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溪香谷(状元祠)

标签:
杭州旅游桐庐杂谈 |
分类: 浙江 |

1

2

3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施肩吾,字希圣,号东斋,分水桐岘人。唐代著名诗人、状元,开发澎湖的先驱者。

22

23
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山麓曾建有“玉尺楼”,立有石碑,上刻“唐状元施肩吾读书处”;山的东侧有“余韵亭”和“洗观池”,池中原有施肩吾读书时亲手种的莲花。这莲花的花瓣和荷叶上散布着墨点,相传是施肩吾洗砚时洒上的,俗称墨荷花。

22

23

24

25

26
施世称华阳真人。著有多部道家著作。尔后,施肩吾又返回故里,在家乡居住不久,就率领族人渡海到澎湖列岛定居,成为开发澎湖第一人。离开家乡前夕,他为自己修下了假坟,祈求晚年魂归故里。

31

32

33

34
施肩吾的诗才早在赴京会试前就在诗坛初露头角,他传下来的诗作有一百九十七首被收进《全唐诗》,其中描绘浙江风光的诗占十分之一;施肩吾率族人到洁湖定居后留有许多诗作。《题澎湖屿》写道:“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年少学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这里,施肩吾捕捉到了澎湖岛风光的主要特征,使人感到扑面而来的海腥臊气!时岛上居民很少,只有少数渔民来往捕鱼季节,没有形成什么村落,经过日晒雨淋,皮肤黝黑的青少年,不分昼夜,浮沉在海水里,学捕鱼,摸珠蚌……。这时当时澎湖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他的另一首《感忆》诗中写道:“暂将一苇向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云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生动地描写出大陆人民不畏难险,东渡重洋,开拓澎湖的欣慰之情。由此可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