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古镇陆仙楼

标签:
旅游新市古镇杂谈 |
分类: 浙江 |

在江南古镇仙潭新市,有一座能够代表这个区域的历史文化发展的道观建筑,它雄伟兀然,建筑风格飞檐走翘,勾心斗角,与周边环境相比,显现尊贵的气势,这就是位于仙潭新市东栅谢家园的陆仙楼(见上图)。该楼建于宋前,正中匾额“寂真观”三字原由北宋徽宗皇帝所书,明清二代曾修复,1972年被拆。该楼现重修迁至仙潭西河口处的陈家潭侧。


陆仙楼是为纪念南朝著名道教学者陆修静而建。陆修静(406-477年),字元德,号简寂。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平素喜游天下,遍访道书典籍。陆修静一生著作甚丰,有关斋戒仪范者尤多。在庐山神秘的“简寂观”中,陆修静采药炼丹,研修道教宗义,达七年。致力于道教经典的搜集、整理,加以分类,列为洞真、洞玄、洞律三部(所谓“洞”是通达、通透、深入、深远、洞察的意思)合称“三洞经书”,并撰写了“三洞经书目录”,这是最早的道藏书目著作。陆修静为道教经典的收集整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仙潭志》上记载,陆修静曾建庐寓居于新市古镇东栅古潭旁,传为某日,陆道人忽闻古潭水底有琵琶声隐隐响起,又见水面灵光烁耀,便沐浴投水步云升仙而去。此传说便成了仙潭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由此就有通仙桥,驾仙桥,仙潭,神驾潭,会仙桥,望仙桥等等,这些带有仙字的建筑和地名被命名,都沾染了陆修静升仙传说的灵秀之气,可见他对古镇仙潭新市历史文化的影响当首推第一。
镇区内明清建筑鳞次栉比,街巷逶迤,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江南水乡古镇独特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泽国”自然景观和“店宅合一”的商贸特征。

新市古镇位于杭嘉湖平原腹地,德清、桐乡、余杭、湖州市区交界处,京杭大运河畔,为江南水乡古镇群中风貌保存较为完整、风俗民情富有特色的一个典型代表。是德清县的经济、文化重镇。新市古镇因水而生,因水而发展。在以舟楫为重要交通工具的时代里,四乡的物资到这里集散,使得这里人丁兴旺、商贾四集,形成了繁荣的街市。一条与京杭大运河直接相通的市河环镇而流,其中1500余米市河河段上古老的明清河埠头、驳岸保存完好,花样繁多的拴缆石堪称江南一绝。古镇被市河分隔成18个区块,而千姿百态的古桥又将古镇联成一片,在清代曾有桥梁72座,然而从晚清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相当数量的桥梁被拆除,市河填塞,至今保存有古桥11座,有驾仙桥、会仙桥、望仙桥、广福桥、太平桥、龙带桥等,大多始建于宋朝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