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杨猫那儿看到了这道梅干菜卤蛋, 正好家里有点梅干菜要赶紧吃, 就做了一些. 我觉得第一步白水煮蛋时间不要太长, 有五分钟就够了.
只要能敲破蛋壳而蛋液不流出就行, 反正还要放到卤汁里继续炖. 一次不要做太多, 尽量不要放冰箱, 室温下的鸡蛋最有味道.
卤汁可以重复用几次, 所以很方便卤新的鸡蛋, 只是一定注意每次都要煮开多炖一会儿. 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做鹌鹑蛋, 早餐配面包,
很方便又有营养.
我一直很喜欢吃煮鸡蛋, 就是白水煮的那种, 有过一次能吃七八个的记录. 那是在我十一岁那年,
得过一场病, 住医院住了两了月, 休学休了一年, 够能折腾的吧.
回想起来,
那天我好象正好扁桃腺发炎没上学. 下午的时候和外公在家包饺子准备爸妈下班回来的晚饭. 当时只发现腿上出现了一些像蚊子咬的红包,
腿脚都有点肿胀. 直到妈妈回来才发现不对, 赶紧去医院. 医生说是急性肾言, 直接就留在医院了. 居然一住就是两个月. 我倒是挺美,
不用上学了, 每天有一屋子的小朋友一起玩. 可是辛苦了爸爸妈妈, 每星期三次下了班就来看我,
家里还有也不是很大的哥哥和更小的妹妹等着吃饭. 当时应该是十月十一月的时节, 天气已经转凉了. 妈妈常常是天黑了来,
陪我到探视时间结束. 每次来都会给我带些好吃的东西. 那时我最盼望的一是稻香村的起酥, 再有就是白水煮蛋了.
探视的时候基本就是妈妈和我说说话, 再和别的家长聊聊各自孩子的治疗, 而我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专注在了妈妈带来的那些食物上.
一次妈妈给我带了十个煮鸡蛋, 我一气吃了五个, 妈妈说消化不了, 让我第二天再吃. 但我还是等妈妈走了以后又吃了两三个.
我对白水煮蛋情有独钟的印象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事隔这么多年,
却仍是常常想起. 但更多回味的已不是鸡蛋的味道. 时时忆起的是妈妈奔波而来时略带的倦容和看着我没心没肺地大吃大喝时的安祥和满足,
还有每每我生病时父母的关爱和焦虑. 如今我也为人父母, 越来越理解这份关爱. 便更加质疑我远离家乡的决定的草率和任性.
老话说父母在不远行, 很多朋友都开始回归了, 可这样的决定于我又变成了一种奢侈.
前两年爸妈来看我,
那时我的一切都还处于新环境下的初始阶段, 精神和情绪都在重压下变得脆弱和麻木. 种种的羁绊和牵扰, 总觉得没能好好陪伴父母多转转,
四处走走, 让他们在那个假期过的更惬意和满足. 如今我再想弥补这份遗憾时, 他们却因为年纪的关系已没有决心再做这样的长途跋涉了.
那个夏天成为了我心头永远的憾事.
不伤感了,
尝试一下这个梅干菜卤蛋吧. 尽量把我们的生活经营得更有滋味一点, 就像在平常的白水煮蛋里加点味道一样. 平淡的生活里多些满足,
就会少些遗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