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忍辱不辩寡言不争---读书摘记:吴占夫

(2022-09-15 11:27:36)
标签:

美丽沧州

群艺荟萃

狮城老翁

分类: 书香沧州

忍辱不辩  寡言不争

               读书摘记:  吴占夫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一张利口,可以颠倒黑白,却不能改变真理;巧舌如簧,可以混淆是非,却无法扭曲真相。巧言令色不足以取信,唯有真诚能够动人。

说得好听,不如行得优秀,嘴巴闭上,智慧才能启迪。善辩不如不辩,美言不如寡言,忍辱不争才是一个人一生的修行。

 

1-三观不合,不必辩驳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又进一步讲:“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说话是一门艺术,不说是一种修行,人能做到遇事不辩,就一定有过人的智慧和高度。

    只有境界相近的人,才有必要争个你高我低。但真正有境界的人,又不屑于逞口舌之利,与其唇枪舌剑,不如修行自己。

若是层次判若云泥,就更没有必要分出个胜负输赢。猛虎打赢了疯狗并不光彩,实力悬殊的较量更是毫无意义。

    孔子的学生子贡,和一个绿衣人辩论。子贡说,一年有四季,绿衣人说,只有三季。他们僵持不下,找孔子评理,孔子判定绿衣人赢。因为绿衣人是一只蚱蜢,一生春生秋死,只能经历三季。如果子贡对四季深信不疑,能够看透绿衣人说三季的道理,就不会浪费时间,争辨这种本不存在争议的事情。孔子训斥子贡,不是因为他错了,而是因为他被别人轻易地扰乱了心境。

    人们无法用同一双眼睛看待世界,也不会用同一个大脑思考问题。很多争论,其实与对错无关,站在各自的立场,谁又会毫无道理?人生不在同一个高度,不必追求相同的目的地!

 

2-说多错多,不如不说

    古训有言:“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话多不如话少,不要谗佞也无需工巧,实事求是就很好。

    愚蠢的人喜欢言无不尽,却抓不住重点,结果废话连篇。聪明的人沉默寡言,但总能一语中的,字字珠玑。真正高深的学问,都讲求心领神会,而不留存于文字语言。

    言不在多,而在精,越会说话的人,越懂得惜字如金。就像在灵山讲法的佛陀拈花微笑。大家都不解其意,只有迦叶尊者会心一笑,一举开创了名扬天下的“禅宗”。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四季、万物,都是自然造化最伟大的杰作。

它们深邃而悠远,却一句也不肯言说。没说的永远比说出口的重要,蕴含其中的总比表露在外的高深。

    人情世故需要细细玩味,人生意境需要用心体会。心直口快,绝非一种优点,言多必失,需要三思而后行。说得越多,越动听,就越容易失真,越不一定诚实。学会谨言慎行,守好自己的一张口,才能守住安身立命的祸福之门。

 

3-小结

    人生一世,学会忍辱才能负重,真正的高手都懂得不争而胜。

忍辱不辩是一种涵养,寡言不争是一种境界。

    《道德经·第五章》中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话说的太多,势必陷自己于困境,招来的只有灾祸,不如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摘自逍遥子老子道德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