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2

(2010-04-21 17:35:11)
标签:

衙内

富安

樊楼

林冲

娘子关

杂谈

分类: 实用

    瞒天过海
 上一讲我们说到,高衙内要占有林冲的老婆,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的。但是,不用担心,有权力的地方,一定有小人。在高衙内算计霸占林冲老婆的过程中,两个奸邪小人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小人总是聪明的,这两个小人分别为高衙内贡献了两条十分下流而恶毒的计策,使林冲一步一步走入深渊,家破人亡。
  第一条计策是富安贡献的。富安这样的人实在可以用得着“人渣”这样的词来评价他。我们上面引述的他对高衙内所说的话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十分邪恶的人。是的,他邪恶、肮脏,但有智呵。我们知道,古代有些地位人家的妇女,往往是足不出闺门的,象林冲娘子这样,刚刚受过惊吓和调戏,更不会随便出来,这就使高衙内无法见到她,也就无法得逞其奸。怎么办呢?
  针对这一情况,富安给高衙内献上了一条计,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瞒天过海”计再加“调虎离山”计。“瞒天过海”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原文是这样的:“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意思是,自以为防备周到,就会麻痹大意;情况很常见,就不会疑惑。阴谋就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之中,与之一同进展,并不与公开的行动相对立。最公开的行动隐藏着最阴险的阴谋。
  我们来看看富安的计谋。
  富安对衙内说:“你们高家门下知心腹的陆虞侯陆谦,他和林冲最好。明日衙内躲在陆虞侯楼上深阁,摆下些酒食,却叫陆谦去请林冲出来吃酒。不过不是去陆谦家,而是把林冲带到别处吃酒。小闲便去他家对林冲娘子说道‘你丈夫和陆谦吃酒,一时重气,闷倒在楼上,叫娘子快去看哩。’赚得她来到楼上。妇人家水性,见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着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小闲这一计如何?”
  高衙内喝彩道:“好条计!就今晚着人去唤陆虞侯来分付了。”
  我们看这条计,果然是好,而且完全符合“瞒天过海”计的基本要素。林冲自那日受气后,不会再让老婆出来,这样的防备,当然不会出意外。这就叫做“备周则意怠”。让陆谦去叫林冲吃酒,陆谦是林冲的好朋友,这叫“常见则不疑”,大摇大摆地请林冲出来吃酒,这就叫“太阳”,而里面包含着极大的阴谋,这就叫“太阴”。利用林冲对陆谦的信任,光明正大地请他出来,然后骗奸他的老婆,这又是一招“调虎离山”小人之心,太歹毒,小人之计,太阴损!
  但是,这条计虽然是好,还有两个问题。因为,这条计涉及到对两个人的品性判断:陆谦和林娘子。
  由此,第一个问题就是:既然陆谦是林冲的好朋友,他会配合他们,一起陷害林冲吗?
  实际上,这条计的最高明之处,正在这个地方。
  简单地说吧,这条计最高明的地方还不是上面所说的那些陷阱的巧妙设计等等,而在于对丑恶人性的准确把握和充分利用。
  因为,这出计能否得以实施,关键的人物是陆谦,而陆谦则偏偏是林冲的好朋友。实际上,富安与高衙内在这里碰到了一个两难选择:不用陆谦,骗不出林冲;用陆谦,则陆谦是林冲多年的好朋友,很可能拒绝。
  但是我们注意到,富安在寻思这条计策时,根本不把陆谦可能拒绝考虑在内,而高衙内也同样对陆谦能听从他们而对朋友落井下石深信不疑:“就今晚着人去唤陆虞侯来分付了。”时间就在今晚,态度则是唤,如唤一条狗,让陆谦做这样缺德的事,根本不怕他犹豫,更不会和他商量,直接是“分付了”即可。
  我们有没有注意到,这里面包含着富安、高衙内对陆谦个人道德的贬低与蔑视?对他良心与人格的卑视?假如陆谦是个有道德良知的人,他一定会为此感到愤怒!
  但是,富安与高衙内根本就对陆谦的配合深信不疑。
  因为,他们知道,陆谦既是林冲的好友,更是高太尉的门下知心腹之人。在朋友和势利之间,陆谦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抛弃朋友,投入权势的怀抱!
