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丛非从
丛非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499
  • 关注人气:1,7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批判别人,有哪些好处?

(2017-08-06 17:50:00)
标签:

丛非从

情感

原创

杂谈

批判别人,有哪些好处?

1

评判别人的大致意思就是:

1.我觉得你是一个XX样的人。

2.我觉得你应该改改,成为非XX。

比如说,总有人会喜欢用一种语重心长、事不关己、趾高气昂、指手画脚的口气在跟你说:

你真是一个low逼,你又在装X,愚蠢至极,你这么内向肯定会吃亏,你真是不懂人情世事,你真是一个自私的人,你这种行为就是不负责任,说白了你就是很没有礼貌,你做这些只能说明你很没有格局,你脑子应该是忘带了,真是年少不知天高,太自以为是了,你失败是因为你太懒惰了,你的想法总是太负面了,这只能说明你很幼稚……

当被别人这么说的时候,你会什么感觉呢?你会不会直接想把他一脚踢飞,告诉他:

“Don’t judge me!”,或者“你懂个屁”。

评判别人实际上就是在没有足够了解和尊重别人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看到的和自己的经验随意给别人下定义,贴标签,用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单方面简单粗暴地概括性总结。

简单点说,评判别人其实就是说别人坏话,还觉得自己说的特对。

被评判的时候,正常人不仅会愤怒,而且会暴怒。那些修养极其高的文人大雅除外,能无故加之而不怒。一般凡人遇到被评判的时候,正常反应都是挺身而起,拔剑而斗,去你奶奶个腿。

然而发表这些言论的人还觉得自己特委屈:

我说的都是事实啊。

你就是这样的啊。

我还不能实话了吗?

我并没有说过分的话啊。

我并没有恶意啊。

我这是为了你好啊。

忠言逆耳啊,你这人就是听不得别人说真话。

balala



2

被评判,真的是件很让人讨厌的事情。

因为当别人在评判我们的时候,我们就被下了定义,被贴了一个自己并不认同的标签。这会让我们体验到被否定而愤怒,更会让我们觉得被误解,让我们觉得:你懂个屁啊,你了解我吗,就开始指指点点。

实际上当我们被贴标签的时候,我们真实的自我就被忽视了。除非那个标签我们自己也认同,不然我们就会感觉到强烈的被忽视感。

我在你面前却被你忽视,这是一件让足够让人暴怒的事。

尤其是那种一副“劳资知道的比你多比你厉害有资格指点你”的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更让人觉得被忽视,觉得不被尊重,尊严被践踏,就是想把他也踩下去。

无关于你的言论是对与错,在没有看见一个人的情况下给他的行为下定义,就会造成忽视与愤怒。

在被评判的时候,我们被看见、被认可、被尊重、被接纳、被连接等众多心理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每一个需求不被满足,人都会愤怒。这么多需求同时不被满足的时候,人就只能暴暴暴暴怒了。

所以鸡汤学家,经常传授这种“圣经”: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轻易去评判别人。

然而,我有点不同意的是:不要去评判别人,不也是一种评判吗?上帝造人的时候,如果评判这个东西那么的不好,上帝为什么要让它过海关,来到人间呢?

你要知道上帝创造世界的伟大,就是给每个存在都赋予了积极意义,让它有所用。尤其是人性,一定是有益于人的存在的。我们之所以难以遏制地喜欢评判别人,喜欢告诉别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一定是我们从中获得了很大的益处,我们才乐此不彼地做着。即使得罪人也在所不惜。

这个世界上的特质,本身没有好坏。如果我们去使用它,用在合适的地方,它就是有益的。如果我们不去考虑情境,一味地去鼓励或消除,就是 有害的。

比如说懒惰、自私,用好了叫爱自己蓄积能量,用不好就会毁前程家破人亡。比如说上进心,用好了叫优秀风光正能量,用不好就像春雨医生老板那样,自取灭亡。

评判别人就是这样一个特点。除非我们去看到评判的获益和损失,我们才能有效的去使用自己的评判,而非一味的控制自己:不要去评判别人。

那么,

评判别人有哪些好处呢?



3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梦想,即全能自恋感。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都希望自己是宇宙的中心,能视万户侯为粪土一样,高高在上。如果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实现,就需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经意地展示一番,这是人的补偿机制。

所以你会发现那些在现实中混得比较好的,如鱼得水的,为人会比较低调谦卑,不随意评判别人。但是那些混得比较差的,或终于咸鱼翻身的,就会在现实中过度补偿下,找人否定他下,指点他下,来体验自己是个王的感觉。这就是贵族和暴发户的不同。

因此,当评判别人的时候,我们会体验到优越感和全能感的满足。

如果现实中不能体验到优越,在跟人交往的时候也不去评判来体验优越,那人将无处体验到优越。这才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那人会体验到强烈地被世界抛弃的感觉,这时候死本能会冲上来,拼命抓住一切机会来体验一把优越。

所以强迫自己不评判别人,然后现实中也无处优越,那无疑于把自己置于被遗忘的境地。这是不利于生存的。

人的生本能就是这样:宁愿伤害下别人,也要先照顾自己体验到活着。

所以不去评判别人,并不能通过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来完成,而需要通过在其他地方找到优越感。当你相信到自己很优秀的时候,你就会变得谦卑、尊重了。

