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小记】庄子的才与不才
(2019-03-05 21:34: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小记 |
【读书小记】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这是《庄子·山木》开篇的一则寓言,大意是一棵树因为不中绳墨得以保全,一只鹅却因为不会叫成了盘中餐!弟子就疑惑了,问庄子做人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呢?庄子说做人要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
初读这篇寓言,总搞不明白庄子所谓处于有用无用之间是什么状态。儒家有所谓的中庸之道,程颐解释为“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是不是也有点处于有用无用之间的意思?
由此发现,在为人处世的方法论上,道家和儒家竟然不谋而合。只不过儒家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事功。道家修身的目的则是合于道,至于世俗的功业则是修身之后自然而然的副产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