  陆谦会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做出这样下流又缺德的事吗?
  当富安把他的计策向陆谦和盘托出并要求他配合时,陆谦是答应,还是愤怒地拒绝?
  果然!陆谦几乎没有一刻的犹豫就答应了富安、高衙内交给他的这样卑鄙下流的任务。“陆虞侯一时听见,也没奈何,只要衙内欢喜,却顾不得朋友交情。”而这一点,又正是高衙内富安的意料之中。这就证明了一点:小人往往比君子更能判断人性,从而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陆谦的官职是虞候,根据《水浒》的描写,他显然不是“都虞候”这样级别较高的职位,而只能是将虞候﹑院虞候等低级武职,大概相当于正科到处长这样的级别,甚至只是官僚雇用的侍从。
  在官言官,他要往上爬啊。
  富安高衙内知道,他们有着陆谦不能拒绝的东西,而林冲那边,不过是所谓的交情罢了。
  所以,这条计的最高明之处,就是对陆谦的判断,就是对人性丑陋一面的充分利用。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好朋友好兄弟陆谦如何到林冲家里,把林冲骗走的。
  那几日,林冲连日闷闷不已,懒上街去。
  突然,听得门首有人道:“教头在家么?”林冲出来看时,却是陆虞候,慌忙道:“陆兄何来?”
  陆谦道:“特来探望,兄何故连日街前不见?”
  双方口口声声都是兄弟。二人果然是兄弟。
  林冲道:“心里闷,不曾出去。”
  既是兄弟,也不隐瞒。
  陆谦道:“我同兄去吃三杯解闷。”
  林冲道:“少坐拜茶。”
  两个吃了茶,起身。
  陆虞候道:“阿嫂,我同兄到家去吃三杯。”
  阿嫂叫得亲热。鲁智深也叫阿嫂,陆虞侯也叫阿嫂。我们就不明白了,同样是兄弟,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特意说明:“到家去”。掘下一个大大的陷阱,却说得亲亲热热。
  一个人,在陷害自己的朋友时,在利用朋友的信任而加害他时,怎么能做得如此面不改色心不跳,如此从容,如此坦然,如此冷血,如此心安理得?
  林冲娘子赶到布帘下,叫道:“大哥,少饮早归。”
  贤妻都是这样。赶到布帘下,叫,可见林冲去的快,可见对陆虞侯的信任。
  林冲与陆谦出得门来,街上闲走了一回。
  为何闲走一回?为了不去家。还为了不去家显得自然,不使对方觉得奇怪。
  陆虞候道:“兄,我两个休家去,只就樊楼内吃两杯。”
  林冲懵懵懂懂,悉听安排。他哪里知道,这样转转弯弯,都是阴谋呢?他哪里知道,他眼前的这个兄弟,是个十足的歹徒呢!
  当时两个上到樊楼内,占个阁儿,唤酒保分付,叫取两瓶上色好酒。希奇果子按酒,两个叙说闲话。
  林冲叹了一口气。陆虞候道:“兄何故叹气?”
  一个是一直蒙在鼓里,半天如同梦游。一个是一切了然于胸,却假装不明白。写小人之玩弄君子,写君子之愚拙可欺,施耐庵好大本领啊。
  林冲道:“陆兄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沈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
  这是什么话?不遇明主,是骂皇帝;屈沈在小人之下,是骂太尉。这是何等严重的政治问题?如此发泄不满。报告上去,够你喝一壶的。这样的牢骚也敢在陆谦面前发,可见林冲何等信任这个兄弟。
  陆虞候道:“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及得兄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得好,却受谁的气?”
  林冲把前日高衙内的事告诉陆虞候一遍。
  这事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却告诉陆虞侯!这事鲁智深知道,可是接连几天,却没有去见鲁智深!胸中的郁闷,却不对鲁智深说!
