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蟒塬(一)
白金刚
http://s11/bmiddle/5c9c8bbdgbf366b48c50a&690
白蟒塬,也称降驾原、高陵文献碑石记载为奉政塬,此塬分布于陕西泾阳,高陵,临潼三县,明代《高陵县志》卷一《地理志》载:“自泾阳来过县达临潼,延几百里,高者四五丈,泾渭之不能北徙者,此也。故自秦汉隋唐王侯将相多葬于此,又名降驾原者。”民间有谚语:冷雨不打降驾原。
白蟒塬塬南最高处四五丈之余,塬北多以斜坡绵延而止。塬最宽处约数公里,最窄处约二三百米,主要分布在陕西省高陵县县南渭河北岸,位于泾渭二级阶地,自古以来,被当地人视为一道天然堤坝,保护着渭北人民不受水患侵害。
白蟒塬“自泾阳来过县达临潼……”也就是说临潼是塬尾了,按照地理地貌变化形成划分此塬也不过如此。今天笔者换个方向来解读白蟒塬,民间有语:“白蟒塬有头无尾。”我就从塬头开始说吧。白蟒塬的塬头位于陕西省临潼县任留乡垣头村,塬高四丈左右。宽二三百米,古时塬头最高处有古寨四面夯土,易守难攻,久废无考!现因砖厂取土蚕食遗址无存。向西一公里经西拜村到白龙沟,有网友称白蟒塬比浐灞流域白鹿塬文化气息还要浓厚,白蟒塬的文化就从这白龙沟说起。
相传上古时期女娲娘娘炼五彩石补天时,有一条修炼成魔的白蟒与其为伴,鞍前马后出了不少力.可等女娲娘娘功成名就以后,自己封了"无极老母",住上了骊山老母殿,享用人间供奉,却把白蟒打发到渭河以北荒滩度日.每天白蟒眼望着临潼骊山老母殿烟火旺盛,而自己却孤苦伶仃,便心生不平就暗暗和女娲娘娘较劲儿,它把自己的身体变得巨大无比,比老母殿还高,女娲娘娘也不甘示弱,就想升高老母殿压过它,可老母殿每升高一尺,白蟒就升高一丈,无论如何也压不过它,这便有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成语.后来女娲娘娘便有了除掉白蟒的想法,但白蟒已修炼成龙,不是真命天子是无法屠杀的,于是女娲娘娘就找到了一个真命天子.......
时光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在全国征招大量民夫服徭役,修秦陵,筑长城,建阿房宫,沛县的刘邦便是其中一员,当时刘邦做为一个小头目带领一帮民夫赴临潼修秦陵,半途遭遇连阴雨,耽误了行程,按秦朝法律是理应处死,刘邦见已无活路就干脆带领民夫们揭杆起义了.
女娲娘娘算到刘邦命带帝王星,便托梦给刘邦,刘邦梦中见到一条白蟒拦住自己去路,就拔剑将白蟒从中斩为两段,白蟒恨道"我与你无怨无仇,你为何屠我?今天你斩我两段,它日我定斩你刘氏两段不可!"说完就化作了白蟒塬.现在的白龙沟,就是当年刘邦斩白蟒的地方.白蟒被斩后,血流麻街(临潼北田镇旧称)入渭河,就连北田镇惠家场村的碌碡都染红啦!
后来刘邦推翻了秦朝统制,又战胜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做了汉高祖,却对屠杀白蟒一事时时感到不安,就把自己的陵寝---长陵修到白蟒塬的西头咸阳塬(现在叫咸阳毕塬)上,好在百年之后能于白蟒做伴,祈求得到原谅.所以现在站在白蟒塬上向西远远可以望到汉高祖刘邦的陵寝--长陵,那是刘邦在赎罪呢.
等到了大汉王朝第十三代皇帝--孝献帝时,出了一位经常身穿白袍的人物,此人就是谋权篡位的王蟒,这个王蟒就是当年刘邦屠杀的白蟒了,王蟒追刘秀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搅乱天下,硬是把光武帝刘秀赶到河南去了.硬是生生的把个大汉王朝斩为两段--西汉,东汉,让大汉刘家帝王死都不能团聚,西汉陕西埋十二个(十三个其中一个因战乱不知所葬),东汉河南埋十二个......
在塬头到白龙沟塬上,人们在取土时发现的地下文物非常丰富,而且级别较高。战国贵族墓出土的青铜器精美绝伦,汉代文物遗存最多。还有一说法,汉代一番王被封在此地,后因此王谋反落的个满门抄斩,血流麻街,在临潼县208县道叶家沟(野沟)发现汉代窑坊出土“南宫平乐”“蟾蜍”瓦当等。在高陵县张卜乡塬常村南五十年代前存有很多无名大冢,待考!
http://s8/bmiddle/5c9c8bbdgbf36623f4157&690
(图中白龙沟到塬南村之间即为斩白蟒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