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2021-06-11 20:12:56)
标签:
文化中考语文 |
分类: 中考语文 |
2021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1分)
彰显英雄气概和人性本真
——读邱华栋系列武侠小说《十侠》
孔立文
铁肩担道义,仗剑走天涯。侠义精神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家国情怀,是一种牺牲自我成就他人的精神追求,也是艺术家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和故事基因。近日,由著名作家邱华栋创作的历史武侠系列短篇小说集《十侠》,把侠义精神放在中华民族绵延两千多年关键节点的历史事件中,以富有艺术张力和哲学意蕴的细腻笔触,通过个人化叙事和纯文学书写,为我们呈现了多个隶属于不同朝代的基于“正义”、“道义”以及“情义”之上的侠客英雄。
舍身取义,回归侠之本色。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侠之所以为侠,就在于他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在《击衣》中,作家以第一人称侠士自身为视角,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惊心动魄的悬念设计,对比反复的情感铺陈,明暗交织的结构布局,充分发掘人物幽微复杂的内心世界,让先秦著名刺客豫变得有血有肉立体可感,把“士为知己者死”那种忠贞信仰与豪迈激昂演绎得淋漓尽致。侠士行事的准则是义,其行为方式也必须符合道义伦理。《击衣》中有一个细节,豫让第一次刺杀赵襄子时,因赵襄子如厕不忍动手而错失良机,这个看似不经意的点,恰恰印证了豫让磊落坦荡的侠士风格。“我死了,可我的名字将永留人间”,豫让击衣完美地诠释了古代侠士视名节如生命的气节操守。古代侠客不畏生死,潇洒飘逸,时刻准备为正义、忠诚、信念和祖国奉献一切。正如唐代诗人李德裕在《豪侠论》所言:“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在《刀铭》中,师父送给自身为刀客陈阳的“我”两个字,即“显”和“隐”。“作为刀客,该你露头的时候,要匡扶正义,要为民除害,要分忧解难。”陈阳对此铭记于心。因受汉桓帝亲信中常侍单超所托,陈阳作为线人隐于卫尉梁豪身边,并最终里应外合发挥关键作用,一举拿下把持朝政且试图谋反的梁氏家族。
大道至简,探究生命原态。古代的侠客,其实内心是简单的,无欲无求的,他们淡泊名利,远离功名利禄,凡事顺其自然,向往纯真质朴,追求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如果不是遇有不平之事,侠士一般不轻易出手,不到万不得已,他们甘愿隐忍,不惜忍辱负重。只是他们一旦出手,那便是豁出身家性命。这一点在《龟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龟息功,就是像乌龟一样呼吸。一呼一吸,一吸一呼。”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人,却在极力倡导慢生活和极简主义,这不正是渴望回归生命本源的鲜明写照吗?就像小说中的秦始皇,为了不切实际的长生不老,派人到处寻访仙人仙药,又是迷信风水大兴土木,又是炼制不死仙丹,到头来反倒为其所害,提早丢了性命,终究归于尘土。“天乃道,道乃久。”作品中每篇小说基本上都蕴含着这一朴素的人生哲学。《易容》中的独行侠孟凡人,虽有易容术之奇功,但他更憧憬做一个凡人,一个依如自己名字一样的凡人。但面对背叛汉室的逆贼王莽,他甘愿舍生取义,冲破层层关卡智擒反虏,且在事成之后远走高飞,归于平凡,隐身乡野。在《刀铭》的结尾,作家写道,“我必须隐藏起来,就像我曾经出现过一样。”《龟息》中也有着类似的表达。“乌云翻滚一阵子之后,往往要云开雾散,天空会逐渐明亮。所以,在晦暗的时刻要有耐心。”诸如此类,这种富有哲学思想的句子俯拾皆是。另一方面,小说语言简洁明快,文字风格与侠士品性相契合,这也使得整部作品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一种多维的审美向度和人文意蕴。
心之所向,唤醒人性本真。“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侠客自古就是人们心中的精神偶像。不论《击衣》《龟息》《易容》《刀铭》《琴断》,还是《听功》《画隐》《辩道》《绳技》《剑笈》,武侠系列小说《十侠》以文学的视野和张力,从多个角度和不同侧面,还原历史细节,赋予人物温度,复活侠之原貌,无疑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于侠义精神的向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士的故事带着一抹壮烈的悲色,但侠士的精神却仿佛一道闪亮的光,飒然而至,清白自在,始终让人们对美好世界充满了热诚期盼。实际上,侠士虽然身怀绝技,但他们同样也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不过是比普通人多了一份心怀天下的情怀,以及一身正气的铁血担当。所以,我们每个人灵魂深处都有侠义的一面,正如《十侠》所呈现的,侠义精神是人们内心世界珍藏的一片净土和一块界碑,是人人憧憬的纯粹信仰与精神皈依。中国人历来对于英雄主义的崇拜,让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液里流淌着一种叫作侠义的基因,物质现实的蒙蔽或许能让这种豪情一时消减,但这种侠义精神永远不会消失。新时代的侠义精神绝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自我陶醉,而是对于“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以及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扶危济困的一种社会责任感。也正因如此,真正的侠义精神经过千年延续仍有其现实价值,并且一定会在历史的扬弃中不断发扬光大。
(选自2020年12月14
1.作者对武侠小说《十侠》总体评价是:彰显英雄气概和人性本真。(2分)
2.文章从几个方面评价武侠小说《十侠》?怎么评价的?