  两个兄弟,两个待遇。林冲更信任、更愿意对之倾吐心事的,显然是陆虞侯而不是鲁智深。
  事实上,林冲对鲁智深一直是有些敬而远之的。这一点我们下面还会讲到。
  陆虞候道:“衙内必不认得嫂子。兄且休气,只顾饮酒。”
  我们读这一大段文字,一开始衙内出场,调戏林冲老婆,就觉得这人狗彘不如,万不可恕。待到富安出来,奸诈百出,反倒觉得衙内尚可恕,这富安决不可恕。再等到陆谦出场,以朋友兄弟身份陷害林冲,又觉得富安还可恕,万不可恕者是陆谦。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这几个人,一个比一个更坏!
  当陆谦这边调虎离山,骗林冲离了家去了樊楼,富安那边按照计划,又去骗林冲娘子去陆虞侯家。而在陆虞侯家里,一条大色狼正馋涎欲滴地等着她。
  富安的计策是天衣无缝的,而且眼看就要成功了。
  但是,他们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却百密一疏,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疏忽。
  什么疏忽呢?
  就是,当富安骗林冲娘子来到陆虞侯家时,让使女锦儿也跟来了。而且,当高衙内把林冲娘子关在陆虞侯家欲行不轨时,竟然让锦儿跑了。
  按说,高衙内手下跟随他欺男霸女多年,得手多次,应该经验丰富。让锦儿跟在林娘子身边,肯定于事有碍。而让她跑了,她肯定会大喊大叫,即使别人害怕衙内权势,不敢出头,这事弄得满城风雨,定也瞒不住林冲,即使得手,以后也后患无穷。
  更加要命的,锦儿一定会去找林冲。
  所以,我们说,这是富安这个小人周密计划中的百密一疏。
  而这一疏,就使得他们的计划功亏一篑。
  林冲家里,不仅有美貌贤妻,更有聪慧机灵的使女。这锦儿两次在关键时刻脱身报信,使主母免受凌辱。尤其是这一次,她一看到上次那个纠缠主母的无赖出现并拦住了主母,她没有做无谓的行为,而是毫不犹豫,赶紧下楼,逃脱报信,实在是聪明机灵。
  锦儿急急的到处寻找林冲。恰好遇到林冲席间从樊楼上下来小解后从小巷里出来,便赶紧告诉他,娘子被骗到陆谦家,被高衙内关在房里。
  林冲见说,吃了一惊,也不顾女使锦儿,三步做一步,跑到陆虞候家;抢到胡梯上,却关着楼门。
  林冲在楼门外听到了里面传出的两句话,一句是娘子的,一句是衙内的。这两句话十分关键。
  林冲娘子的那句话是:“清平世界,如何把我良人妻子关在这里!”
  这句话之所以关键,是因为它让林冲吃了一颗定心丸:妻子并没有屈从。
  这林家娘子果然是足不出户不知天下事的女人。上一次在狱庙,面对高衙内拦路劫色,她红着脸斥责对方:“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此时,她还说着同样的话。她哪里知道,这个世界已经早已不再清平了呢!
  作者实际上就是借一个很傻很天真的女人之口,讽刺这个世界。我们看看这个天真女人的逻辑:清平世界,就不能把我良人妻子关在这里。
  但我们反过来看,把顺序颠倒一下,不但符合了事实,而且,还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现在良人妻子恰恰被关在这里,可见这世道不再是一个清平世界。
  一部《水浒》,就是写这样的混浊世界,不清平世界,因为这世界不清平,才有36天罡,72地煞,才有他们跑到水浒,跑到梁山泊。好好的世界为什么不呆,偏偏要去那水浒?就是因为这世界已不清平。
  高衙内的那句话是:“娘子,可怜见救俺!便是铁石人,也告得回转。”
  这句话之所以关键,是让林冲又吃了一颗定心丸:娘子尚未受辱,衙内不曾动粗。
  前面我在分析富安的计策时,说到,他的计策中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他对人性弱点的准确判断与利用,富安为衙内所定的计策里,对陆谦的准确判断与利用,是他的最高明之处。
  上面我们提到,富安的这条计里,还涉及到对另一个人的品性判断。这个人就是林冲的老婆。把林冲老婆骗到陆谦家以后,林冲老婆愿意不愿意,便成了一个关键。而富安同样十分有把握:“妇人家水性,见了衙内这般风流人物,再着些甜话儿调和他,不由他不肯。”
  可是,林冲的老婆还就是不肯,哪怕你衙内长得如何风流,如何甜蜜,她就是不肯。她当然不是铁石人,但她还真的比铁石人还坚贞,让衙内束手无策。
  可见,富安对小人的判断完全正确,对女人的判断却完全胡扯。林娘子以她自己的坚贞,挽救了所有女人的清誉,清算了富安对女性的侮辱和污蔑。
  是的,人性有弱点,但人性也有优点。小人之所以常常成功,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特别能利用人的弱点。但小人也成不了大事,并最终失败,那是因为人性中还有优点。
  林娘子不仅保住了自己的贞操,甚至可以说,保护了我们对于人性的信心。
  富安的一条计,成于人性的缺点,却最终失败于人性的优点。
  林冲立在楼梯上,叫道:“大嫂开门!”那妇人听得是丈夫声音,只顾来开门。高衙内吃了一惊,推开窗子跳墙跑了。
  林冲上得楼上,寻不见高衙内,问娘子道:“不曾被这厮点污了?”
