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旬老人吴占夫,历时5年绘出沧州“老街图”---本报记者:张丹摄影报道

(2022-09-06 09:31:34)
标签:

美丽沧州

群艺荟萃

狮城老翁

分类: 沧州文史

八旬老人吴占夫历时5年绘出沧州老街图

    本报记者:张丹  摄影报道

 

八旬老人吴占夫,历时5年绘出沧州“老街图”---本报记者:张丹摄影报道

八旬老人吴占夫,历时5年绘出沧州“老街图”---本报记者:张丹摄影报道

 

八旬老人吴占夫,历时5年绘出沧州“老街图”---本报记者:张丹摄影报道

 

说明:

    沧州晚报202295日发表此文。我上网是抄录沧州晚报,仅发给没有沧州晚报的朋友一阅。如属侵权,立刻删除!

 

    历时5年,数次修改,吴占夫日前把精心绘制的老街图捐到沧州图书馆后,心里格外高兴。

    5年的功夫没有白费,捐给图书馆了了我的一个心愿。”82岁的吴占夫说。

 

      城市变化太快

    吴占夫家住沧州市区,对沧州有着很深的感情。

    2017年,早已退休在家的吴占夫在市区参加活动时,感触特别深。

    “沧州最近几年的变化太大了,高楼大厦拔地起。”吴占夫说,有些地方让他这个在沧州生活了几十年的人,都不认识了。

    为沧州变化快感到高兴的同时,吴占夫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他觉得沧州的一些老街道、老胡同在沧州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的发生了变化,有的已经消失了。

    算是一种情怀,吴占夫觉得,他应该做点什么,留下沧州城曾经的历史。

    “不为别的,就为给自己留个记忆,也让以后的年轻人了解沧州城曾经的样子。”吴占夫说,他决定绘出沧州城曾经的老街道。

 

      一条胡同百遍推敲

    寻找历史,对于年轻人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对于已经年过八旬的吴占夫。

    凭借着自己当初对于沧州城的了解,他用手绘出了草图,但细化到每一条街道,这对于吴占夫来说是个挑战。

    当他对水月寺大街附近的胡同进行实地了解时,他不知道把附近的小区走了多少遍。

    “看着附近年纪大点儿的人,我就上去问问,让人家给我讲讲他记忆里的胡同。”吴占夫说,但老人们年纪都比较大,每个人的记忆也不同,经常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答案。

    为了确定胡同的正确名字,他跑到社区里去咨询。

    一次确定不了,他就两次,两次确定不了,他就再去第三次……

    “真的算得上‘一条胡同百遍推敲’。”吴占夫说。

    前前后后用了4年的时间,最终不管是向社区咨询也好,还是在书里找资料也好,吴占夫的手绘草稿有了个大概的模样。

    从年初做第一版本的图,到最终版本图确定,吴占夫又前前后后更新了三版。

 

      老街图的3个版本

    第一版本的图,吴占夫是用手把胡同名字写上去的。但因为需要标注的胡同名字比较多,留出来的空白比较小,所以做出来的图不太美观。

    吴占夫把第一版毁了,又开始做第二版。

    他把每个胡同的名字,设置成小四号的楷体字打印出来,粘贴到图上的每条小胡同里。

    “这次看着美观多了,但有发现了一个不足。”吴占夫说,字体颜色太浅,辨识度不高。

    他又把字体全部加粗加黑,最终做出了第3个版本,也就是最终版的老街图。

    8月份把图做完后,吴占夫和沧州图书馆取得了联系。

    “当时想问问,我做的这个图,对图书馆来说,有没有价值。”吴占夫说,当时心里也是有些忐忑的,“怕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添麻烦,但又想着能把这个图永远保存下去。”

    令吴占夫没想到的是,沧州图书馆地方文献部工作人员告诉他“需要”。

    吴占夫说,当天夜里他激动得很长时间睡不着觉。第二天一早,就把老街图送到了图书馆。

    “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张图对丰富图书馆的馆藏很有价值。”吴占夫说,这样他做的这件事也就有了意义。

    吴占夫说,他愿意用自己的努力留住沧州的老街道、老文化,也盼者沧州更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