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普救寺

(2018-12-20 07:04:59)
标签:

旅游

山西

普救寺

杂谈

分类: 中部行
普救寺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西南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塬高29~31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向依塬平展。原有范围,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5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普救寺
2
普救寺
      位于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的塬上。普救寺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
普救寺
      1986年以来,新修复的普救寺,寺院建筑布局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轴为唐代,中轴为宋金两代,东轴为明清形制),规模恢宏,别具一格。
普救寺
          普救寺的寺院建筑,大致分布在三条轴线上。从前到后,西轴线上的建筑有大钟楼、塔院回廊、莺莺塔、大雄宝殿;中轴线上有天王殿、菩萨洞、弥陀殿、罗汉堂、十王堂、藏经阁;东轴线上有前门、僧舍、枯木堂、正法堂、斋堂、香积厨等。
普救寺
6
普救寺
   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 挺拔俊逸之感。
普救寺
      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寺前广场有一同心大锁。一面书"愿天下人终成眷属",一面书"永结同心"字样。
普救寺
         由于《西厢记》的问世,使得这个"普天下佛寺无过"的普救寺名声大噪,寺内的舍利塔也被更名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而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使它成为蜚声著誉的游览胜地。
普救寺
10
普救寺
11
普救寺
12
普救寺
13
普救寺
14
普救寺
15
普救寺
16       "普救蟾声被人们发现了几百年,其中奥妙何在?一直是个不解之谜。从86年起,结合修复工程,永济县政府与山西大学、西安交大、黑龙江大学、中科院声学所联合,对莺莺塔的声学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科学考察,首次揭开了"蟾声"之谜。
普救寺
17        它是中国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寺内有座方形砖塔,原名舍利塔,俗称莺莺塔。这座塔同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河南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内的"石琴",并称为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缅甸掸邦的摇头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六大奇塔。
普救寺
18         莺莺塔产生蛙声回音的原因,一是特殊的地形地貌,二是特殊的建筑结构,三是特殊的建筑材料。具体讲,一个相当窄的击石脉冲, 这些回波脉冲集中在100毫秒左右的时间内到达人耳,形成了与蛙声极为相似的感觉。基本每位游客都去敲一下,能带来好运。
普救寺
19
普救寺
20
普救寺
21       据寺内现存的碑刻记载,莺莺塔是明嘉靖四十三年重修的。915月在修葺莺莺塔时,从刹穴(天宫)内出的铜佛像和捐献记载印证,此塔确系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的。
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不仅形制古朴、蔚为壮观,而且以奇特的结构,明显的回音效应著称于世。游人在塔侧以石扣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令游人连连称奇。据方志中称之"普救蟾声",为古时永济八景之一。
普救寺
22         莺莺塔平面呈四方形,底层边长8.35米,南向辟门,内为方室,室内后壁有一佛龛。第一层塔室不设楼梯,室顶砌作叠涩八角穹隆,中有一孔可通上层。第一层以上塔身内部皆为方形空筒。塔上壁用砖叠涩出檐13层,塔身高40米。二至九层,塔壁内设有转角通道,设台阶,可攀登盘旋而上。二层以上各层四面辟门,但真假相间,门顶作拱形,真门可供游人眺望。
普救寺
23
普救寺
24
普救寺
25
普救寺
25
普救寺
26
普救寺
27
普救寺
28
普救寺
29
普救寺
30
普救寺
31
普救寺
32
普救寺
33
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作乱,后汉朝刘知远派郭威去讨伐,围蒲州年余,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问策,僧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破城,满城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鹳雀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