  娘子道:“不曾。”
  林冲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将娘子下楼;出得门外看时,邻舍两边都闭了门。女使锦儿接着,三个人一处归家去了。
  这一段叙述里,有些细节颇值得我们推敲。首先当然是林冲的行为,听到自己的娘子被人关在房里调戏,是个男人都会怒发冲冠,不顾一切打将入去,更何况是林冲这样的豹子头,他此时却能笃定地站立在楼梯上,叫老婆来开门。而不是打烂门自己闯进去,显得太文明了吧。如果把他此时文明的举止和接下来他把陆虞侯家打得粉碎的行为放在一起看,就更令人疑窦丛生:他为什么接下来把房间一切打得粉碎以泄愤,偏偏在仇人尚在时,不一脚踹开门冲进去痛揍他一顿?
  反过来看,既然他耳听老婆被人在房间调戏,他尚能如此克制,如此文明,要开门才进去,进去后却又砸门,如此矛盾的行为,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冲冠不怒 01
 ●杀不杀衙内
  上一讲我们讲到,林冲在樊楼内和陆谦喝酒,下来小解后正要上去继续喝,却碰到急匆匆找来的家里的使女锦儿。锦儿告诉他,娘子被一个人骗到陆谦家里,高衙内等在那里,把娘子关在房里。林冲听完,三步并作两步,赶到陆谦家,果然听到关紧的房门内他的娘子正和高衙内争执。
  林冲立在楼梯上,叫道:“大嫂开门!”那妇人听得是丈夫声音,只顾来开门。高衙内吃了一惊,推开窗子跳墙跑了。
  林冲把陆虞候家打得粉碎,将娘子下楼;出得门外看时,邻舍两边都闭了门。女使锦儿接着,三个人一处归家去了。
  这一段叙述里,有些细节颇值得我们推敲。首先当然是林冲的行为,听到自己的娘子被人关在房里调戏,是个男人都会怒发冲冠,不顾一切打将入去,但林冲此时却能笃定地站立在楼梯上,叫老婆来开门,而不是打烂门自己闯进去,显得太沉得住气,也太文明了吧。如果把他此时“文明”的举止和接下来他把陆虞侯家打得粉碎的“野蛮”行为放在一起看,就更令人疑窦丛生:他为什么在高衙内逃走后把房间一切打得粉碎以泄愤,偏偏在高衙内还在时,不一脚踹开门冲进去痛揍他一顿?
  反过来看,既然他耳听老婆被人在房间调戏,他尚能如此克制,如此“文明”,要开门才进去,进去后却又把家里一切打得粉碎,如此矛盾的行为,背后的心理是什么?
  其实,作者这样的描写是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逻辑的。林冲既然在第一次见到高衙内拦路调戏他的老婆时,本待要打,一见是衙内,是他顶头上司的养子,马上手就软了,那么,这次他明知是高衙内在楼上调戏他的妻子,他能踢开楼门,上去把他痛打一顿吗?
  既然不能把他痛打一顿,如果他砸开了门,冲了进去,面对高衙内,他怎么办?我们记得第一次高衙内在岳庙前调戏他的妻子,他高举拳头,却不敢打,只好拿眼睛瞅(chou)着高衙内。他这次不能打烂门然后进去拿眼睛再瞅对方吧?