比如说奋斗,比如说找到爱你愿意欣赏你的人,比如说自我认可。等等,100种方法。



4

评判别人的第二个好处,就是防御。

当我们在说别人的时候,就可以成功避免了体验到我是这样的人。比如说,当我们在说别人自私的时候,实际上在说我是个无私善良的人。当我们指责别人格局小的时候,实际上在说我是个格局大的人。当我们说别人low的时候,实际上在说自己很高级。当爸爸妈妈在说你怎么这么笨的时候,实际上在说你看我多聪明。当我们在嫌弃一个人不上进的时候,实际上在说你看我多上进。

我们吐槽别人,指点别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彰显了自己。

那些真心为别人好的人,是带着尊重的。他们能看见他人,能贴着他人的真实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而那些让别人不舒服的表达方式,只是因为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彰显了自己,就让别人体验到被踩了而不舒服。

假设你评判别人A。(A=自私、笨、low、没上进心……。)我们的潜意识里需要体验到自己是-A,就需要把别人看成A,并且指责他。这个过程就叫做投射。至于别人是不是真的A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需要把你想成A来指责,以让我感觉到我是-A。

而对方并不认同他是A的标签,所以他就愤怒了。你投射失败,你就委屈了。

有些人真的很讨厌,自私、low逼、小气,让你很看不惯。但是他们这样关你什么事呢?你为什么要上前多嘴呢?还不是因为你要去证明我不是那样的人,证明你很不自私、很高级、很不小气。

如果对方认同了他是A的标签,那就更糟糕了。常见的现象就是:妈妈嫌弃孩子笨,孩子就越来越笨。妻子嫌弃老公自私,老公就越来越自私。这就是投射性认同。

我们不接受自己是不好的人,就会把自己不好的部分丢给别人。这就是评判的源头。所以我们必须要去评判别人,来体验我还是个好的人。

因此强迫自己不评判别人是没用的,除非你学会与自己糟糕的那部分和谐相处。承认自己也是一个很low,很自私,很笨,很不好的人,承认自己的这一面,并且不为此感觉到愧疚或自责,那么你就能与别人的这一面和谐相处了。



5

评判别人的第三个好处就是与人连接的幻想。

当我们在评判别人的时候,其实是带着改造他的幻想的。当我们在评判一个人不该这样不该那样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在说:

你要是按照我的意思改变该有多好啊,那么你就成为了和我一样的人了。

注意,如果你改变,就成为和我一样的人了。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这样我们就是一类人了,就可以快快乐乐做朋友了。你这么low,这么笨,我实在是不屑于跟你为伍的。我又不想自降身份,那你还不改变下到我这边来。我这么需要跟你连接,难道你看不出来吗?我也不愿意直接表达想跟你连接的愿望,我这么骄傲,怎么能主动呢?

你不能接受别人跟你有差异。因为差异代表了距离,距离就是无法连接。

实际上就是你不能忍受一个人呆着,不能与自己相处。你的世界里需要有别人,但是又没有能力主动走向别人,就期待别人走向你。你又不能主动表达,就只好用评判的方式来改造对方,以实现自己的目的了。

这就是你内心深处不能独立的部分的表达。

一个人的独立,是从发现并尊重别人的差异开始的。发现他跟我不同,我们无法实现共生般的连接。我们有部分是永远无法融合的。

这就是孤独。人生来必须面对的孤独。

当你学会了与自己相处,自己的时候是一个完整的人,你才能学会允许别人成为他自己,才能允许别人不同,才不会去评判。



6

所以,当你的优越感、完整感、独立感都没有的时候,你就只能使用评判别人这种不太健康的方式来获得短暂的满足。强迫自己不去评判别人,无异于一种自杀的行为。不仅做不到,而且会让自己更自责挫败。

人很多看起来不健康的行为,实际上都是在没有其他方法的前提下,不得不选择一种扭曲的方式来获得一点满足感,填补自己的匮乏。

解决这种看起来病态行为的方式,并不是强迫自己不要那么做,而是去看看,这个行为在为满足什么匮乏服务。从心理深层去满足,行为自动就会消失。

比如,当你找到了自己的优越感,当你接纳了自己,当你学会了独立,你就不会再去轻易评判别人了。

了解自己从评判中获益是什么,才能真正减少评判。

当你遇到别人的评判的时候,你也不需要去挺身而斗了,可怜下他就好了。他这么匮乏,以至于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来满足下自己。




批判别人,有哪些好处?

我的新书《自我成长的力量》已上线。它来自于丛非从公众号的45篇精选文章,但又不仅是如此。

每篇文章在推完后,总发现有些话忘了说,不够完善。每次都会有不同的声音留言,才发现自己有写得没有说明白的部分。在书里我都进行了修改、补充、重新编辑。

京东网正在预售。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购买。京东满105减6,满200减16。

https://item.m.jd.com/product/12142979.html?&utm_source=iosapp&utm_medium=appshare&utm_campaign=t_335139774&utm_term=CopyURL


丛非从,一个好玩、深邃又实用的心理咨询师,研究关系、情绪和成长,著有《原来,懂比爱更重要》、《你是在恋爱,还是在发神经》等,赶紧去把你落在那的灵魂捡回来吧~

 

 

微信公众号:congnotcon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