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里,
游了些故地, 见了些老友, 原本微澜不起的静谧生活, 悄悄融入了些悠远的思念, 温暖着秋凉乍起的夜.
以前朋友见面, 合影留念是小小的奢侈,
必要有人特地带个相机, 之后还要洗印出来, 有机会时得上一张, 不知不觉就保留到现在.
如今旧友重逢, 再合影时, 眼前全是各式手机, 方便之极, 而且立即分享到朋友圈, 好友群,
没有距离感和时空差别. 倒是相机, 似乎仍是奢侈, 一大群人里还是没有几部, 不是没有,
而是和手机功能重叠, 特特地带上, 确实有点麻烦. 虽然我固执地认为, 相片的质量肯定是相机照的好很多, 更有保留价值,
但我也不无感叹手机的方便实用.
这大概就是快餐存在的必然性, 而且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
单从饮食上,
我会觉得即使是一碗清水煮的西红柿鸡蛋面都要好过一块炸鸡,
一个三明治, 但我却并不反感快餐.
这应该源于它的方便快捷和特有的亲民文化. 那些年在外奔波的日子, 冰天雪地的寒冷中,
麦当劳的餐厅就像是路边的家, 一杯咖啡一个汉堡,
尽管我不崇尚这种食物, 但我感恩它们在那些时候带给我的温暖和慰籍. 现在已经很少在外喝咖啡,
但麦当劳的咖啡是少数觉得还顺口的, 甚至有些亲切.
如今的微博微信应该算是文化快餐了,
寥寥几句话, 传递着信息情绪喜怒, 反馈着褒贬支持非议, 有时也不无深刻哲理和思想火花.
我亦不反感, 闲闷时也会唠叨翻看, 晒晒心情琐碎, 是那种不求天长地久, 但求曾经拥有的随性.
但真正有趣的, 还是捧一卷书本, 伴着纸香, 玩味着文字在心间划过的浪漫, 有种齿颊留香的欢愉.
一如我写博客, 总会有很多的思索, 快不得, 每每回看, 才会共鸣良久. 这算不算超级自恋啊
?

鲜花入肴, 便是饮食中的浪漫, 需要些心思和兴致. 今年我的菜园里种了些西葫芦南瓜之类的瓜果, 每天数朵黄艳艳的花儿朝开夕落,
如此落败了岂不可惜. 于是心生怜悯, 收拾起来, 伴入菜肴, 权且添一缕清香.
早餐饼, 小时候妈妈常做, 一捧清水调些许干面, 成一碗面糊, 在平底锅上缓缓一转一烙,
两面微焦, 轻薄软糯, 或甜或咸, 是儿时的美食记忆.
结婚后发现婆婆也做, 面糊里撒些葱花, 烙出来有种油葱的香, 粘着酱油醋汁吃, 称为摊片儿.
出国后知道法国人也有这个吃法, 用牛奶调面糊, 加糖做甜口, 浇枫糖或巧克力汁, 有时还配冰激;淋, 或浇些酒烧一烧
, 称为可丽饼.
相声里有钓鱼的故事, 渔夫出发前要吃两张糖饼. 于是老大去钓鱼的清晨, 我就做几张这样的早餐饼,
摘几朵带着露水珠的鲜花, 饼香四溢, 寻常间的美好!

葫芦花早餐饼:
原料: 面粉一杯, 鸡蛋一个, 葫芦花若干朵, 盐一小撮,
现磨的黑胡椒一点点, 牛奶适量
做法:
1, 葫芦花(或南瓜花)去掉尾蒂和花蕊, 洗净, 手撕成一寸左右的宽条, 备用.
2, 面粉, 盐和现磨的黑胡椒放大盆中, 混合均匀, 一点点加入牛奶, 并用打蛋器按一个方向搅匀,
加一点牛奶就要搅一搅, 直至面糊呈比较浓稠但顺滑的状态, 再将鸡蛋打入, 搅匀. 放入准备好的葫芦花, 轻轻搅拌. 如果面糊过稠,
可加些牛奶调节.
3, 平底锅大火烧至温热, 转小火, 刷薄油, 放一汤勺面糊, 慢慢转动锅,
使面糊在锅内摊开成薄饼状, 用硅胶铲轻轻翻动饼边, 翻面, 待两面微微焦黄, 就好了, 这样每面大约一分钟左右. 各家炉火不同,
自行掌握.
4, 烙好的薄饼, 可浇糖汁, 沾醋汁, 抹清酱, 卷菜叶, 或配烤紫菜, 百搭不厌,
各取所需
.
南瓜已经长大了
西葫芦也开始收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