  所以,既不能痛打一顿,就不能冲进去。既不能冲进去,他就只好“立”在楼梯上,大喊妻子开门。
  大喊妻子开门,明显地是给高衙内时间,让他逃走,免得两人撞上,打又不是,不打又不是。显然,林冲怕高俅的权势,而衙内在这样的特定情形下,也怕林冲的拳头,这叫麻秸打狼——两怕。于是,二者共同演出了这出戏。配合得还很默契,蒙住了多少读者的眼睛。
  不过这出戏还没演完。为了让林冲的形象更象丈夫一些,作者又安排他在得知自己的娘子不曾被玷污的时候,又把陆虞侯家打得粉碎。
  不打衙内,是怕高俅;在这个色狼面前,林冲的拳头就像徒有其形的麻秸。
  那他为什么要打碎陆虞侯的家呢?
  打碎陆虞侯家,那是因为:
  一则是他不怕陆虞侯;
  二则是他极恨这个欺骗朋友的败类;
  三则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并且这第三点是最重要的原因。
  你想,自己被骗了,自己的老婆被衙内诱骗到陆虞侯家欲行奸淫,又不敢打衙内,若再不把陆虞侯家打碎,还象个男人吗?旁人会怎么看自己?还象个丈夫吗?自己的老婆在旁怕也看不懂了。
  林冲能忍衙内之气,不能忍众人的眼光,他若不甘心做一个缩头乌龟,不甘心被人看作是一个缩头乌龟,他必在放过衙内之后,打碎陆虞侯家,以此向别人表明,自己是一条有血性的汉子。
  在很多人看来,面子是最重要的,里子倒次之。林冲也是这样。
  那么,打碎了陆谦家以后,林冲又怎样呢?
  作者接着写道:
  “将娘子下楼,出得门外看时,邻舍两边都闭了门。女使锦儿接着,三个人一处归家去了。”
  这看似闲笔,却颇有意味。盖此事已闹得沸沸扬扬,人人皆知。可是邻舍都闭了门。作者正是要通过写邻舍都闭了门,来写人人皆知此事。不是大家不知此事,恰恰是大家都知此事。都知此事,却又为何都闭了门?那是大家都不想惹事。为什么这样说?
  一开始,林冲娘子被关,锦儿一定沿途呼救。这时,他们若大门洞开,他们管还是不管?
  不管,实在说不过去。
  管,这可是花花太岁高衙内的事,能管吗?自己有几个脑袋?
  于是,关上门,闭上眼,就当没看见,自欺欺人。
  怎么个自欺欺人呢?
  欺人,我没看见,我没听见。
  自欺,安慰自己的良心。
  接下来,高衙内从窗口跳下来,他想林冲一定在后面追杀而来,他一定是要找个地方躲藏。
  这时,他们是窝藏,还是不窝藏?
  他们是不敢窝藏,又不敢不窝藏。为什么?
  窝藏衙内,得罪林冲。陆虞侯家就是样子,一定是一家打碎;
  不窝藏衙内,得罪衙内,那会更惨:一定是一家打死。
  既然如此,还是关上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再后来,林冲打碎陆虞侯家,带着娘子和使女下来,众邻舍也是不能见。
  为什么?
  碰上这种烂事,林冲很没面子,你走上前去,不是正好扫他的面子?
  况且,见了,打招呼还是不打招呼?
  打招呼,怎么个打法?是祝贺他还是同情他?
  不打招呼,像个什么样子?装作不认识,那多怪?
  再说,刚才大家见林冲娘子被关,林冲会不会就此做了乌龟再说,两边邻舍倒先一个个都做了乌龟。什么乌龟?缩头乌龟啊。大家都关上门,缩了头,没有一个见义勇为出手相救的,没有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现在,即使林冲不说,不骂,他们自己又有什么脸面见林冲?
  于是,东京大街上,就出现了这样情景:青天白日,却阴森可怕,街衢宽阔,却空无一人。林冲一家三口,孤零零走过。
  林冲一家走在这样的大街上,是否会感受到彻骨的寒意?
  这是大宋的东京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处吗?这是四方辐辏、人物繁盛之区吗?这是泱泱华夏的首都吗?
