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寿园钱福诗碑(朋寿石)
--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1/middle/5caed31fg9d0fc9f88d8a&690
朋寿园钱福诗碑(朋寿石)--闵行区文物保护单位
http://s16/middle/5caed31fg9d0fcbc0c07f&690
上海闵行区莘庄公园内南侧临河处有一碑一石两件明代遗存物。石名“朋寿石”,又名“朋寿峰”,俗称“鱼鳞石”。其石上丰下锐,石面腻而细致,微有皱纹,间作鱼鳞状。
上刻“朋寿”二字和明代弘治年状元钱福诗并序,行草书,共十三行。因年代久远,字迹漫漶已不易辨识。重约2.5吨,呈不规则长椭圆形,是上海地区有记载以来最早的观赏石。
http://s11/middle/5caed31fg9d0fcd999f1a&690
朋寿石正面
http://s13/middle/5caed31fg9d0fd46c059c&690
朋寿石反面
http://s4/middle/5caed31fg761b2ea903f3&690
朋寿石旁边的嘉靖三十九年的老石碑
http://s6/middle/5caed31fg9d0fd62fa205&690
骑上石马,留下身影。
http://s16/middle/5caed31fg9d0fde00ac7f&690
http://s3/middle/5caed31fg9d0f91a79b72&690
此石原在杜行鹤坡里朋寿园中。据记载,朋寿园广四十亩,峰峦岩岫七十有二;亭台馆榭十有三;桥梁谷洞二十有一。是明代天顺年间官至工部右侍郎的谈伦致仕居家后朋寿峰以园名冠之,当为七十二峰之首,雄伟秀美,气象万千。
朋寿峰能留存至今,陈行秦锡田有很大功劳。读秦锡田遗著《享帚续集》,其中有《重立谈氏废园朋寿峰记》一文,叙述了作者于光绪三十二年冬,因事顺道欲访心仪已久的朋寿园,但所见已是一座废园,复见丘下有一石横卧草际,泥没其半,披草视之,知是朋寿峰。为保存古迹,作者出二十金,请石工竖起,朋寿峰终于重立于废园之中。1941年6月,市政府开文献展览会,有人拍摄了朋寿峰,作为学生旅行摄影参展。后来,朋寿石又倒了,直至1985年被移立上海县文化馆。2001年又迁移至莘庄公园。2003年12月15日,朋寿石被闵行区人民有关部门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秦锡田和谈家无交谊,为何掏钱保存古迹呢?他在文中写道:“余立此石,盖以保公迹者,存侍郎之名也”,“侍郎不附权贵,不忘旧交,亮节清风照耀千古,其嗣子东石又能洁身自好,敝屣轩冕。名父贤子,世济其美,后人过其遗墟,观其故迹生平,概然生发思齐之念,则此石之存有裨于社会者岂浅鲜哉。”
人以石传。谈氏父子的人品确有可效仿之处。谈伦任工部右侍郎时,与被罢官的尚书尹旻相善,尹旻回故里,谈伦设宴饯行,招至宰相李孜省不满,因此也被罢官。后李孜省被诛,不少人因此复出,而谈伦则称病居家,从此远离官场。谈田,号东石,和权奄刘瑾有交往。刘瑾待其甚厚并许以美官。谈田见刘瑾所为多不法,三日后即遁归返乡,和父亲一起诗酒娱乐于朋寿园中。
谈伦,字本彝(1429-1504年),明上海县鹤坡里(今属闵行区浦江镇)人。出生于此地,天顺元年(1457)中进士,授吏部验封司主事,不久升郎中。谈伦服母丧期满,即补为虞衡司郎中,又擢升应天府丞。安徽凤阳大水,当地官员力图掩盖,不上报朝廷,谈伦自署上奏,凤阳百姓得免缴秋后粮税白银数万两。后升应天府府尹,又改任顺天府府尹,官至工部右侍郎。后遭宰相李孜省谗,罢官归里。从此远离官场,自署“野翁”。捐资长寿寺,重建了法堂三楹和大雄宝殿一座,还创建了南汇下沙庙。弘治十七年(1504)正月十八日,谈伦无疾而终,享年75岁。
长子谈田(字舜卿,号东石)以文学闻名,和父亲、弟弟谈寿(字舜年,号西石)一起在宅畔建朋寿园,邀宾朋赋诗饮酒为乐。
根据资料:召稼楼西有谈家牌楼,即谈氏故居朋寿园故址,俗称“谈家花园”。位于鹤坡塘东,出生周浦的原百岁老人苏局仙曾为朋寿园题联称:“胜景在当年,一座名园,到处是危楼杰阁;历时近百岁,数家村落,犹想见剩水残山”。
城隍故里大隐于市-召稼楼古镇(3)
城隍故里大隐于市-召稼楼古镇(2)
城隍故里大隐于市-召稼楼古镇(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