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远程研修《教师,做道德之人,还是美德之人?》
(2019-06-17 15:28:05)分类: 重大教育教学问题 |
课程简介
课程从介绍教师地位的特殊价值入手,点明师德和道德的起源和性质,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深入浅出,说明教师道德的重要性及其社会期待,明确师德的内涵和价值以及教师如何在教育生活中进行师德关注和养成。
李敏,教育学博士,博士后。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研究方向为:道德教育、儿童研究、游戏研究。获2016首都师范大学十佳教师称号。 研究项目情况: 1.参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研发和修订工作。 2.协同主持《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师培训标准》研制工作。 3.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及项目3项。 4.出版专著3部(《游戏与学习——以游戏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儿童游戏的教育时空》《教育促进农村伦理文化发展研究 ——基于中国12乡村调查报告》),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基础上出版小学生系列德育读本(8本)《美丽的中国之旅——节日之旅》,此外,合编著若干,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
学习建议
1.参训教师需本着谦虚、认真的态度,理性思考教师道德的内涵和价值,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细致反思,扎实学习专题内容,加深对师德的了解以及师德教育的指向。
2.可以与其他教师探讨师德对教师职业的要求与效用。
学习评价
1. 判断题
(1)作为价值而存在的教师,它则更多地指向一种道德的期待和判断。 (对)
(2)大多数道德行为都是源于一种强烈的并且适当的利他或利己的欲望或愿望。(对)
(3)美德是根植于个体外部、积极促进品德和理智发展的习惯。 (错)
2. 简答题
(1)请问教师概念存在哪些矛盾?
(2)请分别介绍道德和美德的道德阶段。
(3)请简述道德和美德的区别。
(4)请思考如何才能算是在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
(5)请选取一个视角谈谈你对道德的认识。
建议:结合讲座学习作答。
3. 研讨活动
结合自身实际,我们发现由教师这份职业所带来的责任和要求几乎渗透在每位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可能是压力也可能是幸福,思考教师职业对教师个人带来过什么影响?教师应如何看待这些影响?对于这些影响应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
活动建议: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工作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联系专题学习进行自主分析;也可以通过团队研讨的方式,大家就各自的经历和经验展开探讨。请结合具体问题形成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推荐书籍
1. 檀传宝著,《教师职业道德与法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晓波等著,《教师专业伦理精神与道德修养》,上海三联书店,
2017
3. 蔡辰梅著,《小学大爱:小学教师师德案例读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