  为何如此荒凉,如此寒冷,如此苍白?
  这是世道的荒凉,是人心的寒冷,是道义的苍白!
  而这,才是东京的真相!是大宋的真相!
  林冲回家后,转身又去找一个人了。找谁呢??
  ●杀不杀陆谦
  衙内跑了,老婆救回来了,陆谦家打碎了,邻居都关门避开了。还有谁呢?
  陆谦。陆谦不是刚才还在樊楼上酒桌边吗?这个卖友求荣的泼贼,实在可恨,比衙内还可恨,比富安还可恨。所以,光打碎陆虞侯家是不够的,既不够让林冲挽回面子,也不够他出气,况且,作者对他也得有个交代。
  于是,林冲把老婆送回家后,又拿了一把尖刀,径奔樊楼去寻陆虞侯。赶到那里,陆谦早已不见了。
  这一切当然都在预料之中,陆虞侯既是此事主谋之一,见阴谋败露,岂能呆在酒桌边等林冲杀他?
  林冲这事干得有些蹊跷。
  实际上,事实的真相是,林冲不但不敢杀高衙内,故意让他跳窗逃走;而且,他还不敢杀陆虞侯,所以,同样给了他足够的逃走的时间。
  大家可能觉得我在胡说。请听我慢慢分析给你听。
  林冲不敢杀衙内,故意给他逃跑的机会,我们上面已经做了分析。
  如果林冲敢杀陆虞侯,如果林冲真要杀陆虞侯,林冲在见到高衙内逃走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返回樊楼找陆虞侯,而不是把时间花在打碎他的家具上。
  因为他刚才是因为要小解才出门的,短时间里陆虞侯不知外面的变故,有可能还在等他。
  但是,他没把他的怒气发泄在陆虞侯身上,而是发泄在陆虞侯的家具上,把他的家打得粉碎。
  这样做,他是有目的的,什么目的呢?
  事实上,他这样做,是一举三得:
  一、是争了个面子,维持了形象。这一点前面我已经说明。
  二、用最小的成本发泄了怒气,并且给了对方一个能够接受的警告。我们说,在那样的情形下,杀人也能出气,砸东西也能出气。相比较而言,砸东西出气的成本较小。从对方的角度言,如此欺骗伤害了朋友,朋友只是打碎了几件家具,这个损失可以接受,所以,不会激化矛盾。他林冲还是希望息事宁人。
  三、耽搁了时间,让陆虞侯有时间逃走。
  甚至,当他打碎了陆虞侯家后,他还是没有马上去樊楼杀陆虞侯,而是先带着老婆、使女,三个人一处归家去了。
  回到家,他才拿了一把尖刀,径奔樊楼去杀陆虞侯。
  这半天了,大街上沸沸扬扬,陆虞侯还会在樊楼等林冲来杀他吗?
  显然不可能。陆虞侯早跑了。
  那么,此时林冲拿着一把尖刀,还去樊楼杀陆虞侯,是本来就糊涂,还是一时气糊涂了?
  我的答案是:林冲一点也不糊涂,而且,此时此刻,他非常冷静。他在这样的突发事件面前,头脑非常清醒。
  他既不是本来糊涂,也不是一时气糊涂,而是装糊涂。
  能装糊涂的人,一定是最清醒的人,一定是最冷静的人。

冲冠不怒 02
更新时间2009-8-5 16:49:22  字数:3546

 但是,林冲的这种清醒和冷静,实在不可爱,反而非常可怕。
  接下来,林冲又回到陆虞侯家门前等了一晚,也不见他回家。再接下来,林冲在他家门前等了三天,也等不到他的影子,当然等不到他的影子。
  他陆虞侯是弱智吗?你林冲打碎了他的家,还手执尖刀,徘徊在他家门前,他会回来送死吗?
  难道林冲不明白这一点吗?
  他当然明白。
  所以,我说,他林冲根本就不是真要杀陆虞侯。
  不是真要杀陆虞侯,为什么又要装作要杀陆虞侯呢?
