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的性格特点

(2008-10-09 11:42:39)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
小学生性格的特点

  所谓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人的个性中的核心成分,与气质、能力等其他个性心理特征有密切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性格特点是其个性差异的一个主要表现。

  性格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环境因素的制约,是通过人的不断实践,在外界生活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培养起来的。它构成每个个体所特有的行为方式,构成人的心理面貌中的一个突出的、典型的方面。

  由于性格是一种多特质、十分复杂的心理构成物,因此,如何对性格进行分类难免众说纷纭。有人提出简单的类型说,如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把性格类型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或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有人提出复杂的类型说,如引用了维度概念,认为性格差异表现在三个维度上:内倾--外倾,稳定--不稳定,求实--不求实;也有人提出性格的多特质学说,认为性格是由多种特征组成的,如卡特尔认为可以有16种特质来考察人的性格。总之,尽管心理学家一直试图对性格进行分类分析,但至今尚未有一个得到公认的性格类型的分类。

  目前,我国大多数心理学家根据性格的表现形式,认为性格由以下各种特点组成:①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方面的认知活动特点与风格;②性格的情绪特征:指人对情绪的控制所表现的某种稳定的、经常表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情绪的强度、稳定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③性格的意志特征:指一个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水平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④性格的道德特征:指反映在对现实的态度上的特点。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如对人、对事的态度等。

  虽然心理学家对性格结构的看法各异,但都有以下几个共同之处:①性格结构具有系统性:在性格结构中,各种个别心理特征有主次之分,构成为一个统一的组织系统;②性格结构具有完整性;③性格结构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性格是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一经形成便相对稳定。同时,性格是在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必然受到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因而又具有可塑性。

  儿童的性格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下长期塑造而成的。性格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在不同年龄阶段,性格发展表现出不同特点。

一、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总趋势

  我国心理学家对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性格发展与教育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包括104个问题,以测查学生的性格特征,了解其生活的社会文化背景。结果发现,小学生的性格发展水平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但其发展速率表现出不平衡、不等速的特点。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发展较慢,表现为发展的稳定时期。四年级至六年级发展较快,表现为快速发展时期(结果见表9-5)。

二、性格特征因素的发展特点

  虽然小学儿童的性格在总趋势上是随年龄增加而呈趋势,但其具体特征的发展却有其各自独特的规律。

  1.情绪特征因素的发展。

  性格的情绪特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①情绪的强度,即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的感染程度和支配程度及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如,欣喜若狂,怒发冲冠,愤不欲生,悲痛欲绝等等,均表现了情绪的强度;②情绪的稳定性,即情绪稳定、持久或波动起伏的程度,如有的人忽冷忽热,变幻莫测,有的人则能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情绪状态;③主导心境,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主要的情绪色彩,如精神饱满、欢乐愉快、保持乐观主义的精神,或抑郁消沉、多愁善感、萎靡不振等。

    

 

  可见,小学生情绪特征是不断发展的,并在六年级出现高峰。具体分析之,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个时期,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发展很快(见表9-7、9- 8),小学六年级正是刚刚开始进入少年期的时候,其行为特别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小学二年级学生的主导心境分数并不很高,因为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在适应学校生活的过渡时期,繁重的课程和作业的压力使他们焦虑、紧张,感到力所不及,由此造成其主导心境不太好。但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情绪特征是稳定的,在各年级之间,小学生的情绪稳定性无显著。

2.意志特征诸因素的发展。

  研究发现,在整个小学时期,性格的意志特征的发展曲线是平直的,差异均不显著,见表9- 9。可见在此时期,性格的意志特征尚未真正发展起来,但具体考察意志特征的各因素的发展情况又有不同的发现,从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和果断性四个方面来考察。

   小学生独立性的发展在低年级并不显著,直到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才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并在六年级出现高峰。因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刚进入少年期,有强烈地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而其性格特征中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而小学生自制力和坚持性却呈逐渐下降趋势。低年级儿童主要受外部因素,如教师、家长等的控制。随着年龄增长,小学生对外在控制因素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其内部控制的能力又还未发展起来,还不足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表现出在自制力和坚持性两方面的下降趋势。但在中学以后,随着儿童内部控制能力的迅速发展,儿童的自制力和坚持性将重新出现上升趋势。

