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小记】庄子的才与不才

(2019-03-05 21:34:3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小记

【读书小记】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这是《庄子·山木》开篇的一则寓言,大意是一棵树因为不中绳墨得以保全,一只鹅却因为不会叫成了盘中餐!弟子就疑惑了,问庄子做人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呢?庄子说做人要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
  
初读这篇寓言,总搞不明白庄子所谓处于有用无用之间是什么状态。儒家有所谓的中庸之道,程颐解释为“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是不是也有点处于有用无用之间的意思?
 
 问题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位置,是长期形成的客观事实,不可能处在有用无用之间,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在有用无用之间转变。那么庄子的意思,我想应该是虚己以待,顺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依循内在的本心,做当时应该做且能做的事即可。我们不妨学学宁武子,按照儒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原则,做到“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

由此发现,在为人处世的方法论上,道家和儒家竟然不谋而合。只不过儒家修身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事功。道家修身的目的则是合于道,至于世俗的功业则是修身之后自然而然的副产品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