  因为,一,陆虞侯如此欺骗了他,侮辱了他,伤害了他,他必须做出有仇必报的样子,维护自己的形象。
  二、装出这样一定要杀人的样子,如果能吓得让陆虞侯派人来讨饶。这样他就有了面子。
  三、在他的杀人威胁下,高衙内、陆虞侯有可能来向他保证,不再骚扰他的老婆。
  这样,他就兵不血刃地解决了一场危机。
  老婆保住了,自己的官职、前途也保住了。
  算盘打得很精啊。难怪金圣叹说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还说他的形象写得“太狠”。
  所以,林冲,有时可怜,有时又有些可怕,甚至有些可厌。
  可怜之人,往往有可厌之处。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大家一定想问我。那就是,为什么林冲也不敢杀陆虞侯呢?
  很简单,第一,陆虞侯是高太尉的心腹之人;
  第二,陆虞侯是高衙内的帮闲之人。
  因此,这样的人,杀不得!
  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怕”字。
  ●见不见智深
  林冲在陆虞侯家门口三天的持刀徘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第四天,一个人出现了。这个人终于出现了。谁呢?
  鲁智深。
  鲁智深径寻到林冲家相探,问道:“教头如何连日不见面?”林冲答道:“小弟少冗(rong),不曾探得师兄;既蒙到我寒舍,本当草酌三杯,争奈一时不能周备,且和师兄一同上街闲玩一遭,市沽两盏如何?”智深道:“最好。”两个同上街来,吃了一日酒,又约明日相会。
  一个兄弟去了,另一个兄弟来了。
  但是,很显然,这个地方,作者的叙述有一个很大的漏洞。什么漏洞呢?
  那就是,发生在林冲身上的这件大事,闹得沸沸扬扬,鲁智深竟然全不知情。要知道,鲁智深虽然可能在菜园里不出来,但那三二十个泼皮应该是消息灵通的。
  此事我们放下不谈。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林冲在见到鲁智深以后的表现。因为,这里有一个很古怪的问题。什么问题呢?
  那就是,当鲁智深主动上门相寻,并且问到这连日情况时,林冲竟然没有直言相告,反而加以掩饰。
  而且,从此以后,每日与智深上街吃酒,就是只言不提高衙内陆谦陷害之事。
  而他在和陆谦喝酒时,却是先大发人生感慨,然后就主动说起了高衙内在狱庙前纠缠自己妻子的事。
  相比起狱庙前发生的事,后面的事大多了,严重多了,但是,对鲁智深,他就是只字不提!而且是在对方主动问起近日有何事时,而且是在连日饮酒之时!
  第一个结论是:
  在他眼里,陆虞侯比鲁智深更可以说心里话。
  但是,此时陆虞侯已经不再是他可以说心里话的人了。现在只剩下鲁智深这一个兄弟了。而且,这几天,他们一直在一起。
  于是,第二个结论是:
  他怕告诉鲁智深。
  那么,他怕什么呢?为什么怕呢?
  我上面说过,林冲一生,只是一个怕字,鲁智深一生,只是一个不怕。
  现在,林冲就是怕鲁达的不怕。
  我们回头再看看在狱庙前的那场冲突。
  林冲看到有人拦住他的妻子欲行不轨,他从后面扳过那人,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高衙内,先自软了,放走了他。
  这时却见智深提着铁禅杖,引着那二三十个破落户,大踏步抢入庙来,要来帮他厮打。林冲赶紧劝阻:“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礼。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太尉面上须不好看。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
  这段话有三层含义。
  第一,非礼他娘子的不是一般人,而是顶头上司的养子。我怕。
  第二,本来要打那厮一顿,但我在他老子手下吃饭,归他管,只好让他一次。我忍。
  第三,这小子不认得我的老婆,所以才一时无礼。如果认得,也不会。我理解,我不生气,后果不严重。
  总之是,我怕我忍我理解。
  还有一层意思是:后果不严重,一场误会而已,你也别生气。
  我忍了,我要吃饭,我要前途,这个人我得罪不起,希望你也理解我。
  你看,这种事,本来应该是鲁智深劝林冲不要生气冲动,反而让林冲来劝鲁智深息事宁人。
  但鲁智深偏偏不理解,反而大声说:“你却怕他本管太尉,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
  这话我们听了,好舒服好爽!但是,我们设身处地为林冲想一想,他听了这样的话,是不是吓坏了?所以,才有下文:
  林冲见智深醉了,便道:“师兄说得是;林冲一时被众劝了,权且饶他。”
  智深真的醉了吗?
