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种的突然消失带来的社会思考

(2010-02-05 22:08:04)
标签:

濒危语言

语言学家

语种

外来文化

博阿

中国

杂谈

 (本文系育田原创文章)

    过去有专家统计过这样一则事实:在巴西的西北地区,过去一百年大约有60%70%的语言消亡了。在巴西濒临大西洋的东海岸,情况更糟糕,大约99%的语言消亡了。在世界范围内,大概也是60%70%,而且消失的速度还在加快。

    而就在2010年2月4日,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随着居住于印度安达曼群岛博阿·西尼尔的去世,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BO”语也随之消亡。博阿享年85岁。30多年以来,她一直是BO语最后一名使用者。语言学家安维塔·阿比表示,博阿的去世也意味着印度失去了一部分不可替代的遗产。 

    有人就想了,世界上那么多的语言学家,就拿这则新闻来说,三十年来,要是努力去拯救这种语言,凭借人类聪明的智慧或者现在的高科技,一定不至于有上面所说的那么可怕的语种消失现象。但是,之所以这些小语种在不知不觉中,还没有被大多数人们发现学习,就在地球上销声匿迹了,是因为这些语言中的一半以上只是作为口语在小范围内传播,已经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很多语言即使被保存下来,由于用的人少,也已经几乎没有人能真正懂得它们的意义了。语言学家们也一直在尝试用现代高科技的数码录像和录音技术挽救这些濒危语言,并把它们整理成文献资料。但是还是阻止不了这些语种的快速失去。可以说,现代记录工具让这些小语种已无力回天。真的很可悲!!

    其实,这个事情并不需去多想,我们从近期的社会现象去思考:目前很多的中国人担心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的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面临严峻挑战,许多中国人也在努力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些学者倡导试图以倡导儒学来抵御外来文化,极端的人甚至建议要把儒教定为国教。
  其实,在育田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必须从语言上做起,因为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中国的历史上曾被外族入侵和长久统治,但在中华大地仍然保留了语言,因此中国文化得以保留。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最关心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不是能讲流利的英语。也许有人会觉得中国人需要讲好中文是荒唐的提法,但那却是需要倡导的事实。

    我国政府也多次重申了支持濒危语言和弱势方言的保护。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2006331日在出席纪念国务院《关于〈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座谈会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在传承、弘扬、创造民族文化及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方面的作用,将语言作为一种国家资源加以保护利用,支持濒危语言抢救和弱势方言保护工作。

    俄裔语言学家亚历山德拉·阿罕瓦德(Alexandra Aikhenvald)曾说过:失去一门语言等于失去一个世界。多么的可怕,现在的年轻人学习英语或者其他语言并不是感觉到什么,但是一旦深入去了解,当我们自己的语言真的如同这样消失了,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 一门语言的消亡并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一个逐渐被淡忘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