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神女峰)

标签:
旅游游轮长江巫峡杂谈 |
分类: 西部行 |
在重庆市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巫峡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
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之说。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故名"望霞峰"。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若金龙腾空,有的如雄狮昂首,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有的似凤凰展翅,千姿百态,妩媚动人,其中以神女峰最秀丽最有名。三峡大坝蓄水后,游人泛舟神女的石榴裙下,仍需仰头眺望,才能欣赏到神女的绰约风姿。
7
8
巫山神女峰因其宛若绰约多姿的少女、萦绕着飘渺云烟及其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而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为其留下了灿若繁星的诗篇。历代诗人的不绝咏唱,与浩浩长江一道,形成了环绕神女奔腾流淌的另一条文化江河,绵延不息,代代相传。
9
10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瑶姬的化身,曾助夏禹开錾河道排除积水,水患消除后,毅然决定留在巫山,为行船保平安,因而博得后人尊敬奉祀。
11
12
根据《巫山县志》记载:“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神女峰对岸飞凤峰下现存授书台,据说是瑶姬授书夏禹处。县城东西原有神女庙,后来改名凝真观。
13
14
15
16
历代骚人墨客都慕名来到神女峰,为它写了许多诗词歌赋。唐代诗人刘禹锡游神女庙后赋诗说:“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星河好夜间清佩,云雨旧时带异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眸就楚襄王。”李商隐一首无题诗中,有“神女生涯原是梦”一句,也是源出于此。
17
18
巫山地形十分复杂,南北高中间低,峡谷幽深,岩溶发育,山地面积占百分之九十六,丘陵平坝占百分之四。巫山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温度十八点四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零四十一毫米.
21
22
历朝历代,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把“神女峰”和“巫山云雨”要么入诗要么入画,一颗颗多情的心,共同把这里的风景抬进了中国文化的殿堂。而巫山云雨,也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向人们展示着中国画中“留白”的真正含义——山色因云雾遮掩,在这里由青翠渐渐向墨绿、深黛转换,似层次分明但又捉摸不定,恰如“留白”的真谛。周围的烟云模糊了万物,重重叠叠的江山就这样粘合在了一起。
23
24
25
26
江水无声,天地间只剩下云的独舞——浩浩荡荡,沾衣欲湿。它们漫过山峰,在峡谷中挥袂舞袖,空灵而从容。曼妙的云雾中,你仿佛能听见神女细细的歌声,如泣如诉,随云而升腾,随雾而低回,随烟而飘散,随雨而凝聚。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正是源于此。
27
一块石头、一幅美景,已在长江边展览了千年。“巫山披云雨而神秘莫测,云雨绕神女而变幻迷离”,后人对“巫山云雨”神奇美丽的遐想从来没有停歇过。然而,此处的美丽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奇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浪漫的一个章节,而最令我们幸福的是,至今,我们依旧能看到这块叫做“神女”的石头在巫山烟云里,永远多情下去。
28
29
神女峰,又名望霞峰、美人峰,巫山十二峰之最。相传巫山神女瑶姬居此。在重庆市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巫峡大江北岸。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
30
31
让世人知道神女峰之名,宋玉之功不可没。自从《高唐》、《神女》二赋问世之后,人们自然而然把他的名字同神女峰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实,宋玉两赋之所以传颂千古、影响百代,固然在于他的文才,但也得益于三峡的神女峰,是神女峰流传的古老神话给了他创作素材与神奇的想象,是神女峰地区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赋予他诗情画意。神女峰之山林泉壤,乃宋玉文思之奥府。考巫山神女并非宋玉杜撰的神话人物,他只不过取材于三峡民间,籍楚王淫惑之心态加以铺陈渲染而已。
32
33
《高唐赋》与《神女赋》是内容上相互衔接的姊妹篇,两赋皆以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性爱故事为题材,但《高唐赋》侧重写巫山一带山水风物;《神女赋》着重写神女这个人物,即着力塑造巫山神女的美丽形象。如果说《高唐赋》中的神女“自荐枕席”属于性开放型,那么《神女赋》中的神女则“发乎情,止乎礼”,属于贞洁型的美人。
34
35
神女应无恙,当今世界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