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守护教育的形上芬芳

(2011-03-25 22:54:23)
标签:

古希腊

终极关怀

世俗生活

现代教育

《红楼梦》

杂谈

分类: 学校管理

    刘再复这样评价《红楼梦》,“处于人间而能享受心灵的最高幸福,便是能闻到美丽灵魂散发出来的沁人心脾的形上芬芳。”他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有意味的意象:形上的芬芳。形上的事情并不是远离人间烟火,恰恰是让我们在世的内在关切,是我们存在不可或缺的基本质素。跟花花世界所提供的眩目的享乐物品相比,我们置身此世的形上关切,就如同深秋的菊花,在我们身前身后,静静地散发出来的淡淡馨香。
  教育的形上芬芳,意味着教育对自身存在本质的迷恋,对教育何以为教育的反思性坚守。置身世俗生活之中,媚俗是人的存在的基本境遇。但人作为心灵生活的存在必然要从物化的生活世界之中适当地超离出来,从而使个体人格与世俗生活保持必要的张力。一百年前有蔡元培先生倡言教育独立,主张教育交给教育家来办,正是期待通过教育家来守护教育自身存在的品格,保持教育对变化的社会生活的必要的张力与适当的距离,从而保持教育的形上的芬芳。
  正由于我们实际上对人性的理解与认识还是远不充分的,我们对教育的思考与设计就有必要留出余地,那种灯光式的教育研究与设计,许多时候难免构成对生命的抑制,因为他们总想着要以强而有力的姿态来设计出让每个人的每个方面都获得充分、高效地发展的方案。这实际上是一种科学主义的迷信,是对个人设计理性的迷信。教育研究与设计需要给人的自由发展留下必要的余地。教育学不应当成为单面的科学,教育实践所要追求的也决不是以效率为目标的单面的科学性,教育需要一种形上芬芳的呵护,教育需要适度的“魅”。正是在此意义上,教育不要的不只是晶莹透亮的现代理智主义的灯光,还需要一种带有几分迷魅的、对生命抱有几分敬畏的、散发古典幽味的烛光。
  在古希腊语中,学校的含义就是“闲暇”,这其中隐含的意义就是教育乃是一门闲暇的艺术。所谓“闲暇出智慧”,正是闲暇的心态才使得教育不至于过于实在、过于媚俗化,而得以徜徉、荡涤自由的心灵,才可能有形上芬芳的绽放空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坚持教育必要的形上关怀,乃是抵抗、超越当下教育的媚俗化、平庸化的努力。
  常有人问及这样的问题,到底什么是终极关怀,什么是平民关怀?在我看来,所谓终极关怀,无非就是指的对人的存在的最根本的目的,以及扩展而来的对人类存在本身的终极目的的思考;平民关怀当然就是关怀普通人的世俗生活。终极关怀中包含着平民关怀,但又不止于平民关怀,世俗生活的泛滥容易迷失人心灵的眼睛。人之所以需要终极关怀,就是这个原因,终极关怀的必要正是要敞开人的心灵之眼,以避免人性在物化世界中的迷失。现代教育的发生本来就是以凸显平民关怀、弱化终极关怀为特征的,这跟现代生活跟追慕当下的享乐而疏远心灵的安顿是一致的。
  教育之所以需要形上关切,正是因为一种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塑造一种人的存在方式。当教育全然沉迷于对当下现实生活的适应,教育就没有办法真正地去培育从容地面对世俗生活而能积极、独立、健全的自由个体。教育本身就会在单面的社会适应中迷失自身的品格。重申知识即美德,就是要在以力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的强光中,守住当下教育的一脉古典的余韵,让古典教育的精神得以在逐渐物化的现代教育与现代生活中,散发出一瓣蕴涵着形上魅力的幽微馨香。

                              摘自刘铁芳:重申知识即美德:古典主义教育的蕴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一段对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