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2

13

14

15
纵览秋霞圃,景物与色彩的变化都不大,好象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秋意,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遐想。

16

17

18
全园布局紧凑,以工巧取胜,有亭台楼阁,华池曲径,茂林修竹,低栏板桥,断岸滴泉,假山奇洞。

19

20
园内有园,景外有景,山具丘壑之美,水揽幽邃之胜,咫尺山林,再现天地,故有“城市山林”美誉。

21

22

23

24
秋霞圃以清水池塘为中心,石山环绕,古木参天,造园艺术独特。主体部分桃花潭景区的池上草堂,有“一堂静对移时久,胜似西湖十里长”的赞誉。

25

26

27

28
总览造园历史,始于明正德、嘉靖年间(公元1506-1522年),园内旧有“松风岭”、“驾语堤”、“寒香室”等十景,后添“即山亭”、“迎霞阁”、“碧光亭”、
“池上草堂”、“醉月轩”、“花神殿”、“有物皆春”等景观。

29

30

31
园以山取胜,池水环绕,不过8亩天地,曲折回旋,反觉幽深。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曾题额:“十亩之间”,是颇悟造园的美学意境的。

32

33
丛桂轩位于桃花潭西,临池向东,方形,面积49.5平方米。此轩始建年代无考,毁于太平天国之役,光绪十二年重建,1980年重修。轩东西两面为清式格子门,南北两面置落地花格长窗,四角有漏窗8扇,桥式穹顶,内陈明代红木家具。原额已毁,1982年上海画院唐云重题“丛桂轩”行书额。

34
秋霞圃中心有一大池名“桃花潭”。西部是池上草堂,“舟而不游轩”建于池南一湾中,原都是饮茶、奔棋和垂钓、观鱼的地方。池西北矗立一座黄石假山,临池映照水中,更显洞堑幽深,曲折盘道弯环,逶迤漂移不定,引人入胜。立在旱船头上观景,山光潭影,一片诗情画意。

35
轩南侧有酷似老态龙钟的福、禄、寿星的三座立峰石,“寿星”居中,左“禄”右“福”,形神兼备,故名三星石。

36

37
秋霞圃的个个景观都紧密有序地散置在这小小庭院之中。进门穿过别致的门楼,一条铺花小路从花坛处岔开,伸向西面一道门,粉墙石竹,托出门内的仪慰厅。这儿是迎宾所在,花竹遍植,一派幽雅气象。就在这花墙小院中,藏着丛桂轩。

38
柳明先生赠诗:
七绝:秋霞园题照
亭台点缀于嘉定,怪石粼峋席地生。
掩映秋霞游客醉,湖山巧置使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