:清明上演“新风景”,后人进步,也不能让祖先落后,于是,祭奠用品应有尽有,可谓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花样翻新:楼房、高头大马、别墅、汽车、人民币、iphone、ipad……胜似在人间啊!

  风景三:“阳春白日风在香。”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芳草萋萋,流水潺潺,正是户外踏青的好时机。家境殷实的,举家出游,不管是跟旅行团出发,还是自驾游,都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天地同色。而囊中羞涩的小户人家,则足不出户,藏身斗室,伸伸懒腰,睡睡懒觉,上上网,看看电视,同样打发时光。

  风景四:“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个时节,在乡间地头,都是忙碌的农夫,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风景五……

[转载]2012年4月5日淮安博客群版截图

■清明扫墓,激发斗志

  从三年级开始,我们每年都要去烈士陵园扫墓。那里长眠着为新中国解放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那里也有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献出青春和热血的功臣们。

  又是一年春草绿,再一次站立在烈士墓前,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怀着肃然起敬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雄壮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声中,我们献上鲜花,默哀,行队礼,并一个一个去读烈士墓碑上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我们深情缅怀革命先烈们,学习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校长的清明致辞,让我心里激情澎湃。抬头看到风中飘扬的队旗,低头望见胸前红彤彤的红领巾,心中油然升起自豪之情。

  当我为先烈们吟诗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伟大的献身精神,给我很大鼓舞,让我更加斗志昂扬!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的情景,我的眼前出现了他们在生产线上忘我工作的身影……

  烈士陵园上空仿佛飘来周恩来总理浑厚有力的声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的,我要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出祖国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来自星月神话博客

  又是一年清明时!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清明祭祀扫墓,是对先人寄托思念最直接的形式。前不久,淮安市举行的免费花坛集体安葬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倡导了绿色殡葬。笔者不禁为淮安推行的绿色殡葬叫起好来!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而传统的丧葬习俗却是土葬,如果每个人逝去都要土葬的话,那要占用多少良田啊?还有我们每年还要为逝去的亲人烧一些纸钱寄托哀思!殊不知,中国每年要烧掉多少吨纸?造成对空气多少污染?发生多少起山火?……有人粗略统计了一下,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多达千吨以上,产生的污染和引发的火灾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诚然,清明祭祀祖先也不是纸钱烧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真正做到养老敬老。笔者非常赞同“厚养薄葬”。平日对父母不闻不问,一点不孝,人死后烧的祭祀品再多也没有意义。   

  因此,笔者强烈呼吁我们要大力推行绿色殡葬、绿色祭祀!清明时节,手捧一束鲜花,用键盘敲下深深的祝福……如果先人在天有灵的话,也会心花怒放的。

  ■倡导推行绿色殡葬祭祀

  来自星语天涯博客

  清明,自从华丽变身成了三天小长假,街上已绝少看到凄切的断魂人。取而代之的是各大旅行社纷纷推出的清明三日游。精美的宣传册上成片的油菜花田,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啊,鼓动得人心神荡漾,恨不得一脚就踏上那片柔软湿润的土地。

  于是,清明节一改往日的潮湿沉重变成了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欢乐声的两重天。

  记得小时候每逢清明前的夜晚,妈妈总领着我们全家拎着大串大串的纸元宝找个没人的墙角,用树枝在地上画两个没封口的圈,把纸元宝分在两个圈里,一份烧给爸爸的先人一份烧给妈妈的先人。大人们嘴巴里还念念有词,大概是请先祖保佑全家身体健康之类。好像每次都有莫名的大风将灰烬悉数卷走,仿佛冥冥中真有先人来过似的,儿时的疑问至今还萦绕心头:如果纸元宝不分开烧的话,先人们会为分不均而打架吗?

  如今的我们因平日工作琐事所累,只想在这清洁而明亮的节气能拥有一个清洁而明亮的心情,学学老杜“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洁而明亮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它兼有节气和节日的双重功能,成为人们表达时间感受和怀念先人的特定民俗节点。我们带着孩子祭陵扫墓之时,还可以对他们进行感恩与生命教育。

  《礼记·祭统》说: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就是说祖宗造就了家族,父母给予了生命,我们通过丧祭来表达孝心和恩义,祭祖不是走过场, 也不是乞求保佑,而是真情实感的表达。我们活在社会中,离不开家庭和群体的支持,我们享受自然的丰富资源,取用他人的劳动成果,得到师友的扶助引导,应当时刻铭记恩德,并终生相报。

