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学教案 |
《桥》观课报告
—观课维度:学生参与度
撰写人:吴培培 刘鹏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的参与度,是指参与的人数、参与的时间、参与的态度、参与的效果等。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学生参与教学中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课堂小主人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一、研究方法
(一)观察样本
我们以赵老师五年级《桥》一课为观察样本,进行观察评析。
(二)观察工具
我们运用自制的观察量表进行观察。对教师课堂行为走向覆盖面学生应答状态与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观察。
(三)记录方法
观察即时课堂,采用手工记录方式,记录教师在被观察时段内行为走向覆盖面、学生应答情况和注意力集中情况,分别用不同的符号作出标记。以备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观察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统计
1、教师课堂行为走向对学生的关注面记录表。表中“√”标示教师教学时段中走到过。格中数字表示教师走过的次数。
讲 |
|||||||
√ 2 |
√ 1 |
走 廊 |
√ 1 |
√ 2 |
走 廊 |
√ 2 |
√ 2 |
√ 1 |
√ 1 |
√ 4 |
|
√ 4 |
√ 1 |
||
|
√ 4 |
√ 1 |
√ 1 |
√ 1 |
√ 1 |
||
|
√ 1 |
√ 5 |
√ 2 |
√ 4 |
√ 2 |
||
|
√ 4 |
√ 1 |
√ 3 |
√ 1 |
√ 2 |
||
|
√ 2 |
√ 1 |
√ 1 |
√ 1 |
√ 2 |
表3-1
2、表2是用来统计记录学生应答状态与质量和学生课堂注意力。
观察内容 问题 |
学生应答状态 |
学生应答质量 |
学生注意力 |
|||||||
积极举手 |
主动回答 |
稍欠主动 |
优秀 |
一般 |
较差 |
集中 |
一般 |
不集中 |
||
1 |
|
43 |
11 |
1 |
14 |
1 |
0 |
30 |
3 |
2 |
2 |
|
40 |
12 |
|
4 |
2 |
0 |
27 |
5 |
3 |
3 |
|
38 |
9 |
2 |
3 |
2 |
1 |
29 |
2 |
4 |
4 |
|
35 |
10 |
|
9 |
2 |
1 |
25 |
5 |
5 |
5 |
|
35 |
8 |
1 |
4 |
2 |
0 |
32 |
1 |
2 |
学生课堂参与度统计表
2、观察分析
(1)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较高。
整节课学生表现在课堂上,较专心听课,对所学的功课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以较大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教师的行为走向对学生的覆盖广度看,教师安排了八次集体朗读、一次小组讨论,全班45个孩子基本都覆盖到了,但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频率不够均匀,有六位学生课堂上表现比较积极主动,被关注到了5次,有7个学生除了集体朗读和小组讨论外没有再被关注到,一直处于听的状态。
(2)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主动发言50次,集体作答13次,自主质疑、练习
三、建议与思考
(一)本次课堂观察更多地是从观察时段内师生所表现出来的显性因素来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的。这样的分析恐怕还是比较粗线条的。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方式。显性的如举手发言,朗读讨论。隐性的如倾听、思考、默读等。我们老师一般比较关注发言积极的学生。其实,在学生学习的各种角色中,我们更要关爱“倾听者”,如何从更多的纬度,获得更准确而科学的数据,做好更深度的课堂观察和分析研究,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从观察数据来看,学生精力不集中多集中在小组讨论阶段。因此,我们要加强小组讨论交流的研究,思考如何有效组织小组讨论,才能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小组交流的实效性。其中包括:小组交流讨论时发言的顺序、小组讨论的组织(小组长的任命,小组成员的分工)、小组讨论的实施调控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小组讨论时学生的参与度。
(三)本节课有2名同学没有发言,希望赵老师以后能够通过左右手举手(举左手的表示已经回答过问题,举右手的表示还没回答过问题)的方法来进行课堂学生参与度的自我观测。
总之,能够让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也是一种教学机智,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关注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还需要我们以后好好研究,认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