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牢记老子“两不自”终生受用-读书摘记:吴占夫

(2023-07-21 16:27:33)
标签:

美丽沧州

群艺荟萃

狮城老翁

分类: 书香沧州

牢记老子两不自终生受用

            读书摘记吴占夫

 

 牢记老子“两不自”终生受用-读书摘记:吴占夫


 老子图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思就是说,人不带偏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才能开彰大业;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这些都是老子以不为而达到有为的很具体做法,富有深刻的哲学道理。细细感悟其中的智慧,定能令人终生受用不尽。由于文字较多,接下来我说说其中的两不自

    其一、不自见故明

    不自见故明,就是不带有任何偏见的看人看事。医生在做手术时,需要一样东西叫做无影灯,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圈灯。当灯从左上角打过来的时候,自然就会在右下角产生一个影子。但是如果在右上角还有一个灯,那这个影子就不存在了。如果它是一圈灯,自然从哪个角度都不会有影子了。《心经》里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有阴影的地方就叫无明。是什么东西障碍住了你的所见,让你产生了心理的阴影?那个障碍物是什么?那个障碍物就是你的偏见,就是我们看问题时角度不够多维。一个只有一个角度看问题的人,很容易陷入简单的判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意识地告诉自己,很可能对于有宽阔意识的人的视野来说,你还处在褊狭当中。而因为这种褊狭产生的骄傲、愤怒、怀疑、不满、妒嫉等情绪,都只是因为无明。你批评任何东西的时候,你是否会有一个暗暗的自我觉察:有没有可能我陷入的是一种意识宽度太狭窄而带来的偏见呢?我是否落入了单一的角度呢?
   
老子说:不自见故明,就是告诫我们,不要总把思维局限在自己所见的角度,才能看明真相。更多时候,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就是换位思考。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不妨试着站在对方的位置,用对方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容易理解、包容对方的行为。那些总害怕别人对自己产生偏见的人,其实是自己对别人有偏见。一切你看不顺眼的人、看不顺眼的事、看不顺眼的情境,实际是你看不顺眼的心境。只有让这种心境消失,你才会释放心中的不快。

    世界是一面镜子,是你思维模式的镜子。当你的心情保持喜乐纯真的状态时,你的世界显露出来的样子,就是喜乐的事情源源不绝的发生。当然,对于我们常人来讲,是不可能消除全部的偏见,然而我们确实可以在一些小的方面改善偏见的心态,这需要时间,更需要胸怀。如果你发现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变得更加能够从多角度看一个问题,变得更加从容的话,那恭喜你,你离更近了一步。

    其二、不自矜故长
   
不自矜故长,自矜,也就是现在所讲的自尊心,说好听点叫自尊心,说不好听就叫做傲慢。王阳明曾说:今人病痛,大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悌,为臣而傲必不能忠。翻译成白话就是,现在人的毛病,大多只因一个傲字。千罪百恶,都从傲上来。人一旦傲了,就会变得自以为是,不肯在别人面前屈服。所以,为子而傲,必然不是个孝顺父母的人;为弟而傲,必然不是个孝悌兄长的人;为臣而傲,必然不是个忠臣。苏轼就曾经在傲这个问题上栽过大跟头。明代《警世通言》记载,有一次,他来拜访宰相王安石,不巧王安石刚好有事外出,苏轼便在书房等候。书房的案桌上摆着一首咏菊诗,墨迹未干,才写了个开头:“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苏轼心想,这菊花乃耐寒持久之物,即便干枯枝头,也不会随风凋落啊!这一定是王安石老眼昏花,糊里糊涂犯了个低级错误。苏轼竟自挥毫续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回来后,看到苏轼留下的诗句,心想这后生太过狂妄,却也不声张,只是借故将其贬置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一年后逢重阳佳节,苏轼在后院赏花,他却见到园中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却无花朵挂枝。此时的苏轼才意识到自己曾经是多么鲁莽。王阳明认为,对待傲,谦字便是对症的良药。真正的谦逊不是名义的恭顺,外貌的卑逊,不但容貌举止要表现出谦虚恭谨,内心也必须保持恭敬、节制、礼让,要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对,真正能够虚心接受他人意见。不自是,不居功,择善而从,自反自省。

    一个人是否伟大,是可以从他对自己的造诣所持的态度看出来的。因此,即使你的福气极好,也莫要得意忘形,积聚你的成就,作为你更上一层楼的阶梯吧。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自谦不自卑、自信也不自大,脚踏实地走下去,树立好形象是每个人都希望的事。但好形象如何树立,恰恰是越不自以为大,越是保持低调,虚心待人,踏实做事,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就越能给人留下美好印象,成为形象高大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