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乾隆御碑在沧州——沧州地域古文化的灯塔

(2018-11-05 14:23:54)
标签:

美丽沧州

群艺荟萃

狮城老翁

分类: 珍贵资料

乾隆御碑在沧州——沧州地域古文化的灯塔




乾隆御碑在沧州——沧州地域古文化的灯塔

乾隆御碑在沧州——沧州地域古文化的灯塔

乾隆御碑在沧州——沧州地域古文化的灯塔




乾隆御碑在沧州——沧州地域古文化的灯塔
原乾隆碑



乾隆御碑在沧州——沧州地域古文化的灯塔
御碑苑



乾隆御碑在沧州——沧州地域古文化的灯塔
复制乾隆碑


乾隆御碑在沧州——沧州地域古文化的灯塔
碑阳面 乾隆七言誌事诗-文字


乾隆御碑在沧州——沧州地域古文化的灯塔
碑阴面 乾隆五言观景抒情诗-文字





乾隆御碑在沧州

——沧州地域古文化的灯塔

         吴占夫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南运河沧州段从吴桥县第六屯村流入,于青县李又屯村流进天津静海,流经吴桥、东光、南皮、泊头、沧州市区、沧县、青县七县市区,河道全长215公里。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的所有城市中里程最长的城市。在没有铁路的年代,这条大运河是贯通祖国南北的大动脉,曾对沧州地区经济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给当地带来了交通方便,从而促进了经济繁荣。历史上沧州各县境在运河上都修有很多码头津渡,每个渡口皆有摆渡12只,旧志称为“义渡”。沧州人称大运河是“母亲河”。网络百度查询,历代皇帝为大运河题字立碑者只有一例,那就是清朝乾隆皇帝,而御碑就立在沧州市捷地闸口。所以,乾隆御碑是中国运河历史上的唯一。1988年被沧州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捷地分洪闸是捷地减河渠首项工程。据《沧县志》记载,明弘治三年开挖捷地减河时,即于减河上口建桥设闸,也就是说,它的历史已有五百多年。嘉靖十三年(1534年),朝廷采取了巡按直隶御史詹宽的建议,在捷地建成减水闸一座,以泄南运河涨溢之水。清雍正四年(1726年),挑通减河,设五孔闸,总宽8丈。

据史书记载,乾隆对捷地分洪设施的整治十分重视,曾三次亲临现场视察捷地减河分水工事,提出建立滚水坝,亦称溢流坝。清代河工工程之一,其实就是低溢流堰,一种高度较低的拦水建筑物,其主要作用为抬高上游水位、拦蓄泥砂。主要原理是将水位抬高到一定位置,当涨水时,多余的水可以自由溢流下游。因此,除了满足取水的高程要求保持航运外,还要满足冲砂和减水的要求。,可见当时捷地减河坝在历史上的重要程度。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二月,乾隆帝巡视山东泰山,沿着运河一路南行。先在天津视察河务,当时的直隶总督杨廷璋提到,由于年前夏天直隶雨大,南运河河水暴涨,需要在津西芥园开设减水坝,方便洪水暴涨时泄洪而用。但是乾隆帝认为这里离京津太近,容易对京师形成威胁,应该在上游另择地方修坝。于是乾隆帝决定亲自带队外出考察,当御舟沿运河来到沧州捷地段时,乾隆帝停舟上岸,与大臣仔细研究捷地的地形后,决定在这里将原有的捷地闸改为减水坝。这段历史被记录在一块石碑上,这块石碑当地人称为御碑。此碑是乾隆御书的捷地兴济镇坝工纪事碑,时间为乾隆三十六年春。碑文如下:

(大字是乾隆御笔七言诗文字,小字是传旨者或建碑者注释文字。)

乾隆七言志事诗

 

泄涨图1为坝芥园2

近城揖盗虑开门。

杨廷璋3因去夏南运河涨溢,议于天津城外芥园左近建减水坝以备宣泄。昨亲莅4相视,以其地逼近津城,若于此泄涨无异开门揖盗,因命于上游另择善地5施工,俟回銮6再为阅定。后视捷地、兴济二处,可改闸为坝,则上游已得畅消,芥园之工竟可罢7矣。

上游拟减豫8则立,

众议仍资9周度爰10

前阅兴济闸工,以其地河流深通,御舟足资浮送,则重运粮艘无虞阻滞,何籍11闸为节蓄?自宜改作减水坝,俾12得畅流;并宜落低数尺,令盛涨早泄,不致骤溢为患。捷地亦然,但是否可行,未能自信,因命裘13曰修至其地,会同杨廷璋、周元理14履勘集议,皆以为宜,拆去闸墙改为减水石坝,并将闸底龙骨石拆低一尺,则河水不待平槽即可予15杀其势,并疏下流引河至岐口归海处,一律深畅,以期久远。兹复莅相度,其议遂定。

