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教学策略的思考

(2013-06-26 20:23:37)
标签:

发展状况

教学经验

途径

就是

环境保护

教育

分类: 教育手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作文教学策略的思考

                              ——今天,我们怎么教作文

习作教学,几人欢喜多人愁。校园里更多的是因为习作而焦头烂额,愁眉不展的老师和孩子。老师习作教学的基本操作流程为“读提示,确定习作内容——读范文,交流写作方法——学生习作,教师巡查——老师独立批改——学生看看分数”,这一流程是广大教师最常用的最习惯的教学模式,其他模式也有老师在尝试,但是不常用。

我们语文教师是习作指导者、评价者,同时,大部分教师也习惯成了学生习作的旁观者。很多语文老师从来不亲自写一篇文章,偶尔为学生提供的范文也是网上下载来的。久而久之,老师自身的写作能力逐渐退化,自然指导学生习作的能力也高不到哪里去。这也是习作教学模式单调单一的原因之一。 

那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解决策略是什么?我认为首先还是要回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去寻找答案,认真阅读理解中有关习作的要求,才能找到解决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已经 10 年有余,被誉为语文老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宪法”。按照常理,所有的语文老师应该依照此法开展工作。但是,事实上,有80% 以上的老师基本不知道《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要求,这次2011年版课程标准又出来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好好地去学习,依照课程标准来开展工作。下面,我就从四个方面跟大家一起学习。

一、仰望课标

仰望意味着敬畏,仰望意味着信赖,仰望意味着追随,追随需要深度阅读。

(一)写作的课程总目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课程总目标第8条)

(二)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写话)目标: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习作)目标: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习作)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三)写作教学建议: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2.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4.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5.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6.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

7.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

(四)写作教学评价:

1.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2.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3.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察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

4.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5.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

    

前面我们所讲的目标、建议、评价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总目标:具体明确,文从字顺,表达自我。

阶段目标:

    1.有兴趣,乐观察,善想象;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学会写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

    2.有自信心,留心观察,乐于表达;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学习修改,学会引用,保证习作数量。

    3.目的明确,留心观察,积累素材;多种文体,得体表达;自我修改,同伴互改,写作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建议: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降低难度,提高信心;真实、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修改中学会修改;读写结合,说写结合;提笔就是练字时;多交流,多展示,多评改。 

教学评价:多元评价,关注兴趣和书写,关注习惯,关注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关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注重展示交流,积累写作成果。

总的一句话就是: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让写作成为习惯。

二、感悟教材(以三年级上册教材为例)

 

人教版习作训练内容一览表(三年级上册)

单元

习作内容

参考材料

训练具体要求

 

1

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

口语交际

先说后写,能围绕中心,选择自己有意义的课余生活,完整地写下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2

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

《灰雀》《小摄影师》

学习通过一件事情写人,通过观察描写人物动作、语言,把事情写清楚。读给那个人听。

 

 

3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

《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一幅秋天的画

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从色彩、声音等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想象来写景。读给同桌听,把习作和画贴在教室里。

 

4

写一则观察日记

《花钟》《蜜蜂》

口语交际

要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要写自己最想写的。写好后读给同学听。

 

5

写写祖国的传统文化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通过搜集资料,互相交流,把最想告诉大家的传统文化整理成文。写好后大家交流,选出好的装订成文集。

 

6

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

《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口语交际

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

 

7

编童话故事:任选几种动物作为主人公,编一个故事。

《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几种动物画像

借助动物图象,展开想象,编写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写好后读给大家听。

 

 

 

8

自由写:可以写各种各样的人或事,可以写自己喜欢的景或物,可以写自己的快乐或烦恼……

 

写的时候,要把想表达的意思写清楚。写完后,把不满意的地方改一改。

本学期习作训练要点归纳如下:

1.能不拘形式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学会观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3.大胆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4.先说后写,乐于交流分享。

三上习作教材特点:

1.读写结合,模仿起步:

写作的内容与同组中的课文有关联,使得同组中的课文都成了优秀的范例;

2.重视展示和交流:

交流的方式除了读给不同的人听,请别人提意见修改,还有装订成习作集或者把作品展示在教室里等。

总而言之,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是课程,课程是一段旅程,是我们用脚走出来的路。只有方向对了,我们才能到达那个该去的地方…… 