  此外,小学生的果断性的发展比较缓慢,没有显著的年级间差异。他们基本上还缺乏适时地、果断地作出决定的能力。

  3.理智特征的发展。

  小学生的性格的理智特征的总的发展趋势是二年级到四年级呈稳定发展,四年级到六年级呈迅速发展(见表9-13)。各因素的发展有几个不同:思维水平和权衡性的发展特点是从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处于稳步发展,从四年级至六年级则出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这与儿童思维能力发展的趋势相同(见表9- 14、表9-15)。儿童的求知欲在整个小学时期都在不断发展,至小学六年级达到一个高峰(见表9-16),这表明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十分强烈的。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是小学生努力学习的一个动力因素。小学生的灵活性的发展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水平比较低,发展比较缓慢,各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

  总而言之,小学生性格的发展既有稳定期,又有骤变期,在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主要处于稳定期,从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则主要处于骤变期。这主要是因为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已完全适应了学校里以学习活动为主的特点,集体生活范围逐步扩大,同伴交往日益增加,教师、集体、同伴对儿童的性格越来越产生直接的影响,使儿童的性格特点日益丰富和发展起来。到小学六年级,儿童开始步入青春期,青春期的身心巨变又将对儿童的性格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小学儿童的性格发展中,小学六年级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各性格因素发生急剧的变化,某些性格因素的得分也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这个时期的学生,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求知欲发展很快,但自制力显著下降,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偏慢。他们既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对人对事非常敏感,又缺乏自我分析、自我宽慰的能力,因而,其性格将处于一种非常矛盾和严重的不平衡之中。如果在这个时期的教育得法,就能促进儿童的性格健康发展。

二、社会变量对小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如前所述,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小学生的性格正处于迅速发展形成的时期,因而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除了儿童的活动,如学习、同伴交往、集体生活等直接影响其性格特点外,社会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1.家庭因素与小学生性格发展的关系。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即使在儿童进入小学以后,他们仍会在家庭里度过较长的时间,因此,父母与他们朝夕相处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莫不成为儿童注意的对象,对儿童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研究发现,父母文化程度对儿童的性格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父亲文化程度对儿童的自制力、灵活性有显著的影响;母亲的文化程度则对儿童性格的果断性、思维水平、求知欲、灵活性四项行为特征产生显著影响,父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儿童意志特征中,母亲则除了情绪、意志特征有某些影响外,大量的表现在儿童的理智特征上。研究者认为,在有足够水平的文化气氛的家庭环境中(小学以下程度的父母对儿童的性格影响全部是消极的),儿童的思维水平、求知欲高低并不简单地决定于父母亲的文化程度,可能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遗传、管教风格等。

  2.学校因素的影响。

  刘明等人的研究还发现,是否受过学前教育也是影响儿童性格特征的一个因素。上过2年幼儿园的小学生,其思维水平、灵活性、主导心境、权衡性的发展显著优于上幼儿园不足2年和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进入小学以后,儿童在学校中的经验与地位对其性格特点有很大影响。如是否是三好学生对儿童的情绪强度具有显著影响,是否当学生干部对其情绪的持久性、自制力、坚持性、思维水平四项行为特征有显著的影响。一直担任学生干部会促使自制力、坚持性得到较好的发展,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儿童情绪的持久性得分最高,一度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在思维水平上的发展为最好。是否受过奖惩对小学生的主导心境、独立性、果断性、求知欲、思维水平五项行为特征有显著影响。受奖励的优于未受惩罚的,受过处分的最差。这种奖惩与否对低年级儿童的性格发展有格外明显的影响。由此可见,我们在学校教育中,要注意采用表扬、鼓励等积极教育手段,慎用消极教育手段,避免给小学生的性格发展蒙上阴影,产生不良性格特点。在班级干部的安排上,也应注意经常轮换,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3.性别与城乡的影响。

  人们对不同性别的儿童有不同的角色期望,尤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性别角色的社会分化期望水平越来越明显。不同的角色期望必然对不同性别的儿童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证实,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男生在稳定性、主导心境、果断性三项上优于女生,女生则在权衡性上优于男生。

  城乡儿童的性格差异主要是由教育环境的差异引起的。研究结果指出,从四年级开始,城乡差异开始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与发展。随着年龄增长,综合检验中,农村学生的情绪强度不及城市学生得分高,情绪持久性上高于城市学生。可见在情绪特征上,农村学生优于城市学生,但在理智特征方面,城市学生的思维水平、权衡性均优于农村学生。在意志特征方面,城乡儿童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千足珍珠美容生活网http://www.chinaqianzu.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