具曰予圣予岂敢16

亦因其势其弗谖17

年来清口18颇收效,

壬午(19)南巡,阅视河湖(20形势,定《五坝21水志》,随时展拆、清口,使湖水畅消,自后,下河22不受涝患,频岁有收,实釜底抽薪之长策。兹捷地、兴济即改为坝,则上游无壅积之虞23,其下自不频更治,亦指开拓清口之意也。

例此吾惟慎本根24

 

  定捷地兴济二闸为减水坝因罢芥园减水坝工,诗以志事

 

          乾隆辛卯25季春月2627御笔28

 

 

 


 

 

编者加注:

 1  图,意图,计划。句意:为宣泄盛涨的南运河洪水,计划在天津城外的芥园村,修建减水坝。

 2  揖,拱手施礼,作揖。虑,顾虑,担心。句意:芥园临近天津,担心洪水进城,在此建坝,相当于打开城门,对强盗施礼相迎。(引狼入室。)

 3 杨廷璋,乾隆时期直隶总督。

  莅,音li  <</span>书> 意:到。

  善地:妥善之地。

  俟,音si  <</span>书 意:等待。回銮:皇帝返回京城。

  罢,意:停止。

  豫,意:安适,喜欢。

 资,意:资金,援助。

 10  爰,音yuan <</span>书 意:缓。句意:大家议论的结果,仍然认为需提供周密的勘查资料,不急于选定分洪地点。

 11  籍,意:设置,使用。

 12 ) 俾)音bi <</span>书 意:使。

 13  裘曰修,时任工部侍郎。

 14  周元理,时任直隶总督管巡抚事。

 15  予,此处是预先之意。

 16  “具曰予圣予岂敢”句意:全是我的决策圣明,我岂敢这敢这样认为!

 17 )弗,音fu <</span>书 意:不。谖,音xuan  意:忘记,欺骗。此句意:根据当时的形势,我也是认为不应该在芥园分洪。

18 )清口,地名,位于洪泽湖东北部岸边。此句意:多年来,清口地方因建了减水坝,颇能收到有益的效果。

 19 )壬午,乾隆二十七年,公园元1762年。

 20 )河湖:河,是指黄河。湖,是指洪泽湖、高宝湖。

 21 )系指“归海五坝”,即高邮运河东岸的南关坝、新坝、五里坝、东逻坝和邵伯的昭关坝。

 22 )下河,指里下河。

 23 )虞:音yu  意:忧虑。

 (24)句意:我认为这是唯一慎重根本的治理措施。

 (25)辛卯,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

 (26) 季春月,春季末了一个月。

 (27)  下澣:澣,音huan  意:下旬。

 (28)  御笔:皇帝亲笔书写。

  

 

乾隆帝于1790年巡视运河漕运减少水利灾害,第三次到南运河验工时,正值水坝溢水,浪花翻滚,排水滔滔,甚是美观。而运河槽内,百船扬帆,南来北往,商贸繁华。乾隆皇帝龙颜大悦,心花怒放,治理数年,盛景如画,诗兴涌涛,即兴御笔泼墨,题诗一首。这是一首验工视察抒情五言长诗,如下:

 

置闸缘蓄流,设坝因减水。

其用虽曰殊,同为漕运起。

弱则蓄使壮,盛以减其驶。

操纵固由人,而要在明理。

易其闸为坝,实自辛卯始。

忆从河决北,几致运废矣。

因之河流微,逥空逮冬底。

漕川常不满,那更言及此。

竭力督饬之,昨秋复旧美。

驻舟兹一观,坝下凝波酾。

是亦见一徵,事在人为耳。

 

 阅捷地减水坝作

     乾隆庚戌孟夏月上澣御笔

 

将此五言诗御笔刻于乾隆碑阴面,与阳面七言诗坝工记事碑文相对称

乾隆碑分为碑座、碑身和碑帽三部分。碑座为青石细雕所成,周围雕有云朵图案,座底垫有基石。碑身用汉白玉制成,高1.79米,宽1.25米,厚0.3米,其边框刻有千勾万连的云朵,两面皆有碑文,字体分大小两种。整个碑帽由4条虬龙盘绕而成。

 

编者说明:

此文于201287日发表于狮城老翁QQ空间日志。目前,百度网查询可见《乾隆御碑在沧州 czwzf40 新浪博客》、《乾隆御碑的文字辨认 2012-08-07-112425 沧州文史》。发表后,又发现碑文与他人碑文个别文字有差异。是谁错了?难点在于对乾隆碑文字的辨认判断各抒己见。为此,困惑了六年。几年来,我下功夫弄清真象,为文物负责。我手中证据是两张2012年用高象素相机拍照的碑文阳面七言诗和阴面五言诗照片。我请教过南运河管理处办公室主任赵满仓,请教过捷地闸口党支部原书记沈国义。还请教过纪晓岚研究会老会长李忠智。李忠智老会长帮了大忙。他把运河区文物管理处的《捷地闸口志》提供给我。《志》书记载的乾隆碑七言诗碑文和五言诗碑文文字,与我和几位书法家朋友辨认的碑文文字完全一致。所以,我心里有底了,才胆敢又发表此文。

               吴占夫    2018年5月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