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平遥文庙)

标签:
旅游山西平遥文庙杂谈 |
分类: 中部行 |

1

2

3

4
平遥文庙乃中国六最。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中国最大的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中国科举史展;中国惟一的专业性摄影博物馆。
平遥文庙的主入口是气势恢宏的棂星门。据《后汉书》记载,棂星就是天田星,古人认为它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选拔,寓意孔子乃文星下凡。古代皇帝祭天,先祭棂星。文庙设置棂星门,体现了孔子在中国历代王朝中的崇高地位。棂星门为四柱三间,歇山式,木构牌楼,斗拱分别为九踩、十一踩、屋顶琉璃剪边,柱头施冲天云冠。造型精美,巍峨壮观。

6

7

8

6

7

8
大成门是联系贯通第一、二进院的建筑物,亦称“戟门”,是文庙建筑中的重要配置。面宽五楹,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大成之意取自孟子评价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语。戟门取自古代门外立戟之古礼,为文庙中的礼仪之门,庄严凝重,肃穆大方。

9

10

9

10
大成殿的平面布局、用柱方法、斗拱梁架结构以及歇山出际的形式,檐下大斜架取代补间铺作的罕见特例,都具有早期木构建筑特征,属宋式建筑体系,深具宋代遗风。从大成殿脊博墨笔题记“维金大定三年岁次癸未·月一日辛酉重建”可知,殿之重修时间在公元1163年,清代有过保养性维修。

13

14

15

13

14

15
檐下斗栱七铺作,双抄双下昂重栱偷心造。昂为批竹昂,耍头蚂蚱形。梁架分草栿和明栿两种,草栿隐在天花之下,天花板下露明处用明栿。梁架结构为十架椽,前后槽用搭牵乳栿联接,内柱之间,以复梁拼成的草栿承重,草栿以上,用四椽栿、平梁、叉手、侏儒柱、驼峰等层层支叠,梁枋断面高宽之比大多为三比二,基本采用了宋金时期作法。

18

19

18

19

20
第五进院主体建筑尊经阁,明初建,后废,近年复修。尊经阁其功用既有藏书亦有振兴文运之意,是文庙建筑中的固定配置,其两侧为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创建的古陶书院,后改名超山书院。是清代官民联办学堂。该院60余间房舍,主从有序,为四合院形制,历史上曾经主持过书院的12名讲席全为进士。

25

26

25

26
平遥文庙中轴线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涵厚的文化底蕴,庙区左右“东学”、“西学”之设,明伦堂后“超山学院”在平遥教育史上的一段辉煌,每年“春秋上丁”的祭孔仪式,重修于金代的大成殿和另具一格的敬一亭、尊经阁和祭天大鼎以及重修于明清时代的其它建筑物,共同构成了文庙的完整格局,堪称汉民族先民们崇文尚礼的历史见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史迹。

29

30

31

29

30

31
前一篇:平遥古城(城楼)
后一篇:平遥古城(古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