(3分)
四个方面(1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指代什么?(3分)
也正因如此,真正的侠义精神经过千年延续仍有其现实价值,并且一定会在历史的扬弃中不断发扬光大。
新时代的侠义精神绝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自我陶醉,而是对于“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以及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扶危济困的一种社会责任感。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侠”之所以为“侠”,就在于其把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这与《鱼我所欲也》中“舍生而取义者也”的观点一脉相承。
B.
C.
D.侠义精神在《水浒传》中的体现就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如宋江、戴宗被押赴刑场。千钧一发之际,李逵神兵天降,先于晁盖一伙动手,晴天霹雳一般杀将下来砍翻刽子手,如入无人之境。吓得蔡九知府一伙四散奔逃。
解析:D选项错误,不是地点的问题,而是李逵在逃跑的过程中杀害了很多围观的平民,这是土匪行为,不属于侠义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5分)
等不到,忘不了
叶倾城
姐姐当年执意要嫁的时候,爸是掀了桌子的。
谁也不知道,姐姐是几时爱上那个西部来的少年。
就是有一天,她带他回家,说:“我要跟他走。”
爸什么也不肯听,揪着男孩的衣领,要赶他出门:“你这个流氓,你这个骗子。”他真心真意觉得这只是一场拙劣的骗局。穷地方来的穷小子,娶不到媳妇,就要坑蒙拐骗好人家的好女儿,带去那鸟不生蛋的地方。姐姐拍案而起:“流氓骗子我也认了,我嫁定了。”
婚礼爸当然没参加:“我不是嫁姑娘,我是姑娘不要脸,跟人跑了。”姐姐回:“你没姑娘,你姑娘今天就死了。”
狠话,毒话,绝话。谁也没想到,这就是爸和姐今生的最后一句话。
那时从家里去一趟姐姐家,得转两趟汽车两趟火车。妈带着我去过一次,一路都在晚点,到了地方,姐姐已经在风雪里等了十个小时,劈头一句:“我爸呢?”自己答:“不来算了,谁稀罕。”
姐夫真心实意地说:“下次咱爸也来吧。我买车了。我带咱爸去草原捡蘑菇。”
父亲听了转告,冷笑一声:“他是准备带我去野外毁尸灭迹吧?正好,娘家人都灭了,他再怎么往死里欺负老婆,都没人管了。”一推门,扬长而去。
有一天我起夜,只见墙根站了一人,原来是父亲。窗外有薄薄的夜光,父亲就借着那点光,在看墙上贴着的中国地图,手指在两点之间,迟疑地画一道曲线,又画一道直线,再画一道曲线一道直线……突然回头看到我,惊,窘,化作一声大吼:“睡觉!”
