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33)投射性认同

标签:
防御机制精神分析心理学投射性认同 |
分类: 扎马步 |
7月31日,心理食堂
曽奇峰:精神分析基础课之42
1.
"投射性认同"是客体关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克莱因提出了这个概念,比昂则延伸了这个概念。有人把"投射性认同"在心理学里的地位,比喻成哥白尼的地心学说在天文学中的地位,或者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生物学中的地位。
2.
其他类型的防御机制,是指发生在一个人的内心里面的自我保护的机制;而"投射性认同"几乎是唯一的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防御机制。
3. 投射性认同的三部曲
然后,A投射的内容诱导B以限定的方式做出反应。
最后,B在这样的诱导之下真正地做出反应。
4.
元信息(Meta-Information):包括语言、表情、姿态等等所有的这个人身上的东西所传达的信息。
5. 投射性认同的四种类型
(1)依赖投射性认同
A向B传递过去的元信息是"没有你,我活不下去。"B被A诱导出来的反应就是要照顾他。
比如,某次曽奇峰出去讲课,某个女学员三次举手提问同一个问题。这位女学员是某所高校的专职心理咨询师,她遇上一个来访者。每天,她都会担心这位来访者的安全,不得不白天为他做咨询,晚上再打一个电话确认他的状态好不好。即便现在她在千里之外听课,也还是担心那位来访者的安全。这就是一个"依赖投射性认同"的例子,而且她还把她与来访者之间的那种状态,转移到了她与曽奇峰的关系上(三次提问同一个问题)。
当我们在与某个人的关系中间,产生了不得不做自己不愿意做的某件事的感觉时,就很有可能处在投射性认同的状态中间。
"依赖投射性认同"多半发生在有依赖性人格障碍的病人身上。一个人如果在童年的时候得了哮喘,他成年之后患依赖性人格障碍的可能性会非常大。
统计显示,国内有200万~300万儿童哮喘病人。每当气温下降的时候,儿童医院就排成长队,数以百计的孩子,因为支气管哮喘,在儿童医院接受药物治疗。曽奇峰认为,这些孩子同时也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在心理动力学的框架里面,一个孩子如果频繁地发作儿童哮喘,有可能是妈妈对孩子的爱过多,给予的情感的浓度也过高,以至于引发了精神与身体的双重窒息。
(2)权力投射性认同
A向B传递过去的元信息是"没有我,你活不下去。"诱导出B必须要表现出他的无能。
中国家庭教育的悲哀就是,孩子除了学习之外,一无所能。如果在博士之后还有更高的学位,也许他们会一直待在象牙塔里,读成勇士、壮士、圣斗士……最后以烈士学位结束。
现在中小学在校的人数是2亿,其中5千万是差生,95%的人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是因为心理健康的问题。他们在与父母的关系中间,极大地压抑了自己在学习上面力比多与攻击性的释放,这就导致了他们学习上面的无能。
(3)色情的投射性认同
A向B传递过去的元信息是"我能让你性满足。"B被A诱导出来的反应就是兴奋。
(4)牺牲的投射性认同
A向B传递过去的元信息是"你欠我的。"B被A诱导出来的反应就是赞美与服从。
6.
"投射性认同"是制造两个人之间非常深的纠缠关系的防御机制。
街头一个傻子说:"我打架最厉害,没有人打得过我。"正常人会自动地想:"他只不过是头脑有问题而已,我不跟他较真。"也就是说,傻子投射过来的信息是"你一定要跟我打一架!"而正常人可以不在他的投射性认同中间。但是,一个更傻的傻子呢,他可能会被卷入到这样的关系中间,他会觉得:"你说你是天下第一,那我岂不是做不了天下第一了?不行,我要跟你打一架!"于是,人们就看到两个傻子纠缠到一起去了。
7.
"投射性认同"是前俄狄浦斯期的问题,或者更准确一点,是肛门期的问题,涉及到控制与反控制。如果一个人频繁地使用投射性认同的防御机制的话,我们就要考虑他有可能处于人格障碍的诊断中间。
8.
面对对方投射过来的信息,觉察之后,就可以说出:"你投射你的,而我不认同。"
9.
有些人并不是跟你过不去,他只是在用自己特殊的或者原始的方式跟你交流而已。比如,无法表达自己有多痛苦,就用让你同样痛苦的方式来告诉你。
前一篇:精神分析(31)退行与升华
后一篇:精神分析(34)治疗中的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