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大红台位普陀宗乘之庙最后,位置最高,面积1.03万平方米,因巧妙利用地形将几组建筑连成整体,视觉上进行夸张,更显体量庞大。

6
大红台南、第一部分两侧散置30余座大小白台,成“×”形不规则布置。

7

8

9
白台分殿台、楼台、敞台、实台,形状不一,体量不等,功能各异。层高一至四层,二、三层者居多,大都白灰抹面,青砖镶边红色盲窗,琉璃砌顶,上檐挑出淌水长瓦。白台为藏式平顶碉房形制,建筑用汉族砖混结构法式。

13

14
正面基层是白台,实心,高
17米,下部砌花岗岩条石,上部砌砖,白灰挂面,壁设三层梯形盲窗,东西两面砌石阶登道直达白台顶部。白台东南角有面阔五楹、进深三间的“文殊圣境”殿。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西部为千佛阁,四周围廊(现已坍塌),阁内供蒙古王公向皇太后敬献的千尊佛像,中立《千佛阁碑记》为乾隆三十五年御制。阁内有条幅曰:“妙相合瞻干利资诸福,繁釐同祝万欢洽群藩”。

23

24
年均气温8.8左右,年均无霜期160天。冬天虽然寒冷,但由于四周环山,阻滞了来自蒙古高原寒流的袭击,故温度要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夏季凉爽,雨量集中,基本上无炎热期,是旅游避暑胜地。

25
白台群总体效果表现了西藏布达拉宫前山脚下梵字的特征。南部宫墙两头分置角楼,实墙白台砌盲窗,顶部起雉堞。宫墙两侧白台中间辟门,上起庑殿,对称配置,供僧人进出使用。

26

27

28

29

30
普陀宗乘之庙属于承德外八庙之一,地处燕山腹地,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区,属亚温带向亚寒带过渡地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