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巧辨“借物喻人”》微课程设计方案

(2014-08-01 09:14:42)
分类: 教学教案

微课程信息

主题名称

巧辨“借物喻人”

选题意图

(请在此处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来做微课程)

借物喻人是小学高年级段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有一些同学在阅读题中遇到这种写法时,不能分辨出来。

内容来源

(在此处注明选自哪本教材中的哪一部分或者其它出处)

鲁教版第七册、第八册(四年级上下册)《梅花魂》《落花生》《白杨》

适用对象

(请在此处注明学科、学段)

小学语文 高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

2、学习“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的分辨方法。

3、阅读相关材料时,能准确分辨出这种写作方法。

教学用途

课前预习  课中讲解或活动  课后辅导   其他

(请简要说明你将如何使用该微课程)

用于学生课后的答疑解惑

知识类型

理论讲授型   推理演算型   技能训练型   实验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   情感感悟型   其他

制作方式(可多选)

拍摄   录屏   演示文稿   动画   其他

预计时间

7分钟

 

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环节)

设计意图

(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或选择)

一、关联引入

最近,我们学习了这样三篇文章,《梅花魂》《落花生》和《白杨》,它们写作方法上共同的特点是运用了“借物喻人”。

从学生熟知的文章入手,降低难度。

二、明确概念和作用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那么在日常学习中怎样来分辨呢?

帮助学习者明确相关概念。

三、举例说明

比如《落花生》中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 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 到了父亲的肯定。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再比如,《梅花魂》中外祖父通过赞美梅花的精神和气节,实际上在赞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气节;《白杨》中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上在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们。

运用具体的实例说明,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具体化。

四、总结特点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 “借物喻人”文章的特点。

一是事物的特点, 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样的人。

   二是从赞物到颂人两者之间往往有关联性的句子。

总结特点,让学生掌握分辨的方法。

五、拓展应用

找找下面的文章,读一读,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茶花赋》作者:杨朔

白杨礼赞》作者:茅盾

桃花心木》作者:林清玄

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设计亮点:

(请你从教学方法、案例选取、媒体选择、互动设计、技术细节等方面来说明你的设计亮点,以便其他教师更好地关注微课程的设计细节,不超过300字。)

1、将学过的类似的文章进行一个纵向的联系,让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更加集中。

2、整个设计的环节环环相扣,符合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特点。

3、拓展阅读部分对巩固所学有很大的帮助。

 

 

 

 

《巧辨“借物喻人”》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填写说明: 该文档用于告知学生如何利用微课程开展学习,并说明与课堂教学的衔接问题等。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

2、学习“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的分辨方法。

3、阅读相关材料时,能准确分辨出这种写作方法。

二、学习资源

(提示:可选项,如有其他相关资源请在此说明):

相关阅读文章

三、学习方法

(提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请在此处为学生提出微课程学习的具体要求或建议)

在学习中注意不同文章之间的关联,总结“借物喻人”的特点

四、学习任务

(提示:请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测验或思考题列在此处)

1、学习“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的概念和特点,学会分辨这种写作方法的技巧。

2、阅读相关的拓展文章,进一步了解这种写法。

 

六、后续学习预告(可选):

注意积累相关的文章,掌握这种写作方法。

五、学习困惑

(提示:此处由学生填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