  我们看看他对林冲娘子说的话:“阿嫂,休怪,莫要笑话。”又对林冲说:“阿哥,明日再得相会。”这像是醉人的话吗?
  不是智深醉了,而是林冲觉得智深的话是醉人的话。一直谨小慎微的林冲,哪敢说出这样的话?这样的话他听着都怕。
  智深又道:“但有事时,便来唤酒家与你去!”
  智深不知道,林冲怕了你了!林冲才不要与你去呢。林冲不要和高太尉冲突,他要的是前程!是官场的升迁!至少是维持现状,不要变糟!
  所以,我们看,林冲对鲁智深“明日再得相会”的建议,一声不吭。而且,下文写到:从此往下,“林冲连日闷闷不已,懒上街去。”
  什么懒上街去啊,就是不愿见鲁智深啊。
  实际上,那几天,他很闷,很想上街,找人喝喝酒,散散心,只是,不愿找鲁智深而已。
  所以,陆虞侯来叫他,他马上就和陆虞侯一起上街喝酒去了,而且,还吐露胸襟,吐露郁闷,直至锦儿来报信,他的老婆被骗关在陆虞侯家,高衙内正在纠缠。
  两相对比,林冲有意躲开鲁智深,不是昭然若揭吗?
  如果他那几天听鲁智深的话,天天和鲁智深在一起,富安的奸计还不能实施呢!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林冲为什么怕鲁智深呢?
  因为,他怕莽撞的鲁智深给他捅漏子,给他惹出事,坏了他的前程!
  作为一个想在官场往上混的人,有鲁智深这样的朋友,在他看来,既不体面,更会给他带来麻烦。
  所以,前段时间,林冲不见鲁智深。他有些后悔当时草率结交,想从此疏远鲁智深。
  现在,郁闷中的林冲,虽然天天和鲁智深一起喝酒,却对自己碰到的窝心的事讳莫如深,只字不提。
  他还是怕,万一鲁智深知道后勃然大怒,要去杀了陆虞侯甚至高衙内,那不就闯下弥天大祸了吗?
  所以,他对鲁智深讳莫如深。
  这已经很不够哥们了,很见外了。
  但还有更糟糕的。
  这更糟糕的事就是,他不仅不让鲁智深知道自己的窝心事,几天之后,他自己都把这窝心事忘了!《水浒》写道:林冲“自此每日与智深上街吃酒,把这件事都放慢了。”
  杀人之心没了,防人之心也没了!
  但是,别人还在惦记着他呢。
  陆虞侯在他面前消失了,却在他的背后出现了。
  难怪林冲见不到他。他不在林冲的前面,他在林冲的背后。
  背后捅刀子,是一切小人的拿手绝活。
  而林冲,偏偏就是一个不知道看看自己背后的人。
  他很像是庄子嘲笑过的那种人:专注于自己的眼前所得,却忘记自己背后的危险。
  所以,金圣叹说林冲“算得到”,只说对了一半。林冲也有算不到的地方。比如他对陆虞侯,就自始至终没有算得到,就像他自始至终没有充分认识到鲁智深这样的兄弟的可贵与弥足珍惜一样,他对陆虞侯所有的判断与期待都是落空的。
  实际上,当陆虞侯同意富安的计谋,不仅自己骗出林冲,还把自己的家当作高衙内的犯罪现场时,他就实际上把自己晾了出来,他已经是宣布与林冲绝交,并下定决心,与林冲你死我活,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了。到了此时,哪怕林冲不杀他,他也会对林冲置之死地而后快,因为,他利用林冲对他的友谊,如此欺骗与伤害林冲,林冲决不可能宽恕他,所以,只有林冲死了,他才会安全。
  这一点,林冲应该想到,却没有想到。或者想到了,却掉以轻心,没有足够的警惕和应对之策。
  比如说,他在陆虞侯家门前候了三天不见人,他应该想到,这陆虞侯在哪里呢?他总不会丢掉科长处长的官职,跑到南方下海了吧?
  他在哪里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