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读《红楼梦》话说贾宝玉---吴占夫

(2022-08-24 06:21:24)
标签:

美丽沧州

群艺荟萃

狮城老翁

分类: 书香沧州

     三读《红楼梦》话说贾宝玉

                    吴占夫

  

三读《红楼梦》话说贾宝玉---吴占夫

 

贾宝玉图像

 

    如果一个少年,风度翩翩,明媚皓齿,兼具诗书才华,且又出身于钟鸣鼎食的簪缨贵胄之家,自带世家公子的俊朗仪态,且又对身边的女性关怀体贴,细致友爱,最要命的还有,他为人正直坦率,性情中天然有着令人快乐的小淘气和真性情,既顽皮又有趣。他一出现,便如同皓月在空,对照之下,映照的身边的其他男子都形容猥琐,甚至自惭形秽起来。这样的男子,譬如宝玉。

 

          一、宝玉出身高贵,形神俊朗,仪态潇洒

    贾宝玉,史太君贾母之爱孙,贾政和王夫人之子,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他家室显赫,锦衣玉食,帅气逼人。你看宝玉出场: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剑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就连贾政见了宝玉,也是拈髯点头: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彩飘逸,秀色夺人。可见宝玉颜值之高是不容置疑的。

 

        二、宝玉待人真诚善良,尊重女性

            有着朴素的人文关怀和平等意识

    在大观园,宝玉是无事忙。他忙什么呢?他忙着去关心身边的女孩子们,忙着操心黛玉的衣食住行。

    凤姐生日,贾琏趁机与鲍二的老婆偷情,平儿无故受气挨打,宝玉忙让平儿到怡红院来。宝玉替贾琏向平儿陪不是,又急急忙忙地说:可惜这新衣裳也沾了。这里有你花妹妹的衣裳,何不换下来,拿些个烧酒喷了熨一熨,把头也另梳一梳。他一面说,一面吩咐了小丫头子们。最后,宝玉又亲手将盆内的一枝并蒂秋蕙用竹剪刀撷了下来,给她簪在鬓上。

    晴雯生病,宝玉看见药方上开了枳实、麻黄两种药,便骂起来。细心的宝玉认为晴雯一个女孩儿,是受不得这样的猛药的,赶紧叫焙茗请来了王太医,开了些当归、陈皮之类的药,宝玉才放心下来。你看,宝玉是多么怜香惜玉,就是放在现代,也是妥妥的一个真诚体贴的暖男!

    在宝玉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没有丫鬟主子的分别,无论对兄弟姐妹,还是丫鬟小厮,宝玉没有主子的架子。兴儿说到宝玉平日的情景: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玩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会。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照应,他也不责备。可见,在宝玉心里有着朴素的人文关怀和平等意识。

 

        三、宝玉具颇具情商,懂得一定的人情世故

           也能够体恤穷苦百姓生活的不易

    秦可卿辞世,宁国府一筹莫展。宝玉时年不超过十三四岁,便笑道:这有何难,我荐一个人与你,权理这一个月的事,管保妥当。贾珍忙问:是谁?宝玉见坐间还有许多亲友,不便明言,走向贾珍耳边说了两句。贾珍听了,喜不自胜。由此可见宝玉识人查物的情商之高。

    薛蟠娶金桂,香菱呆呆地还只管高兴,以为会多一位如黛玉样读书写字填词作曲的伴,宝玉立马就想到:只怕再有个人来,薛大哥就不肯疼你了。可见宝玉对人性的了解和认识,也是有自己的主见。

    王夫人撵走晴雯,众人只当着宝玉憨傻。可是宝玉道: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了,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来?可见,宝玉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和质疑判断精神。

    当妙玉嫌弃刘姥姥用过的专门把妙玉舍弃的成窑钟子专门要来,宝玉心里知道这个成窑钟子的价值的,因此他心里想着穷苦的刘姥姥或者卖了也可以度日。于是,他暗暗地袖着那杯,然后又专门在刘姥姥走时,让丫鬟送给了刘姥姥。可见,宝玉的善良,也能够体恤穷苦人家的不容易。

    在第二十五回,贾环居心叵测地推倒油灯,企图烫瞎宝玉的眼睛,结果把宝玉右脸边烫起了一串燎泡。就在众人责骂贾环和赵姨娘的时候,宝玉却为了让大家不要继续迁怒贾环和赵姨娘,忍者疼说:有些疼,还不妨事。明日老太太问,只说我自己烫的就是了。

    后来,因为贾环的诬陷,贾宝玉几乎被贾政暴打而死。可是,即使知道是贾环告他的黑状之后,宝玉心里却是这样想的:宝玉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从来不是这样,你们别乱猜度。宝钗听说,便知宝玉是怕他多心,用话拦挡袭人。知道了贾环的使坏,宝玉竟能够一笑而过。而且,还担心薛蟠的事情会使薛宝钗难堪而急忙替薛蟠推脱。这么善良的人,我们何尝见过?

    这样的善良,简直近乎于佛心的明心见性。他对他人的悲悯之心,仿佛释迦摩尼当年的以德报怨。更何况,贾宝玉是几乎被暴打致死的前提,换做你我,怎肯如此善罢甘休,风轻云淡?

