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台山阳东黄花湾大湾石头 |
分类: 粤山粤水 |

继续看资料:中国台山玉属于石英质玉的一种,主要形成于海滨地带,含古滨海地带,次生环境有别于其它玉石,观感上也与其它一些石英质玉有一定的差异,其传说可追溯到明万历年间,但在之后的几百年中一直不见记载,故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被重新发现后仍然视其为新玉种。中国台山玉融合了寿山石、翡翠、和田玉的优点,却又恰恰没有它们各自的缺点和不足,被赏玩界人士赞誉“既有和田玉的温润厚重,又有翡翠的灵动艳丽,更有寿山田黄的高贵质色,华贵而不张扬,内敛而大气,可谓集多种玉种优点于一身的稀有玉石新贵”,有“台山有玉胜田黄”之誉。当中质色犹如寿山田黄般高贵的品种,被赏玩人士誉为“台山田黄”。品鉴台山田黄作品或者原石,实属优雅中的奢侈、高雅中的奢侈。潮州商人陈森源在广东省台山市北陡镇那琴南端一个地名叫散石湾的地方发现一块块金黄色的石头,便请当地渔民帮助其收集。刚开始的时候,当地人还常常嘲笑这些外地前来购买石头人。但是潮州人来买石头的越来越多,大家才意识到这种石头是个宝贝。一时间不用动员,附近农民都迫不及待地到散石湾、黄花湾开挖玉石,成全民大开发。不夸张的说,20多年过去台山近海一带只要是能挖的地方都给挖过了,我们脚下的路也是因为采玉由大型机械碾压出来的。再说我们下是下到了黄花湾,可我早没有了碰运气捡“宝”的想法,只想着下是下来了可怎么上去呢?

据说这个是海杧果的枯壳,沙滩上捡的,够坚固。拿在手里轻轻的、暧暧的,却是历经大海、阳光、沙滩无数次打磨终摧不毁的果实,纤维与构造超级坚固、精巧。


我们是直奔的黄花湾,黄花湾刚好位于台山与阳东海湾的中间,意味着我们下到黄花湾后不论从那边返回都是对体力的考验,反正一行人有个共识来路如此恶劣,原路返回是不考虑了。不考虑原路返回就只有从黄花湾向左,也就是图上看到的此条路翻山先到散石湾,过了散石湾再翻山头到大塘湾,也就是月亮湾后回到省道,如果这样走出又会离车太远。剩下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从黄花湾向右的山路了,祈祷这条路可以平缓点、好走些,而真实的情况却是也没那么容易。

黄沙埋没了一切,黄花湾既然如此,可想而知出过价值不菲金黄色石头的散石湾也一定是和黄花湾一样,只有安静的深坑在诉说着过去的疯狂。

还好,凭着多年的徒步经验,很快就找到了黄花湾右(面朝大海方向)侧的机耕路,尽管没有想像的平缓,但比来路要舒服些,路表有泥土。

不知名藤路边长的十分茂盛





此条路一些路段路面陡度非常大,且被暴雨冲刷出很深的大沟,雨季我以为是不能走的,太危险。






酸藤子 Embelia laeta 报春花科 Primulaceae >> 酸藤子属 Embelia

余甘子 Phyllanthus emblica


尽管此条路路况也不好,可却深得户外驴友们的喜欢,路上不时能看到驴友们在树枝上梆的红、黄色布条路标。











开始以为这条路就这么上去了,那知上到一定高度却又下到了海边,原来这条路也是绕着一个个海湾慢慢迂回,好在人多,不然真就绝望了。

也不知道是到了大湾还是小湾,还是什么湾?按地图可能是到了小湾,只想尽快返回,没有精力研究是那个湾了。尽管此时夕阳辉映大海,风光无限,可尽快返回大于一切,匆匆拍几张赶紧往山下找路。







到这儿竟然迷路了,好在及时发现走下方才是正确的,在小狗的狂吠声中火速挪过去。







发现主路,原来阳东对这里的海湾还进行过人工开发,修筑了通向大海的钢板栈道,紧张的心终于因为看到栈道而安静了下来。




再上到了停车平台,此处相遇俩挖药材的村民,蛇皮袋里是他们辛苦一天的收获,还高兴的拿出来考问了下我们,说是牛大力。冰听名字就知是壮骨的,哈!村民们说是拿回去煲汤。嗯!煲汤、换钱都可以。

接着就是简易的水泥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