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油村与西调
标签:
北油村刘书阁西调非物质文化遗产 |
分类: 原创文字 |
曲周南边十五里地,有一个村庄,就是北油村。
据《曲周县志》记载,明初吕赵等五户人家,迁到此处建村,以榨油为生,所以叫油村,为区别东南面的南油村,故称北油村。
北油村附近的十里八村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北油村的西调,甜水庄的乱弹,能在街上跑着玩,不听司寨四股弦。甜水庄在北油村南边一里地,司寨在北油村西南十里地。西调,乱弹,四股弦曾经都是邯郸地区非常流行的戏曲剧种。从这句顺口溜里面就能知道,以前的那个年代几乎村村有自己的剧团。
西调之前称为泽州调,泽宫调,或有直接称为“泽州”的,解放初期,赵树理定名“西调”。据永年名关的西调老艺人薛银聪讲,北油村的西调班是刘书阁成立的,主要演员有臭妮(生),五新保(小生),落窝鸡……另据村民讲,还有保泰(旦),乐队有张林等。目前所知,村里这些演员全为男性演员,曾经演出由京剧移植过来的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等。村里西调班社解散后,部分演员去马骡店西调剧团随团演出,臭妮在《反西岐》剧中曾担任主要角色黄飞虎。(薛银聪与刘书阁之子刘筱林是拜把兄弟)
北油村西调班社的发起者刘书阁,曲周白疃店人,因其很小成名,所以观众称“不点”,意为小不点,不大点,师父是山西籍演员张魁(艺名满脸,净行)。刘书阁在家行六,小名六元,唱腔受到村民的喜爱,所以村民也称“六元西调”。
前一篇:2018国庆影像记忆
后一篇:永年西调磁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