 

        四、 宝玉性情率真,爱憎分明,有生活情趣

    宝玉对黛玉用情之深,用情之专,用情之痴,相信每个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为之叹服。宝玉担心黛玉吃了饭白天犯困积食,贾宝玉就去专门逗她说话聊天,杜撰出一个耗子精的笑话来,以防她积食;宝玉平时非常的爱护丫鬟们,但是当黛玉受了委曲,他第一次情不自禁地动手打丫环。

    即使是自己挨打,已经痛得要死要活的时候,第一件担心的事,是赶紧派人去安慰黛玉,免得黛玉为他焦急;仅仅只是听紫鹃开玩笑,说黛玉要回苏州,就急得不管不顾地发疯大闹;甚至连黛玉让丫环去拿点水果,这种看似平常,实际上不合黛玉习惯情,宝玉也能第一时间发现。他非常珍惜黛玉赠送的礼物,把黛玉送给的荷包贴身戴着,防止小厮们抢去,他甚至因为听到紫鹃玩笑说黛玉要走而患病担忧。诸多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宝玉就是一个至情至性,爱憎分明的纯真少年。

    宝玉的真性情,在通过他对诸多丫鬟真诚友善的言行上,一览无余。他爱纯真少女的清逸出尘,爱她们的澄澈透明,以及她们如花般美丽脆弱的一颦一笑,他爱花开的绚烂,他怜惜落花的凋零,他讨厌坚硬又虚伪无聊的成人世界,厌弃官场上的客套敷衍,远离贾府众多男人的污浊肮脏。因此,他只喜欢在女孩子们中间厮混,只喜欢在纯净的诗词的世界里,流连在大观园美好的风花雪月中。

    桂花开了,宝玉想着折两枝插瓶,忽然想起来说,这是自己园里刚开的新鲜花,不敢自己先玩。于是,他把那一对瓶拿下来,亲自灌水插好了,叫一人拿着,亲自送一瓶敬老太太,又敬一瓶给太太。

    大家想想,这是一个少年的赤子之心,他懂得美,也爱护美,待物以慈。他认识的花草很多,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是青芷。俨然是一个植物行家,非常有生活情趣。有人说: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而宝玉恰恰兼具了好看的身材和有趣的灵魂。

 

        五、贾宝玉的形象内涵

    生活在大观园众多少女中间的宝玉,衣食无忧,大观园宛如一处象牙塔,为他隔开了尘世的纷纷扰扰。因此,宝玉待人接物潇洒不羁,不屑于与污浊世俗同流合污,对封建阶层所强调的等级尊卑观念,不以为然。世俗的鄙吝、肮脏、琐碎,都在他所生活的大观园之外;世俗的争名夺利、尔虞我诈,也因此天然地屏蔽在他的世界之外;尘世里煞有介事的忙碌、煞有介事的功名得失、煞有介事的正义凛然和往来应酬,都被他能躲则躲,能逃则逃。

   即假,即真。宝玉的恣意任性超然物外,终究无法护佑自己和家人周全。我们如果想象一下曹雪芹著笔时的处境,曹家历尽劫波,他的亲人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他深爱过的那些美丽的女子所经历的颠仆流离,他一定会想,如果他不做贾宝玉,而选择做甄宝玉,他也许就会拥有更多的能力,来护佑一家老小的周全吧?

    宝玉没有封建统治等级尊卑的观念,他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的追求深恶痛疾,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消极的逃避现实的人,对封建官场,世家规矩等种种框架、虚假交易的厌弃,不愿与士大夫之流合污,却又不得不依靠自己所在的阶层,因此他只能维持自己超然物外,摒弃功名利禄的大观园生活。宝玉一旦离开他所身处和凭借的阶层,他无疑将沦落为一介乞丐,因为他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事稼穑,潦倒不通世务。少年的宝玉所抗拒的封建社会的秩序,何尝不正是维系整个封建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

    因为对于纯洁清逸世界的热爱,宝玉痛恨那种欺世盗名的八股文章,深入骨髓地厌鄙封建专制制度对于人性的压迫,痛恨贾雨村之流峨冠博带的须眉浊物,厌弃那些为了功名、官场、仕途经济而泯灭人性的奴颜卑膝、媚上欺下的嘴脸。他对封建体制抗拒和排斥,却又无力去改变这样的现实世界,而选择了痴傻,选择了逃避,而最终成为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人。

    甄宝玉是作者内心深处对贾宝玉曾经的叛逆和厌恶经济庶务排斥钓名沽誉、不屑于功名禄蠡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的审视和反思。甄宝玉的身上寄托着作者一种接纳了世俗并与世俗取得和解的人生选择,意味着作者对于世俗和社会的最终认可。

    在作者的内心深处,最后终于认为甄宝玉即真正的宝玉,正是那对家国有所担当有所作为的人,是那种对社会有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的人:自有一番立德立言的事业,方不妄生在圣明之时,不致负了父亲师长的养育教诲之恩。正是现实,让这样的人成长为把少时那些迂想痴情渐渐地淘汰了的人,也许社会的运转需要人们适当地去追求世俗功名,并籍此来实现世俗意义上的家国理想。而贾宝玉的放荡不羁爱自由,对世俗和功名的厌弃致使他最终成为一块补天无用的假宝玉

    唯如此,宝玉也因此成为名著里那个永远熠熠生辉的少年。也因此,永远经典的红楼,永远也无法拥有一个完美的结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