三、聚焦实践

★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有趣+容易 

★习作素材从何而来?(生活+阅读)

★你能为学生写作提供哪些帮助?(唤醒+激励+亲自写)

课例1:苏教版二上识字

秋天到了,一群骏马在草原上奔驰。(叙述)

    它们跑得多快啊!(议论)

    我什么时候才能到草原上去看一看呢?(联想)

课例2:小儿垂钓(课内阅读)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垂钓》之学生课堂日记选编:

201252日 星期三 骄阳似火

 “别说话,别说话 

四(3)班 罗程迈

在一个凉爽的午后,大诗人胡令能准备出去走走,顺便寻找写诗的灵感。

突然,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儿出现在他的视线里。于是,诗人停下脚步,一直静静地盯着那位小孩儿,只见小孩儿手上拿着鱼竿和鱼饵,快步走到莓苔旁边,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然后,挂上了鱼饵专心致志地钓起了鱼。 小草遮映着他的身影,再加上红的花,绿的草,鹅黄色的柳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一切显得格外好看。

不一会儿,远处来了一位过客,他问正在钓鱼的小孩儿:“小娃,你知道从哪走可以最快到达知县家吗?我是他远方的表弟。”小孩儿听了不作声,朝客人招了招手,好似在说:“别说话,别说话,你走到我这来,脚步轻一些,别吓跑了我的鱼。”

看到此情此景,诗人诗兴大发,一首大作脱口而出: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201252日 星期三 阳光灿烂 

“走开”还是“过来”

四(3)班 杨雨琪

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小儿垂钓》中有句诗: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意思有些难懂,好几个同学都说不清楚。

王老师灵机一动,让我们围绕一个问题展开了辩论——“路人借问遥招手”是招手叫大人过来,还是走开?为什么?

经过激烈的辩论,我认为“路人借问遥招手”是“过来”,理由如下:

1.因为当地的人对待远方来的客人都会很热情,所以不会叫路人走开。

2.因为小孩远远地就连忙招了手,小孩相信路人已经知道自己在钓鱼,所以会悄悄地走过来。

3.因为小孩想叫先把路人叫来,等那快咬钩的鱼儿上钩后,再回答路人。

4.因为小孩怕吓跑鱼儿,所以不敢马上回答,只能招手叫路人过来。

 

课例3:开心生活,从阅读开始(课外阅读)

课例4傻子读书法(绘本阅读)

课例5一报知天下(贴近生活)

课例6:看漫画写感受 (课内习作)

《看漫画写感受》教学方法:

1、让学生明白漫画同故事性图画的不同之处:画家是从生活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批评、讽刺或揭露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体会作者的用意:让学生看懂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人挥舞着斧子砍大树,一只啄木鸟站在他肩上,愤怒地望着他那向木头一样的脑袋。作者意在讽刺那些不懂得爱护树木,不懂得环境保护的“脑袋有虫”的人。

3、弄清楚漫画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说说漫画中主要有哪些人和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弄清楚漫画的主要内容。

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到底“虫”是在木头里还是在这个人的脑子里?使学生懂得只有少一些砍伐、破坏,多一些保护、扶植,才能确保人类家园的葱绿和长存,才能与周围环境保持和谐。

四、反思再出发

反思一:你的学生拥有着怎样的生活?与你有什么关系?

反思二:如果老师写作水平有限,学生水平如何提高?

反思三:作文教学困难重重,你干了些什么?

只有善于反思,才能找准自己的路,才能取得进步。经过了这一次的培训学习,再总结自己的的教学经验,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亲自指导学生的作文过程,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尽力帮助解决学生面临的困难。我们教师也应该同学生一起写作文:教师下水作文,是最重要的备课内容;教师下水作文,才能体会学生习作的甘苦;教师下水作文,是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习作的前提。 

“理论是灰色的,只要实践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是呀,“实践出真知”一点也没有错,再好的认识,看似再完美的理论,不经历实践的洗礼,就不可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我们要敢于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主观认识,在实践中得到教训,从而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中,改造世界,提升自己,才能教出更好更优秀的学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作文评改课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