第二天,我在地图前摸索父亲的手迹,突然领悟,那两点分别是自己家与姐姐家,曲线是实际路途,而直线则是虚拟的、两点之间最近的捷径。而事实上,姐连打电话来,爸都不接的。
这几年,交通越来越发达,直线成为现实。孩子大了,方便长途旅行了,姐终于要回家过年了。妈乐得奔走相告,爸只哼一声。
姐夫工作忙,回来的时间就定在年二十九。年二十八下午,爸突然站起来:“她爱吃干笋,我去买。”妈说都备一桌子菜了,妹说我去买,爸谁的也不听,戴上帽子,骑着自行车就出去了。
一去就没有回来。妈和我沿着门口到超市短短五百米的路走了几十遍,忽然看见垃圾箱上有一角灰色,那是父亲戴了几十年的毛线帽子。赶紧到最近的医院去问,下午120送来过一位从自行车上摔下昏迷的老人,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她们找到了爸的自行车,筐里还有一袋干笋,一张超市的小票——爸居然不是在门口小超市买的,他去的,是很远的超市。
姐回来的时候,家里和往常一样,爸常坐的沙发一角,遥控器还在扶手上,他每天必看的晚报,准时送来了,只是没人看了。姐一遍遍不知道该问什么:“他不是四月才体检过什么病都没有吗?他是不是不想见我呀?”渐渐号啕大哭,“我怎么不早点儿回来呀,我为什么不打电话给他呀……”
说过那么多绝情的话,以那么激烈的、断绝一切的姿态,以为父爱就像水龙头的水,即开即有。
来不及说的爱,迟一步就永远没机会说;始终不曾牵手旅行,可能就得承认“塞上牛羊空许约”。这一生,我们与父母子女相聚的时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不要带着憾事离开,也不要活在世上而永存愧疚。等不到,忘不了,是多么绝望。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删改)
5.
首尾照应,使文章前后内容紧凑。揭示了文章主旨:我们父母子女相聚的时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不要带着憾事离开,也不要活在世上而永存愧疚。标题没有交代全部内容,部分留白,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和阅读兴趣。(任答两点得满分,意近即可)
6.
(1)姐一遍遍不知道该问什么:“他不是四月才体检过什么病都没有吗?他是不是不想见我呀?”渐渐号啕大哭,“我怎么不早点儿回来呀,我为什么不打电话给他呀……”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运用语言描写,(1分)贴切传神地写出了姐姐在因父亲离去而感到万分自责,(1分)表现出姐姐的绝望与悔恨。(1分)
(2)说过那么多绝情的话,以那么激烈的、断绝一切的姿态,以为父爱就像水龙头的水,即开即有。
7.
8.
9.
A.
C.
D.
解析:A“暗示了父亲悲惨的命运”过度解读,父亲的表现不足以暗示其命运。
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雪梅·其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降(xiáng):服输。骚人:诗人,因诗人屈原代表作名《离骚》而借称。搁笔:放下笔。搁,放下,《后村千家诗》作“阁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首句采用比喻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
B.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因此只好放下笔来思索。
C.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
D.“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解析:A选项首句采用拟人手法。
11.“梅”是古今诗人笔下的宠儿,请根据提示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2分)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
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亲?”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闾死。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余兵五千人栖于会稽之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天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
其后五年,而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共师北伐齐。伍子胥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遂威邹、鲁之君以归。益疏子胥之谋。
(选自《史记·伍子胥列》)
【注释】伯嚭(p):人名,吴国大臣。种:文种,越王勾践的谋臣。吊死同疾:哀悼死去的。慰问有病的。
12.
A.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
B.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
C.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
D.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
解析:A句意: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规劝,攻打齐国。在艾陵把齐国军队打得大败。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解析:A.
14.
(“谓”“尔”翻译正确各0.5分,语意通顺,无语法错误,1分)
(“务”“谬”翻译正确各0.5分,语意通顺,无语法错误,1分)
15.
A.
B.
C.
D.
解析:D选项“夫差压榨人民”于文无据。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
(4)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江船的日行千里侧面衬托江流之急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22题。(本题共6小题,共19分)
17.
A.
B.
C.
D. 解释(shì)
解析:B选项中“眶”应读作“kuàng”。
18.
下列各项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磨砺
B. 挥舞
C. 表彰
D.
震捍
解析:D选项中“震捍”应写作“震撼”。
19.
A.
B.
C. 异彩纷呈
D.
20.
A.
B.
C.
D.
21.
观赏中国美景
A.
22.
示例: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句句暖心的歌词、一双双湿润的眼眸。
四、写作(50分)
23.
以“熟悉的地方也有(没有)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书写清晰、工整、流畅;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写作指导】
【满分引领】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是啊,当春风把竹林轻轻唤醒,春雨将竹林柔情地滋润后,整个竹林像是着了魔法似的,数不清的竹笋们,钻破沉重的大地,一个个顽强地钻出地表,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它们叶尖上带着水珠,饱吸甘霖,一个劲地你追我赶地往上窜。如果静听,竹林中断断续续地响起竹笋或拔高或脱箨的声音,那是新生竹子的一声声呐喊:我要长大,我要长大!
那片竹林,的确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幼年的我在那儿的掏过鸟窝,少年的我在那儿打过柴草,但我去年春天发现了竹林中动人的风景,意识到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啊!
【名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