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
(2009-02-03 15:49:38)
标签:
养生健康高血糖血糖监测 |
分类: 三高糖尿病 |
高血糖的概念
高脂血症是全世界医学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美国心脏病学会2004年发布的最新统计资料,动脉粥样硬化(CVD)是美国头号杀手,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报告每年因CVD死亡约1700万例,预计2020年将剧增至2500万例,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高脂血症。目前高脂血症有发病率上升,年轻化的趋势。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高脂血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高甘油三脂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及复合性高脂血症已经是世界上公认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危及人类健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最主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引起的动脉硬化还会诱发肾小球硬化,从而导致肾功能衰竭。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脂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脂血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高尿酸血症。
一、造成高血糖发生原因:
1.胰岛素的用量不足。
2.未遵照医疗食谱,热量摄取太多。
3.生病发炎感染。
4.糖尿病的初症,病人常不自知。
5自行停止使用降血糖药、或药量不足。
6.不当饮食、或吃得太多。
7.其他疾病,如重感冒、中风、有伤口或感染等。
8.情绪压力。
9.不知道有糖尿病未治疗,或知道有糖尿病却未适当的治疗
二、高血糖的症状:
1.尿多,皮肤乾燥,脱水。
2.极度口渴。
3.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4.厌食,体重减轻,虚弱无力。
5.心跳快速,呼吸缓而深。
6.血糖测试值升高。
7.尿糖测试呈阳性反应。
三、高血糖的处理:
1.注意保暖。
2.多摄取水份。
3.立即就医。
四、高血糖的预防:
1.不可任意停药。
2.按医护人员及营养师的指示进食。
3.平日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常检查血糖值。
4.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以防感染。
5.如有恶心,呕吐或发烧时,不可任意停药,应立即求医诊治。
6.找出高血糖发生之原因,避免下次再发生。
当血糖值高过规定的水平时就会形成高血糖症。它可能历时数日或在几个小时内即能形成。 你可能会有高血糖而不自知。
防止高血糖的出现,应做到:
(1)坚持饮食调节和运动调节;(2)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
(3)尽量避免使用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如必须使用,则应咨询糖尿病医生;
(4)在生病时及时就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糖昏迷的急救
糖尿病患者由于治疗用药不够,或是还患有其他疾病,这样使血糖急剧增高而引起的昏迷,叫高血糖昏迷。另一种是由于胰岛素注射过量或又加上没有吃饭,这样使血糖过低而发生的昏迷,叫低血糖昏迷。在急救时,如果错误地让高血糖患者喝糖水,等于火上浇油。此时能认真作到保证病人呼吸道畅通就是高明的办法。高血糖时,病人非常口渴,皮肤、口唇干燥,呼出的气体有甜的气味;低血糖时,皮肤潮湿,呼吸无特殊气味。上述这些方法仅供区别高血糖和低血糖时参考。
高血糖的急救措施
1.如果糖尿病人突然意识丧失的话,在一定条件下 [{指保证病人不要在寒冷的地方将病人的衣服解开}] 家人应立即将病人的衣服解开,并让病人成昏睡体位,保证呼吸道畅通。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最好不作其他处置。
2.急救低血糖昏迷的有效办法是让病人喝糖水。而对于高血糖昏迷则让病人喝加有食盐的茶。如果家人能区分两种昏迷的话,那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处理。
高血糖的几个最常用的妙方
一:三七汽锅鸡:2--3斤重的子母鸡1只,宰后洗净去内脏,在腹腔内填入三七根约10--20克,用汽锅蒸1小时以上,佐膳。
二:三七肉汤:鸡汤或排骨汤,每斤汤量加入三七粉2--3克共煮,饭前随决饮用
三:用三七花泡水,是三高极品
以上三方:具有保护心脏、显著提高心肌供氧能力、软化血管、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加冠脉流量、防止心肌缺血;抗心率失常、抑制动脉硬化;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胆固醇、双向调节血糖等药理作用。用于预防、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对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硬化、脑血栓、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有显著疗效;并有消炎、止血、止痛、提高肌体免疫能力、抗肿瘤作用
四:红酒洋葱
原料:红葡萄酒1瓶(1000克),洋葱一个(拳头大小为宜)
制法:洋葱切碎后置于红葡萄酒内浸泡,搁置一周。
口服:每日小酌70克(不超过2两)
高血糖患者切忌不可乱吃食物.
白领易得"高血糖"
关于血糖监测,相信大家是既熟悉又迷茫。“熟悉”是因为血糖监测伴随着糖友的病程,而“迷茫”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掌握血糖监测的诀窍。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大原则之一,由于受年龄、病情、顺从性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病人往往很难坚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现在可以在家进行自我血糖监测(SBMG),它的好处在于能够准确地反映身体内的实际血糖水平,更好地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血糖仪可以让我们随时监测血糖,把握自身的微小变化,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生活的节奏、饮食的种类,了解各种治疗的效果,以摆脱糖尿病的困扰,强化控制血糖达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何科学地监测血糖,成为糖尿病患者必须关注的热点。
关于血糖监测,相信大家是既熟悉又迷茫。“熟悉”是因为血糖监测伴随着糖友的病程,而“迷茫”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掌握血糖监测的诀窍。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购买血糖仪,贵的并一定是最好的;最适合您使用的,才是最好的血糖仪。拥有适合您的血糖仪,就为科学监测血糖奠定了基础。
2、选好“时辰”,测对血糖
好的血糖控制应该是把全天的血糖值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血糖监测的时间应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随机血糖,必要时加测凌晨1~3点时的血糖等。
同时,对于不同病情的糖尿病患者,所选择的时间点也有所侧重,例如新诊断的患者往往需要规律监测一段时间的血糖,从而指导治疗,一般每天应坚持测4-7次。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时,每月监测2~4次;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每周不同时间监测空腹、餐后血糖至少4次。尝试一种新的饮食方法,运动前后,旅行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或次数,有低血糖症状时,怀孕或打算怀孕时要增加监测次数。
“糖友”在测血糖的时候不能光测“手指血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更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手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好比一个班级的两个成绩,“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试的成绩,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3个月来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不测血糖“后果”很严重!
多吃一些会使血糖增高,这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明白的道理,可相当一部分的糖友还是忍不住口。而其中有的患者只有在不舒服的时候才会想到去测一下血糖,因而导致血糖的骤升骤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使病情反复并不断加重。
不监测血糖,根本不能有效治疗。而糖尿病患者最强调的就是个体化治疗,饮食的控制量、药物的用量每个人都不同,只有通过经常监测血糖,才能衡量治疗的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不进行自我监测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血糖自我检测必须与医院实验室检查结合,同时需要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平均血糖水平。必要时可以进行24小时动态血糖测定。
控制糖尿病最基本的指标是使血糖值尽可能地维持在正常或可接受的范围。总之,糖尿病人应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学会科学的自我监测,做个积极抗病的“糖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