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案
(2009-11-26 11:01:00)
标签:
习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五年级教育 |
五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稳定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习惯,努力形成良好校纪校风,树立学校良好社会形象,经学校研究决定继续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新建路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现作如下决定:
一、严格规范学生的有关行为。
1、整洁入校。学生入校时,不分年级、不分高矮,在校门口整理仪表入校。任何学生不得在校门口逗留、买东西。
2、上下楼梯。学生上下楼梯一律靠右走。楼梯使用严格按照《学校关于上下楼梯的规定》执行。
3、课间活动。学生课间、午间要做健康有意义的活动,不得做危险性游戏,不得追逐打闹。各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开展健康有意义的活动。
4、集散。集合广播一响,各班应立即组织整队,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学校操场,做到静、快、齐。无教师带领学生不得进入学校操场。放学学校不统一集合,但各班也要在老师的组织下,整齐有序的排好路队走出校园。
5、到校、离校时间。早晨学生进校不得早于6:45,学生到校后除当天值日生外都要自觉早读,不准在校内、教室内打闹、玩耍。放学后,任何学生不得在校内逗留(留下辅导的学生除外)。节假日,无特殊情况任何学生不得到校。
6、环境卫生。卫生每天早晚各打扫一次。早上打扫室外卫生,下午打扫室内卫生。班主任要做好分工,落实到人。要做到门窗玻璃无尘土,室内外无废纸、杂物,室内桌凳摆放整齐,凳子一律放在课桌下。早晨,值日学生要坚持早到校,在早读课前打扫完毕。
7、入厕问题。在厕所不拥挤打闹,做到“大便入坑,小便入池”,不随地撒尿。
二、教师的工作纪律及职责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为保证学生行为规范实施到位,现对教师有关工作纪律规定如下:
1、考勤。早晨、下午教师实行签到制,执勤校干负责监督。中途教师因事离校,要向学校负责人请假。半天或半天以上要按请假规定履行相关手续。
2、全员参与。学校领导、班主任以及所有任何教师都要做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者、管理者,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己任。
班主任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即行为习惯养成周)中,要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校规。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宣传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可使学生指导、熟悉校纪班规。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
所有教师都要积极配合班主任的工作,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如:上课前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下课后及时提醒学生认真摆放好桌椅等等。
2、值周教师。值周教师要认真负责。早晨下午均要提前30分钟到校,在校门口负责学生有秩序的进校。要加强课间巡视,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处理突发事件。重大情况要及时向学校负责人汇报。要记好《止马中心小学到校、课间纪律、放学一日常规检查记录》。
3、眼保健操。上午第二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的教师眼必须认真组织指导学生做操,不得拖拉。等眼操完毕后方可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