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辨“借物喻人”》微课程设计方案
(2014-08-01 09:14:42)分类: 教学教案 |
微课程信息 |
|
主题名称 |
巧辨“借物喻人” |
选题意图 |
(请在此处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来做微课程) 借物喻人是小学高年级段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有一些同学在阅读题中遇到这种写法时,不能分辨出来。 |
内容来源 |
(在此处注明选自哪本教材中的哪一部分或者其它出处) 鲁教版第七册、第八册(四年级上下册)《梅花魂》《落花生》《白杨》 |
适用对象 |
(请在此处注明学科、学段) 小学语文 高年级 |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 2、学习“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的分辨方法。 3、阅读相关材料时,能准确分辨出这种写作方法。 |
教学用途 |
□课前预习 |
(请简要说明你将如何使用该微课程) 用于学生课后的答疑解惑 |
|
知识类型 |
□理论讲授型
√答疑解惑型 |
制作方式(可多选) |
□拍摄 |
预计时间 |
7分钟 |
微课程设计 |
|
教学过程 (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环节) |
设计意图 (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或选择) |
一、关联引入 最近,我们学习了这样三篇文章,《梅花魂》《落花生》和《白杨》,它们写作方法上共同的特点是运用了“借物喻人”。 |
从学生熟知的文章入手,降低难度。 |
二、明确概念和作用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和感染力。那么在日常学习中怎样来分辨呢? |
帮助学习者明确相关概念。 |
三、举例说明 比如《落花生》中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 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认识得 到了父亲的肯定。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
运用具体的实例说明,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具体化。 |
四、总结特点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 “借物喻人”文章的特点。 一是事物的特点, 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能清楚地认识到借物要说明什么,赞誉怎样的人。
|
总结特点,让学生掌握分辨的方法。 |
五、拓展应用 找找下面的文章,读一读,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
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
设计亮点: (请你从教学方法、案例选取、媒体选择、互动设计、技术细节等方面来说明你的设计亮点,以便其他教师更好地关注微课程的设计细节,不超过300字。) 1、将学过的类似的文章进行一个纵向的联系,让这部分学习的内容更加集中。 2、整个设计的环节环环相扣,符合学生学习和认知的特点。 3、拓展阅读部分对巩固所学有很大的帮助。
|
《巧辨“借物喻人”》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填写说明:
一、学习目标 |
1、通过学习,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 2、学习“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的分辨方法。 3、阅读相关材料时,能准确分辨出这种写作方法。 |
二、学习资源 |
(提示:可选项,如有其他相关资源请在此说明): 相关阅读文章 |
三、学习方法 |
(提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请在此处为学生提出微课程学习的具体要求或建议) 在学习中注意不同文章之间的关联,总结“借物喻人”的特点 |
四、学习任务 |
(提示:请将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测验或思考题列在此处) 1、学习“借物喻人”这种写作方法的概念和特点,学会分辨这种写作方法的技巧。 2、阅读相关的拓展文章,进一步了解这种写法。
|
六、后续学习预告(可选): |
注意积累相关的文章,掌握这种写作方法。 |
五、学习困惑 |
(提示:此处由学生填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