  清明常提及逝者、死亡等话题,面对懵懂的孩子,我们应该以自然的方式向他们讲解诠释,将死亡教育贯穿于生动真实的祭祀活动中,这比课本上空洞的说教要有效的多。一家人一起回忆祖辈往事,亲手在先人墓前除草献花,陪父母长辈踏青郊游,让孩子在浓浓的亲情中感悟体味人生的生老病死,教他们明白死亡是生命发展的规律,从而懂得珍惜有限的生命,珍惜美好的青春年华,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时坦然面对死亡和离别,懂得伤逝思亲不宜过度,活着的人要过得幸福才符合已故亲人的愿望。

  来自望尘博客

  ■感念先祖 珍爱生命

  来自晃晃博客

  年年清明,昨又清明。清明节被国家纳入法定假日后,这三天小长假将织就怎样的“风景”呢:

  风景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昨日虽然没有下雨,但是,扫墓的人,浩荡成军。扫墓是对逝去的亲人寄予怀念。千万不能将扫墓弄得形式化,更不能走场、作秀。实际,爱TA,在当下,而非逝去。

  风景二:清明上演“新风景”,后人进步,也不能让祖先落后,于是,祭奠用品应有尽有,可谓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花样翻新:楼房、高头大马、别墅、汽车、人民币、iphone、ipad……胜似在人间啊!

  风景三:“阳春白日风在香。”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芳草萋萋,流水潺潺,正是户外踏青的好时机。家境殷实的,举家出游,不管是跟旅行团出发,还是自驾游,都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天地同色。而囊中羞涩的小户人家,则足不出户,藏身斗室,伸伸懒腰,睡睡懒觉,上上网,看看电视,同样打发时光。

  风景四:“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个时节,在乡间地头,都是忙碌的农夫,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风景五……

  来自晨曦博客

  ■清明节的“风景”

  ■“物”尽其用

  每次扫墓,我就会在心里问将来我的后人到哪去祭奠我较好?

  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过,我死后将骨灰撒到盐河里,顺着河水流到盐河的下游,回到我童年玩耍生活的地方,也许那叫落叶归根,可是死后却没有发挥什么作用,说不定还污染了河水,而且将来后人想我时,没有一个具体地点,找不到和我情感连接的入口。那么就像大多数人一样到墓地去,躺在大理石的墓碑下,那要占后人的地了,不忍,而且也毫无生气;如果像现在有的人那样放在花坛里,骨灰化着泥土,滋养花草,但那花草太弱小。

  我最想要的是,将我的遗体献给母校,将骨头做成人体骨架,让学生抚摸和学习,将肉体放到标本台上,让学生认识肌肉、血管、神经、器官,这样的作用更大,也符合我物尽其用的信念,哦,这样我的先生将来就显得孤单了,留下一个心脏和他在一起吧,将心脏保存在甲醛里,和先生的一起下葬,希望是葬在树下,愿我们的骨灰和着泥土能养育出一棵大树,后人想我们时坐在树阴下和我们对对话,累时可倚在树上靠一靠,大树还能放出更多的氧气,供后人呼吸,如砍倒了还是栋梁之材。

  

  爷爷健在时,一直主持着家里的祭祀活动,清明也不例外。

  清明前一天,爷爷买来草纸,留下少许,更多的,叠成钱币大小,然后裁剪下来,摞成厚厚一沓,拿出雕板,刷上墨汁,往下一按,印成一张冥币。爷爷右手印,左手拿,一晚上工夫,厚厚一沓草纸都变成了冥币。这时,爷爷总是很开心,脸上皱纹里堆满了微笑。

  清明一早,爷爷打酒买菜。不管贫富贵贱,鱼、肉、豆腐是祭祀用品主角,必不可少。鱼,意味年年有余,肉、豆腐均有富裕之意。因为清明,按民间习俗应为鬼节。祭祀时,除了向已故的亲人捎去大量冥币,同时也会捎去一些酒菜的。

  做好午饭,菜肴上桌,碗筷摆好,祭祀活动开始。爷爷点燃草纸,将冥币散放其上,再用竹枝拨动几下,等火燃尽,家人面对祖上,依次磕头。礼毕,爷爷拿来筷子,从桌上每个碗中夹些饭菜,置于掌心,然后走出堂屋,转身将手中饭菜扔上屋顶,祖上便可自然接纳。

  烧过纸的饭菜不能直接食用,需到厨房舀来菜汤,浇个遍,方可再食。饭后,一家人再去墓地上坟。

  而今,爷爷去世多年,家里的祭祀活动尽皆省去。清明,只是到墓地扫墓而已。

  ■清明祭祀

  来自郑立博客

  来自翟曙霞博客

0

前一篇:君子于役
后一篇:乌夜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