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2020-07-17 16:59:05)
标签:

读书

回忆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农村。1942年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考取公费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进修油画,1950年返回国内后,曾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后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晚年他在《吴冠中全集》全集自序最后写道“夕阳晚风,留下这套画集,目送飞鸿。”

我在观赏《吴冠中全集》时看到好多幅上世纪七十年代,吴冠中在下乡劳动的三年期间,创作的好多农村题材作品,在他眼睛看到的,哪怕是一棵小草也是美的。

他的文字也记录了这段经历。

 “那年月,我们学院全体师生在河北农村劳动,背朝青天,面向黄土,视野局限在庄稼地里,而且从早到晚都干活,没有空闲的手去触摸绘事。后来偶尔有休息日允许作画了,但突然的空隙里长不出艺术来,画什么呢!我慢慢苏醒,触动情怀了。每天傍晚便到村边、地头来回转,仔细观察那抬头看惯了的平凡景色,那些庄稼、小道、野草……并非老样子,她们天天变,她们在生命历程中原来也是非常紧张的,她们的多样体态从来不重复出现。青高粱、红高粱、玉米、丝瓜、棉花、野菊……。”

“没有画具材料,设法凑合,我买了一元多钱一块农村简易黑板,刷上胶就在上面作油画,借房东的粪筐作画架。我有一组农村庄稼风景画,如高粱、玉米、冬瓜……就是在粪筐上画出来的,同学们戏称我为‘粪筐画家’!”

“河北农村不比江南,地形比较单调平淡的,不易找到引人入胜的风景画面。”

“对土里生长的一花一叶倒都很熟悉,有了亲切的感情,我画了不少只伴黄土的野花。有一次发现一块体型不错的石头,照猫画虎,将它画成大山,组成了‘山花烂漫’,算是豪华题材了!”

那年代在河北农村李村下乡,好多油画以李村为题材。

在这组农村题材油画作品中有二幅曾在前些日子的邮票上出现过,就是《瓜藤》和《高粱和棉花》。

1989~1990年,《瓜藤》曾在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基金会主办“吴冠中——一个当代中国艺术家”展览展出,在旧金山、伯明翰、堪萨斯、圣约翰、底特律五城市博物馆巡回展出。

2002年,在香港艺术馆主办的“无涯惟智——吴冠中艺术里程”展上展出。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吴冠中自己也说:“那幅瓜藤也是诞生于粪筐的娇儿。冬瓜地里形式多样的海洋:藤藤穿插,说不清是勾心斗角呢还是拥抱缠绵;多少嫩芽在争夺生存的空间,拼命往外窜,吐着长长的卷须,势如蛟龙;别以为叶总只穿一套单调的青蓝衣裳,而俯、仰、转、折,千姿百态,虽全不打扮,却处处显示身段之风韵;花朵、花蕾,淡染鹅黄,是青蓝世界里飘扬的旗帜,是翡翠田园里镶嵌的珠宝;幼小的稚气的瓜,胎毛未干,花萼犹存,还连着母亲的脐带吧……

我读这冬瓜地里的篇章,并非一次就读完读懂的,我每次傍晚下工后读几句,读几页,读几段,读完一星期,盼到一个自由的星期天便背着粪筐钻进去记叙心得笔记。不是笔记,只是一幅画面,因此我费力地归纳、综合、组织,挑选角色与营建家庭同时进行,同样困难。一对并蒂的花蕾被几条昂首吞吐的龙蛇簇拥着升腾,而垂挂的幼瓜并不因而失宠、气馁,她的分量足以平衡了画面。”

还有就是《高粱和棉花》也在2002年的香港艺术馆主办的“无涯惟智——吴冠中艺术里程”展上展出过。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吴冠中对《高粱与棉花》这幅画的创作过程这样介绍:“ 粮食是我的图腾。南方的水稻和小麦个儿都矮,北国的高粱高高挺立,显得风姿绰约,而且威武。下放劳动,种过各种庄稼。看高粱从幼苗而青春,满身苍翠,秋,通过艳妆,赤红的脑袋在蓝天摇曳,实是一种骄傲。其时相邻的棉桃绽裂,白花遍野。因为自己参加劳动,也共享了收获的欢乐。假日,在地头用油彩抱着写生熟透的高粱,秋风吹来,展示了孔雀开屏,我的图腾原来具孔雀之华丽。”

20086月,吴冠中将此画无偿捐赠上海美术馆永久收藏。此作品的局部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还有一些粮食作物的油画作品,如

《麦熟》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高粱》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瓜藤》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胡萝卜花》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玉米》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野菊》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山花》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李村树一》和《李村树二》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吴冠中还画了老百姓的庭院,如《新居》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柴扉》中的院门是用比较粗壮的柴枝绑起来的,每次进出时都要把这柴门一边端起来,才能打开,所以大部分人家的柴扉都是半掩半开状态。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有意思的这幅院子里的《丝瓜》,丝瓜藤缠绕在晾衣绳上,晾衣绳的另一端是主人晾晒的毛巾和小片布拼缝起来的褥单,也是在那物资缺乏年代真实的写照。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还有一幅《麻雀》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画家在《文心画眼》中对这幅《麻雀》讲述过创作描写:“放逐生涯,日日背朝青天,面向黄土,那    岁月,那是景色单调的华北平原。偶遇一丛野林,秋来黄叶落,枝头见麻雀。成群麻雀,却瑟瑟地、默默地栖止枝杈间,没有噪鸣。它们噤若寒蝉,难道也怕批判,它们的祖辈曾遭史无前例的灭种之灾,只未有文字记载。枝是线,雀是点,点、线入画,但油画之技谁人示范过表现枝头麻雀。我躲与角落,悄悄写生,心情紧张,辛雀们并不飞去,似乎乐意有人引它们入艺术天堂,金黄色的油彩天堂。”

我北京念书期间,也在农村待过很长一段时间,对北方农村生活太了解了。虽然不会画画,也没有相机记录,但密云山区的生活还是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中,记得房东门前大槐树底下的碾子就和吴冠中画的碾子一模一样的,画中碾子后面的石屋,就像密云的石屋。而吴冠中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创作出那么多浓厚乡土气息的优秀作品,百看不厌,值得欣赏。

一幅《碾子》,吴冠中题:体重,千年被利用。今日闲憩,谁问世道今昔,幸与小窗相伴,方与圆,两情欢。

欣赏吴冠中的农村题材油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