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焦泥灰

(2019-10-15 15:15:05)
http://blnews.cnnb.com.cn/system/2018/04/20/011855435.shtml焦泥灰
http://www.blnews.com.cn  北仑新闻网   2018年04月20日 14:24

  陈榴芳

  徒步走古道回老家,经过几个村庄,闻到了一股熟悉的气味,哦,又到了烧焦泥灰的季节。放眼望去,田野里烟雾四起,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灰堆,在田塍边,沟坎下潜伏着,默默燃烧……那带着泥土和野草的焦味中夹杂着特有的乡村味道,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

  自小生长在农村,几乎是伴着焦泥灰一起长大的。每当白露霜降之季,稻子已入仓,天气比较干燥,农活也不怎么紧,接下去的活便是烧焦泥灰,为秋种的农作物积肥。农民用锄头将田塍边山坡上的野草连根削起,暴晒在阳光下,一天下来,原本碧绿的草已经晒蔫,翻过面继续晒,使根上的泥土也晒得没有一点水分,接下来,农民用土笥担将枯草堆起来开始烧焦泥灰。

  烧焦泥灰也是一项技术活,没经验的要么燃起一堆熊熊大火,把一大堆柴草一烧而光,要么泥土压得太厚或是不均匀,奄奄一息最后成了死灰一堆。农村有句老话,“人要虚心,火要空心”。烧灰最要紧的是要把草和泥烧烂烧透,那就要在“烧”中做文章。有经验的农民会在灰堆的中间放一些柴棒头,将它架空,然后在上面铺上柴草,再在柴草上均匀地覆一层捣碎了的泥土,如此这般地重复搞它四五遍,如同完成一件艺术品似的,直到做成一个直径三五米的“大馒头”。

  我们也见过巨无霸灰堆,占地面积足足有一间屋子那么大,因此烧的时间也会很长。由于草和泥土晒得十分干燥,一点火,柴草就迅速蔓延开了,如果有哪个地方有火苗窜出来,就要用泥土堵住,焦泥灰要的就是用文火慢慢地“啃”,用烟慢慢地熏,好的焦泥灰,在灰堆中见不着明火,老远望去是数缕袅袅而升的青烟,闻着有一种青草的味儿和泥土的气息。烧焦泥灰要的是耐心,它讲究慢条斯理,不愠不火,一堆大的灰要烧上十来天,这期间,农民们可以去干别的农活,但并不是对它不加理睬,看外圈烧出了灰,则将其扒出来,对里圈的未烧完的柴草作下整理修正,让它燃得更充分。这样灰堆的边上就多了一个大圆圈。

  姐姐告诉我,以前生产队烧焦泥灰是按箩为单位记工分的,于是她们就会在出工前、收工后占领野草繁茂的田坎或沟壑削草烧灰,当然大家也会遵守不成文的规矩,如果某一条田塍上有人捷足先登已经有开辟过的痕迹,那么第二个人就会另辟蹊径,决不会再去占有。有些山地坡陡坎高,就把野草和泥土一起劈下,有些兄弟、父子联手合作烧灰,那么就会出现一些较大的灰堆,于是乡村的田野上、山坡下、山道边都笼罩在焦泥灰的氤氲之中。

  村庄的晒谷场上,也会烧起几个灰堆,那是生产队的仓管员拾掇的,晒过稻谷后,场地角落会有许多草绒、秕谷、豆荚壳等杂物,将它们弄成一堆一堆烧焦泥灰。那时候,也是我们小孩最高兴的时候,我们从晒场的角落拾一些遗落的豆子,从地里挖一些芋艿番薯到灰堆里去煨着吃,别看灰堆外面不露声色,里面却烧得热火朝天,拿一根小棒,拔开外面的灰,这时,红红的火星就呈现在眼前,将豆子、番薯放进火堆里,一会儿豆子劈劈啪啪地爆了,我们将豆子扒出来等不及冷却,顾不得烫,放进嘴里嚼得满口生香,因为烫嘴,灰堆旁常唏嘘声不断,好多人的脸还弄得像大花猫一样……那个滋味,叫人难以忘怀。其实不只是小孩,大人也喜欢这份情趣,劳作之余,就近挖些番薯芋艿,放进火堆里,等到饥肠辘辘,番薯也熟了,又解馋又充饥。

  焦泥灰烧好后,等冷却了用竹编的筛子筛去石块和杂质,堆在田头的角落。过段时间,种油菜,播紫云英,这灰是最好的肥料。农民们拿着装满焦泥灰的畚箕,在种子上覆上一层,既作肥料,又当一床被子,生长出来的秧苗特别茁壮。同样是泥,未烧时是土,等烧过后便成了肥。焦泥灰是一种磷肥,不像柴灰那样含碱重,弄不好会伤植物的根。如果把植物比作婴儿的话,化肥就像是奶粉,而焦泥灰如同母乳,它是很好的低碳肥料,不但适合农作物生长,还能改善土壤的性质。烧过焦泥灰的那块基地,也有了肥力,无论种菜还是种瓜,长势特别旺盛。

  烧焦泥灰既除草又积肥,它成本低,烧制方便,是农民的家常肥料。焦泥灰如同它的名字一样,灰头灰脑,身居田园一隅,没有光彩照人的外观,燃烧时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但它像农民一样默默无闻质朴无华,虽然不起眼,但很实用。

  焦泥灰是乡间一道独有的风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燕子来做窠
后一篇:缸的记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